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04:04:38 | 找车网
今年年初, 特斯拉 宣布降价,各家就已经跟了一波,三月份湖北省政企联合打响国内车市价格战第一枪之后,各地车企也陆续加入了这场“价格战”,优惠7万、九万,甚至是买一送一的都有。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自主、合资、独资等品牌纷纷参与,一时间,一场车市降价潮正席卷全国……
不得不说,这车企时不时地来一波降价潮,时不时又宣布涨价还真是咱们消费者难以预料的。还记得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各家可不是这样的,特斯拉发布了第一次涨价通知后,不到10天就涨价了三次。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紧随其后发布涨价通知,涨价幅度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这背后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开始疯狂降价,4月3日,据 上海 钢联发布数据,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暴跌1.25万元/吨,均价报23.25万元/吨,4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再跌0.85万元/吨至22.4万元/吨,要知道,去年碳酸锂价格最高达到了60万/吨。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的成本大头也就是电池了,碳酸锂价格下跌就意味着新能源产品的价格也将有不小的波动,从 比亚迪 秦PLUS DM-i直接将价格下探到了十万以内就不难看出,“油电同价”不再是“噱头”,不仅如此,最近各家新能源品牌也开始官宣降价了。
比如最近 五菱汽车 宣布五菱 宏光MINIEV 家族至高直降1.3万元,降了1.3万之后,宏光MINI EV全系又回到了2020年上市时候的2.98万元起售(标配版车型2.98万)。
还有和宏光MINI EV定位一样的北汽 元宝 2022款 120km 宝萌版,最高降幅达到了八千元,这台车的起售价只要2.97万,比宏光MINI EV还要狠,不过市场影响力不如宏光MINI EV,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几千台,到哪今年以来的月销量都只有三百台左右,存在感比较低。
另外就是 长安 糯玉米,在五月中旬的时候优惠幅度达到了1万元,这台车官方指导价格起售为4.99万元,优惠之后起售价仅为3.99万,同样是非常的有吸引力。如果拿宏光MINI EV和糯玉米来对比的话,笔者个人认为糯玉米的产品力是要更强一些,这里面包括了配置和尺寸,从现在降价之后的价格来看,糯玉米倒是一个入手的好时机。
除此之外还有两家造车新势力也在降价了, 零跑汽车 旗下的T03,去年3月上市的2022款琥珀版在最近直接降了1.16万,经销商报价5.99万-8.99万。还有 哪吒汽车 最近发布了旗下的 哪吒V 最高优惠一万元,降价之后的售价为7.39万,优惠力度都还挺高。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新能源产品陆续降价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去购买。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的时间里,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如果各家新能源品牌持续推出购车优惠,那势必会动到燃油车的“奶酪”,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知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都说在七八月份,是汽车市场的淡季。
但在今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出现了“反季节”的特征。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在8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量为69.8万辆,同比增幅为32%、环比增幅为9%。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基础销量和增长率面前,8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同天气一般火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8月份,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 厂商 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些车企的销量,创下新高,而一些车企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风险。
8月新能源市场,整体局面如何?
在8月份,各大新能源车企都基本上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比亚迪 、 埃安 等新能源品牌创下销量新高。
不过,在国内的汽车品牌中,也有一些车企销量走低,呈现出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态势。
具体来看,比亚迪在8月份,销量继续走高。
其单月销量达到了274386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74086辆,较7月均有所提升。
单就比亚迪而言,我们对这家车企的销量并不感到意外。
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比亚迪,那就是“遥遥领先”
在9月1日,埃安也发布了8月的销量数据。
在8月份,埃安终端交付52057辆,虽然与比亚迪有很大的差距,但与自己前期对比的话,其八月份的表现可谓是十分亮眼。
其中,埃安品牌的AION Y Plus八月终端销量超过2.6万台,依旧是整个品牌的销量担当。
除了比亚迪和埃安外, 长安 、吉利等主流自主车企也在8月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长安汽车在8月份,拥有超过4万台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而 吉利汽车 ,在8月份的新能源销量也达到了4.7万台。
来到新势力阵营,“蔚小理”三大新势力品牌也开始逐步回到正轨。
蔚来 得益于第二代技术平台车型的热销,其单月交付量达到了19329辆,同比增长81%; 小鹏G6 也刺激着 小鹏 汽车的销量,其整个品牌在8月交付新车13690辆,同比增长43%。
其中, 理想汽车 继续强势,颇有“新势力比亚迪”的表现。
这个品牌在8月份交付新车34914辆,同比大幅增长663.8%。同时,理想也连续三个月的销量突破了3万大关。
总体来看,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势力品牌,大家都获得了销量的正向增长。
但是, 长城 汽车却有些不同。在8月份,长城汽车整体销量回升。但是,长城新能源阵营却在同比下滑,其单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6266辆。
长城汽车的销量下滑,很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在目前,长城开启了多车战略,希望来换取销量,但由于自身的营销跟不上,新能源销量低迷的现状迟迟得不到改善。如果长城继续停滞不前的话,那么这家一线车企,可能在不久之后就得“退居二线”了。
综合来看,在8月这个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
基于这样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在“金九银十”的汽车热销季,各大车企也将迎来新的增长。而众多车企需要做的,是加快推出新车,满足市场愈发旺盛的需求,并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的强势,是如何实现的?
整体来看,在8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走高,离不开各大自主车企的助力。
事实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的今天,自主品牌们功不可没。
归根结底,如今的市场热门局面,也是各大自主品牌技术进步、产品进步带来的协同催化作用。
例如目前市场中相当火热的比亚迪,它就通过“技术鱼塘”的理念,掌握了诸如e平台3.0、易四方、云辇这样的技术,并且直观地反映在车辆产品力维度,实现了技术助力体验的效果。
同时,长城、吉利、长安、蔚来等企业,也在新能源领域加快了技术投入。
在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拥有了800V高压平台、融合式感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I智能座舱等一系列的技术储备。
基于这样的技术储备,也在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带来更优质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如果从市场维度出发的话,中国新能源车的价格也在持续走低,逐步形成了“油电同价”的局面。
优质产品再加上合理的价格,这也是触发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销量特征也得来不易。
新能源价格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在上个月,零跑、小鹏等多家企业通过限时降价、现金优惠、调整权益、置换补贴、赠送积分、0利息等策略进行降价,最高降价的幅度甚至超过了7万元。
而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品牌虽然没有降价,但在车型的指导价维度,诸如 宋Pro 冠军版、吉利 银河L7 等新能源车型,都把价格控制在了较低的区间,甚至比同级燃油车还要低。
这样的“价格战”策略,其实也体现出了中国车企的技术在不断提升。
因为在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研发能力后,大家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研发、制造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写在最后:
最后,无论如何,国内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蜕变。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8月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非常地“卷”。在现阶段,中国新能源车卷的是外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或传统能源车型。
而随着大家的销量越来越高、市占率越来越高,整个市场终将也会趋于饱和。
在下一个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全面走出国门。目前,以比亚迪、上汽为代表的中国 厂商 ,已经顺利实现了中国新能源车型的出海。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 阿维塔12 、比亚迪 海豹 等多款中国新能源车也受到了海外的关注。所以在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也将以高质量出海的姿态,去卷全球市场,让中国车真正成为领跑者和定义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侃车驿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7月到来,随着各家车企公布6月份销量,车市半年考成绩正在出炉。
2023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价格战和油电同价深刻影响了市场发展的走向。
上半年,中国车市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降价补贴大战。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相继推出降价、政企高额补贴、终端大幅让利等政策,涵盖纯电、插混、燃油车等上百款车型,价格区间从5万到50万元不等,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
就是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巨额补贴力度下,汽车购买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根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1-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02.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下降17%。
巨额补贴不仅未能成功换量,反而使得消费者人心惶惶,直到五六月份才逐渐恢复增元气。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看来,车市正处于温和复苏的状态。在车企密集发布新车、五一和端午节假期、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进一步加速释放汽车消费的需求,成交情况有所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6月1-3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89.6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52.8万辆,同比增长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23.0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1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106.2万辆,同比增长9%。
具体到各家细分品牌的表现,出现头部品牌逾强,新能源汽车品牌分化,传统自主品牌初步收获果实的情况。由于有部分品牌尚未公布销量,笔者在此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品牌进行点评,让大家对车市有着更为直接的了解。 找车网
头部品牌一绝绝尘
今年上半年, 比亚迪 的销量(包括 腾势 )达到了125万辆,月均销量为20.8万辆。比亚迪今年的目标是300万辆,上半年的达成率为41.9%。若想完成年度目标,那么下半年的月均销量必须达到29万辆以上。以目前比亚迪的市场表现,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不难。
比亚迪在上半年持续高光表现,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不断亮相,旗下多款新车陆续完成改款及上市,特别是亚迪官宣两大全新子品牌 仰望 和 方程豹 ,首款产品仰望 U8 预售价 109.8 万元,对标百万级产品。方程豹定位专业个性化品牌,价格将比肩BBA 等豪华汽车品牌,售价在40-60万之间,更是推动了其高端品牌的迅猛发展。
特斯拉 ,作为2023年车市价格战的发起人,上半年共卖出了88.9万辆,今年特斯拉提出的销量目标是180万辆,达成率为49.4%。
具体来看,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422875辆,第二季度交付466140辆,处于环比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市场上半年的销量为476539辆,占比为53.6%。
特斯拉出色的市场表现离不开年初以来的多次降价,而随着下半年改款Model 3的上市,特斯拉今年很可能会超预期完成目标。
上汽集团 在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整车约207.2万辆,其中,二季度整车销量超过118万辆,环比一季度增长32.5%。
海外市场是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另一大亮点。今年6月,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量约9.5万辆。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累计销量约为53.3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销售约11.5万辆,同比增长143%,新能源占比超过50%。
比亚迪作为全球销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是全球成功的电动车品牌,上汽集团作为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的国有汽车集团,无论是全新车型、技术创新、产销数据,它们三家的表现在中国市场具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
新势力分化严重
2023年6月, 理想汽车 交付量达到了3.26万辆,这是理想汽车连续第四个月交付超2万辆,也是单月交付首次超过3万辆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交付量139117辆,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2023年理想汽车年度销量目标为30万,上半年完成度为46.7%,为国内所有汽车品牌完成度最高。
第三季度, 理想L8 和 理想L9 的目标是每月过万辆的交付, 理想L7 则要挑战1.5万辆月交付目标;今年四季度,理想要挑战4万辆的月交付目标。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销量增速明显,在一众造车新势力的半年度答卷中十分突出。
与其相比,其他新势力仍旧挣扎在1万辆水平上。
蔚来 和 小鹏 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46万辆和4.14万辆。蔚来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为25万辆,小鹏汽车销量目标为20万辆,前者完成度22.27%,为后者完成度20.72%。从市场表现来看,昔日同为一个阵营的三兄弟,如今已经分道扬镳。
蔚来汽车经过了数个月的销售低迷期,单月销量一度缩减至万辆以下,和去年年底的强势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扭转颓势,蔚来汽车频频发力,调整用户权益,ET5猎装版和全新ES8开启交付,终于重回月销万辆阵营。
小鹏汽车自从去年G9上市出师未捷,市场销量始终一蹶不振。为此,小鹏汽车启动了轰轰烈烈的组织架构调整,经历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推出了P7i和G6,至于说小鹏汽车能否靠G6走出销量阴霾,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除了新势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造车品牌同样是分化严重。
传统自主积极布局
2023年上半年,上汽、广汽、 长安 三家国有汽车集团分别达到207万辆,116.3万辆,121.57万辆, 长城 和吉利累计销量分别为51.92万辆和69.4万辆。以上5家的半年销量完成度分别为34.53%,44.05%,43.42%,32.45%,42.06%。除了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之外,其余三家的完成度都达到了40%以上,甚至超过了比亚迪。
这也显示了自主汽车品牌强大的能力。
今年6月, 广汽集团 销量达到23.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96.5%。2023年1-6月,广汽集团累计汽车销量为116.3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3.6万辆,同比增长108.5%。
广汽集团今年的年度销量目标增长了7%,上半年的完成率44.05%,实际销量增长了约1万辆。在旗下合资品牌广汽 本田 、广汽 丰田 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8.89%、9.48%的情况下,主要得益于旗下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
今年 1-6 月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3.6万辆,同比增长108.5%。尤其是 埃安 ,6月份销量达到45013辆,连续4个月销量超过4万辆。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209336辆。随着销量的提升,埃安也在加快产品上的更新节奏,都让大家对埃安下半年的表现充满了期待。
长安汽车今年的年度销量目标增长了14.3%,上半年的完成率43.42%,实际销量增长了约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达到102万辆,在集团中的占比高达83.95%。
吉利汽车 今年的年度销量目标与上年相同,上半年的完成率为42.06%,实际销量增长了约8万辆。上半年, 极氪 累计销量42633辆,已经超过小鹏汽车。目前已经有极氪X、极氪001、极氪009三款在售车型,6月销量重回万辆水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半年销量完成度较高的这几家国有汽车集团来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新能源领域及早布局,推出了强有力的孵化品牌。特别是长安汽车,更是一口气推出了两个全新品牌 阿维塔 和 深蓝汽车 ,这是一条发展路径,其目的就是推出更多的品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百姓评车
上半年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新势力和传统自主品牌都在发力迎接下半年的机遇与挑战。埃安、小鹏、蔚来等品牌已经推出了全新车型,火力全开,装备下半年大干一场,比亚迪、理想、特斯拉下半年也将推出新车以应对市场挑战。
此外,各家也都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以寻求更多的市场机遇。淘汰赛正在加剧,挑战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多久 8月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有人跑得更快,也有人跑得很累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聪明的车企不再触碰舔狗经济话题,第二轮汽车价格战值得剖析今年的七夕很有看点,朋友圈异常安静,偶然出现个别秀恩爱的动态也被选择性无视;营销号还在努力营销,可是评论区完全没有浪漫与悸动,有的却是不再隐藏情绪的激动,只不过基本上都在骂“舔狗模式”。鹊桥会成了辩论场,男生们也开始要礼物。没人送礼物就自己送自己,对于这种变化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干得漂亮。只是没有想到这届小伙子们如此的耿直
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油车降价潮或持续至7月,合资车降价红线到底在哪?进入到3月份后,国内汽车市场就彻底乱套,不仅有超30家汽车品牌给出了足够丰厚的降价优惠,甚至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也参与到了这场“降价潮”中,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购车补贴,让人直呼过瘾。伴随着降价幅度的不断提升,也有不少潜在购车用户陷入了两难境地,到底是现在趁着低价抄底呢?还是再等等,看看是否还会有更大的优惠呢?在车轱辘看来,像湖北
大众也降价了!价格战仍在继续,最高降幅8.7万7月伊始,车市就大事颇多。比如在7月6日进行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十余家车企签订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就涉及车企应避免价格战的相关表述,此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与争议。而也正是在同一天,南北大众就先后宣布开启降价活动,7月6日,一汽-大众宣布,为庆祝一汽集团成立70周年,特别针对ID.家族
新车上市多久会有优惠?新车上市一年左右会有优惠。一般刚上市的车不会有优惠,或者有活动会有优惠。基本上都是新车指导价销售,上一代车型会有很多降价。过了半年到一年,基本降价优惠很多,然后价格很坚挺。如果要继续降价,除非两三年后新一代车型上市,否则很少会有大幅度降价。下面是全款买车和分期买车的介绍:全款买车:全款买车一般不会有手续费、定金等额外费用,相对优惠,但是一次性付款的经济压力比较大,一般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9-08 17: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