2024-01-16 03:07:42 | 找车网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新能源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车企中比亚迪依靠深厚的技术底蕴成为了传统车企中的佼佼者,而新生代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是纵观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真正能够称得上成功的就是特斯拉。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也吸引了特斯拉的注意,其一直寻求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Model 3的大获成功也让特斯拉有了充足扩充产能的信心。而本次国内也给了特斯拉充足的发挥空间,无论是拿地、建厂、投产、交付各个环节都一路绿灯,让特斯拉国产的效率提升不少。那么究竟为何我们如此急于引进特斯拉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特斯拉国产将会给国内的新能源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冲击
这一点相信我不用过多进行解释,特斯拉优秀的产品力以及出众的品牌力必然会在短期内冲击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在去年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坡的大环境下,国内新能源市场本就承受力不小的销售压力,而特斯拉的强势进入必然会对国产品牌产生难于预估的冲击。相信国产特斯拉的进场,以及不断攀升的产能必然会加速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优胜劣汰必然会也会加速。
机遇
有人用苹果手机国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最初iPhone4率先国产时也确实对国产手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正是iPhone4的强大产生了鲶鱼效应。随后国产手机奋发图强,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也学习到了苹果公司对于供应链品牌宣传等各方面的宝贵经验。当然汽车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手机,其对于研发的投入以及周期相对都会更大更长,但是特斯拉成熟的研发生产经验必然会缩短国产品牌的成长周期。
长尾效应
当然特斯拉国产的如此顺利并非没有条件,上海市政府虽然在土地审批等方面大开绿灯,但是对于特斯拉的在华建立研发中心、选取国内优质供应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约定。这不
就在昨天2月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已与特斯拉签署供货协议。协议中约定,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供货有效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牵手早就有了不少传闻,本次官宣也算是尘埃落定了。宁德时代作为国内新能源大潮最大的受益电池公司,目前也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供应,其与特斯拉牵手也算是意料职中的事情。当然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虽然如愿抱上了特斯拉的大腿,但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特斯拉一直以来对于供应商的要求都极为苛刻,这一点显然与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企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特斯拉在要求品质的同时对于价格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虽然宁德时代与特斯拉成功连线,但是真正想从特斯拉这里赚到钱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呢,特斯拉的合作伙伴一直都是全球顶尖的供应商如松下、LG化学等等,宁德时代通过与特斯拉的合作肯定能够在品质和标准方面向全球顶尖的厂商看齐。
当然电池只是一台整车上万个零件当中的其中之一,特斯拉在华建厂将会极大带动像宁德时代一样的诸多供应商。即使无法从特斯拉这里实现多么大的利润收入,但是对于技术标准的提升必然是跨越式的,最后这些优质的供应商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找车网
整体而言特斯拉国产短期内对于国内新能源行业造成冲击是难以避免的情况,但是长远来看对于国内行业的带动也会非常显著。宁德时代会是一个典型,但是绝非一个个例,未来特斯拉将会对于国内的供应体系产生很多影响,这些红利最终都会让我们这些千万普通消费者受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中国在10月份出口了54,504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达到52.91%。这一数据表明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且出口数量远超其他车企。
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也是特斯拉能够保持高增长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特斯拉的产品力、推出的服务以及推动电动车走入万千家庭的努力,都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支持。
然而,尽管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攀升,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扩张步伐并未停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月全球出口54,504辆汽车,2022年度累计出口量达219,427辆。这一数据显示出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出口数据表现强劲,显示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然而,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特斯拉仍需继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以保持其市场地位。
最近证券市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成了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的晴雨表,像宁德时代 、均胜电子、旭升股份、华域汽车、三花智控等等特斯拉中国供应商,股价都随着特斯拉发生了大幅波动。
为什么特斯拉的股价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价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太脆弱了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的严重滞后,迫使政府不得不打造新赛道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而这个新赛道就是新能源。有了产业顶层设计和政策的重点扶持,中国市场诞生了一批批优质的新能源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自2013年开始成为国内客车龙头宇通的电池供应商,并凭借补贴时代所获取的利润,宁德时代拼命投研发,逐步打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全球汽车巨头的供应链,在外强环伺(松下、LG)的情况下高速发展,以一己之力PK世界第一梯队。
不仅于此,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市场,我们已经形成以天齐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为龙头的金属资源供应链;中游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电系统;下游的整车生产与销售,既有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传统厂商,也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后市场,充电桩制造与运营、电池回收等领域也不乏优质企业。
可以说,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最好的成本控制力。
但是,落实到下游,国内的整车厂商并没有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失去了政策的庇佑,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终以130万辆、17.4%的降幅收尾。这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产能过剩。
以核心产业动力电池为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62.2GWh,同比仅增长9.3%。而按照之前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要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近80GWh动力电池的销售,多数厂商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同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家企业中有4家装机量同比下滑,包括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和第五的力神;剩余4家也只是基本持平,唯一大幅增长的宁德时代主要得益于国外车企朋友圈的扩大。与之形成对应的是,日韩厂商松下电池、LG化学、三星、SKI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更严重的是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厂商每少卖一辆电动车,或是市场有些许变化,都将对锂、钴产业形成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和业绩波动。2019年天齐锂业财报显示亏损26亿至38亿元,虽然部分原因是其海外并购失败,但新能源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影响更大;还有洛阳钼业,预计201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也有56.86%到63.33%的减少,主要原因也是钴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没有增长。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新能源核心产业电池、电驱和电控系统,总体成熟度还较低,主要体现在行业经验、技术实力和系统管理能力上。
比如国内电驱十大品牌到2019年的平均创立时间仅有14年,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企业像博世、电装、德尔福和大陆,都已创业百年,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朋友圈。
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在内进军新能源市场,博世、大陆、电装才是他们首选也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国内多数三电系统供应商成立时间短,缺乏影响力,很难打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体系。而主攻中国市场,不但风险大,也极易受政策环境影响,动力电池就是最好的例子。
特斯拉,池塘里的鲶鱼
分析完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现状,其实和过去手机产业类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而不强。特斯拉的到来就和当年的苹果一样,做一条放进池塘的鲶鱼。
目前,特斯拉核心供应商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中国供应商。随着特斯拉国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加快本土化采购是大势所趋,这势必会激发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产能活力。
这是有迹可循的,一面是市场需求。虽然去年新能源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但主要集中在A00级和A0级低端市场,B级轿车、SUV等中高端新能源产品是上升趋势,这对于售价30万的特斯拉Model 3而言是一大利好。
有需求也有供给。去年特斯拉在中国总注册量超过4.27万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后一期产能达到15万辆每年,马斯克也表示将中国打造成为 Model 3最大市场,预计今年底Model Y也会投产。
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该数量是过去5年超级充电桩建设总量的一倍。
从整车到充电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马力全开。一来可以消化国内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过剩的产能,带来新的产值增长点。
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虽然在加快自家电池的研发力度,但短期内还得依靠供应商,和宁德时代的牵手,会间接带动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进步;
最直接的利好是隔膜和负极材料行业。前者重资产,新进者较少,恩捷股份基本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近五成,扩产毫无争议;后者和正级材料的同质化严重不同,负极材料格局稳定,净利率较高,而璞泰来本就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的国产,“近水楼台再得月”的璞泰来势必迎来新突破;
原材料方面,钴、锰、镍、锂、铝、石墨业受下游头部整车厂市场政策波动影响大,前期特斯拉宣布的“无钴”电池让钴产业在资本市场接连几天跌停,但像锂、铝等必须的原材料,随着特斯拉的扩张,消化产能乃至再打破瓶颈都是可以预见的。
二来特斯拉能形成一种“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赋能上中下游供应商提升行业认可度,从而获得走向世界的机会,带动产业的体系性进阶。
比如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三花智控。根据国金证券去年10月的研报,它在汽车电子膨胀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不断拿下大众、通用、 沃尔沃等新能源车订单共计140 亿元。
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核心三电系统而言,和特斯拉的合作,既是一种生产管理经验、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是一张可以打入世界一流车企供应链体系的学历证书。
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眼中的鲨鱼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条激活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鲶鱼,那么对于国内羸弱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就是加速他们消亡的鲨鱼。
首先,特斯拉国产后会加速造车新势力的分化。
从贾跃亭的乐视开始,六年多的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诞生了一百余家造车新势力,众多新势力占据了太多市场资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特斯拉的强势引入会加速那些投机分子的衰败,让社会资金向真心造好车的新势力倾斜。事实上,随着特斯拉的到来,2019年国内新势力仅11家有销量,90%或销声匿迹,或彻底破产。
其次,倒逼车企加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
特斯拉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就连传统车企也是压力重重。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曾说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要努力转型,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所以,大众用了200亿欧元来打造MEB电动化平台,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进程,今年ID.家族就将提前和消费者见面。
再有丰田,这个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过去垄断了混合动力技术半数以上的专利,特斯拉的飞速发展,在拓展纯电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迫使丰田不得不放弃混动领域的专利,和全球车企共享,进而共同抵制纯电市场的扩张。
还有国内传统车企长安、吉利,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安全领域不断进步,以拉近和特斯拉的距离;国内头部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们,更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消费者。
同时,特斯拉还会培育大量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
一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主销车型大都集中在A00级微型电动车,低价、低质、低续航,且多以共享出行领域消费为主,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在终端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形象。
随着特斯拉的扩张,其相对科技的设计、强大的性能、良好的自动驾驶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认知,进而培育更多对新能源汽车有消费欲望的用户,给整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机会,一如当初苹果手机的普及让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爆发。
总结
从早期的产业保护,到开放市场让特斯拉以独资的方式入华,甚至罕见的一视同仁,将Model 3纳入补贴范围,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利用特斯拉,再造苹果产业链的辉煌。
2009年,苹果基于成本和平衡供应商的考量,开始扶持中国产业链,造就了一个个传奇。打工妹周群思带领蓝思科技进军苹果供应链,实现财富暴增,还有面板的京东方、深天马,触摸屏的欧菲科技,射频天线的信维通信,声学器件的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等,它们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还不仅于此,电子产业的全面进阶,让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巨头充分受益了供应商资源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并在残酷的拼杀中淬炼出核心竞争力,最终拉近了和苹果之间的距离。
今日的新能源产业和过去的智能手机产业何其相似,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特斯拉将和过去的苹果一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至于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09-03 1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