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 13:51:39 | 找车网
“三十为一世,而道更。”这句话出自《吴山录下》,讲的是大约30年就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世”),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就自然而言的会切换路线。
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4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且在2023年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潮流,开始进入到了“从有到强”的大变局时期。
变局,意味着调整,调整就意味着洗牌。洗牌对有些车企意味着机会,对有些车企则意味着危机。
特别是在2023年上半年,“卷”成为了市场最主要的旋律——“内卷”、“外卷”、“花样卷”,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卷法”。
今天,就来回顾一下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
01
“极度内卷”
2023年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产量1100.77万辆,同比增长7.5%;终端销量959.08万辆,同比增长4.7%;乘用车出口152.36万辆,同比增长87.6%。
数据来源:终端销量 作者整理制图
国内终端销量中,燃油车销量664.72万辆,同比下滑5.8%;新能源销量294.36万辆,同比增长40.4%;新能源渗透率为30.69%,比去年同期增长7.8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终端销量 作者整理制图
总体来看, 2023年的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出口三个方面均呈现增长态势,但是这样的成绩也是“极度内卷”之后的成果。
今年年初,当大家都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时,特斯拉首先给2023年的市场“当头一棒”,主力产品Model 3的价格下探到22.99万元,Model Y的价格下探到25.99万元,降幅在11%左右。
于是,一场“价格风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上正式形成。
1、卷性价比
与特斯拉选择直接降价的策略不同,大部分自主品牌应对“价格风暴”的策略是比拼配置、比拼价值,比卷到极致的性价比。
比亚迪降价增配推出各类“冠军版”,零跑C11把一个B级尺寸的SUV卖到了15-20万元这个A级合资SUV的价格;中大型SUV智己LS7,更是只卖到30万起步的价格;B+级轿车的飞凡F7如果使用换电模式,价格更是低至15万元以下……
一下子市场所有的定价体系全部被打乱了,不仅仅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开始跟随降价贴身肉搏,就连BBA的新能源车也扛不住了。i3和iX3的价格都比自家同级别燃油车便宜个4-5万元了。
最近,扛不住的轮到了蔚来和小鹏。蔚来第一次将自己的权益打包3万元,交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将不含权益的入门车价格下探到30万元以下。要知道30万元是很多人心中豪华品牌与非豪华品牌的一道价格分界线。
而小鹏也再也承受不起再来一次类似G9的上市结果了,这一次的G6诚意满满,精简SKU、降低智驾版本的入门价格、强化800V的宣传、强化城市“通勤模式”的传播……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G6再一次收获了足够多的订单。现在剩下的就是看小鹏如何提升自己的产能了。
可以说,2023年的上半年就是——卷权益、卷配置、卷性价比。
可是有一个品牌似乎活在“五界之外”——理想汽车,虽然临近年中在终端有些许优惠,但总体上没有被这一轮的“内卷”所裹挟。
原因就在于其增程的动力形态,主要抢的是燃油车的客户。
2、卷动力形态
插混包含增程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赢家,没有之一。
23年上半年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新能源销量293.64万辆,同比增40.40%;其中,纯电销量200.59万辆,同比增长22.25%;插混销量93.77万辆,同比增长105.73%。
数据来源、制图:乘联会
插混的销量增幅已经连续4个季度超越纯电,成为推动整个市场增长的最核心动力源了。
这样的爆发性增长,几乎是在各个级别的细分市场同时出现。在轿车市场,插混的增速为78.11%,A级轿车的销冠就是比亚迪的秦Plus;在SUV市场,插混的增速为92.25%,A级和C级SUV的销冠都是插混车型;在MPV市场,插混的增速为927.9%,MPV市场的销冠从曾经“万年不变”的GL8变成了腾势D9 DM-i。
为了赶上插混这班高速增长的快车,众多的自主合资品牌开始发力,长安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深蓝(2款车型)、启源(4款车型)、吉利推出了全新的产品系列银河L7、长城则一口气推出了全新的枭龙Hi4、H6 PHEV、二代狗PHVE、蓝山柠檬混动和坦克Hi4-T,至少是10-12款插混车型。虽然由于产品推出时间和渠道布局的原因,在上半年各家的插混销量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是一个“百花齐发”的、插混替代燃油车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
理想的月销破3万也引发了众多新势力们向现实低头——开始跟进增程这条最快混动化的技术路线,先是零跑和哪吒,接着又传出极氪、阿维塔将会推出增程版本的消息。
在2023年插混变成了整个新能源市场最热的赛道。不过, 从上半年插混绝对增量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理想和腾势三个品牌拿走了插混市场全部增量的81%,成为最大的赢家。 预计,下半年,在插混赛道还将是这三家的天下。
而2024年,将会是自主品牌插混全面替代燃油车的“元年”。
02
“卷到全球”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共311.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让中国超越了德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的出口107万辆,超越日本(9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乘用车也开始从国内市场“卷到全球”市场。
1、海外销量:
2023年中国乘用车的出口152.36万辆,同比增长87.6%成为中国进出口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产品品类之一。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结构中,呈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出口双双快速增长的局面。
数据来源:乘联会 作者整理制表
1-6月,自主品牌出口136.9万辆,同比增长105.56%,占到全部乘用车出口的87.0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能源出口48.19万辆,同比增长154.97%;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29.95辆,同比增长226.15%,占到整体出口的额19.05%,比去年同期增长7.7个百分点。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流向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以及澳大利亚、中亚等国家地区。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出口俄罗斯、墨西哥、沙特的销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俄罗斯市场增幅明显);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出口欧洲(特斯拉和上汽名爵)和东南亚(比亚迪、哪吒、五菱)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 找车网
在东南亚市场,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正在席卷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最主要汽车市场,还包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缅甸等东南亚新能源市场也都正在被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快速占领。 整个东南亚市场新能源车销量的75%都是来自中国的品牌。
以泰国市场为例,上半年最畅销的三个新能源品牌均来自中国,其中比亚迪销量11213辆,哪吒销量5955辆,名爵销量5097辆。这三个品牌在泰国新能源的市占率达到了70%。
数据来源: autolifethailand 作者整理制图
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在东南亚市场热销,该区域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在得到快速提升:2022年东南亚上述地区的新能源渗透率为0.3%,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提升到4.4%。 预计到2023年底,新能源车在东南亚的渗透率将会突破6%。
在欧洲市场,名爵表现亮眼。 EU-EVs的数据显示,在欧洲主要的14个国家的新能源品牌销量中,名爵以31,631辆排名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的销量 ,甚至超越了 沃尔沃 、 斯柯达 、 标致 等欧洲本土品牌。
可以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从国内卷到海外”,以领先的产品力、极佳的性价比进军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2、全球汽车供应链开始进入中国时刻
近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榜的企业共来自16个国家,日本企业上榜的数量依然遥遥领先,共有22家企业入围,与2022年入围数量相同;美国有18家企业上榜,较2022年减少3家;其次是德国,共有15家企业上榜;中国共有13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3家——排名第四;韩国有11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五(其余国家的百强供应链数量大都在1-3个)。
上榜的中国企业有今年新增的3家企业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宁波华翔电子和精诚工科 ,再加上去年上榜的9家中国企业延锋、 北京 海纳川、中信戴卡、德昌电机、敏实集团、诺博汽车、德赛西威、宁波拓普和安徽中鼎。
数据来源:Automotive New 作者整理制图
从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上榜企业数量来看, 2017年还只有5家中国零部件企业入榜,到2023年已经有13家了,而这还没有计算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弗迪电池。
当全球加速进入新能源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新能源体系的供应链入榜,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企业入榜。
就在昨天,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CEO康林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奔驰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作为其2025年下一代电动汽车战略计划的核心。”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市场,产量和销量占到全球新能源的60%。今年的上海车展仿佛向全球打开了中国市场这个“神秘宝盒”, 三年期间那些让全球汽车从业者眼花缭乱的新品牌、新技术、新概念一下子扑面而来,直接打懵了来自欧洲传统汽车的高管们。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国,宁德时代+比亚迪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他们在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超过52%。
在2023年,不仅仅特斯拉希望扩建上海工厂,Lucid、Fisker等海外的造车新势力也在寻求能够在中国落地生产基地,或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随着全球的品牌、资金、研发以及供应链都在开始逐渐向中国转移——
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充满迷幻的2023年车市,4月终于迎来希望,不但给市场销量带来了亮点,也盼来了行业利好政策的曙光。
“2010年以来,今年4月是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之一。”5月10日,在乘联会月度分析会上,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是说到。根据发布,4月份乘用车市场有11家车企销量同比增长超100%,11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批发量超过1万辆,市场整体零售量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不过,双增长背后不是因为4月本身表现多优秀,而是相对应的基数出现了异常——受消费不旺和降价潮影响,3月市场观望情绪严重,导致当月成为本世纪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去年4月受疫情管控影响,全行业处于摇摆状态,创造了近年销量新低。
具体看4月数据,乘用车市场零售163.0万辆,同比增速55.5%,环比增长2.5%;厂商批发178.8万辆,同比增长87.6%,环比下降10.0%;生产175.9万辆,同比增长77.4%,环比下降15.7%。
从这三个数据来看, 生产低于批发,批发环比增速低于零售,全行业呈现出降产能、去库存的趋势 。据了解,自去年12月到今年4月,行业为减缓渠道库存压力,持续去库存33万辆。
尽管如此,库存依旧是厂商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4%,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
那么,以“五一”小长假开场的5月份,车市会更加乐观吗?不妨从4月份的细分市场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
11家车企同比增速超100%
乘联会表示,4月车市整体表现驱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价格战热度在逐渐消除,经销商的恐慌情绪在逐步稳定,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二是“五一”小长假用车需求的增长,带动了4月购车消费前置;三是 上海 车展4月开幕,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强大平台和助燃剂,对提振消费信心起到了增进效果。
以批发数据为例, 4月份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企业厂商共27家,其中同比增速超100%的有11家,多为上海与长春地区企业,特斯拉增长49倍、理想汽车增长超5倍,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普遍同比增速2倍左右,一汽红旗增2倍、一汽奔腾增4倍 。
值得关注的是,受新能源市场的拉动影响,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自主车企表现愈加突出:4月自主车企批发100万辆,同比增长83%,环比下降5%,批发市场份额为55.8%;主流合资车企批发53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下降17%;豪华车批发26万辆,同比增长186%,环比下降12%。
4月零售市场表现出同样趋势:自主品牌零售79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5%,国内零售份额为48.2%,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2%;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下降13%。
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已经持续三年,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展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在2020年6月创下历史新低,仅为33.5%,之后在新能源汽车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下一路走高。
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在上海车展上得到充分释放:参展的1000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中,新能源相关企业占比超过40%,达到600多家。约1500辆的展车中,新能源汽车约800辆,占比超过50%。
11家车企新能源批发量过万辆
进入2023年,汽车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时代,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超出行业增长速度,甚至逆势上行。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环比下降3.6%;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环比下降1.7%。1-4月,累计零售184.3万辆,同比增长36.0%;累计批发210.8万辆,同比增长43.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水涨船高,4月批发销量渗透力位33.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9.5%;豪华车新能源车渗透率35.5%;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4.1%。
聚焦到整车企业,4月有11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批发量突破万辆,相比去年增加了6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6%。
其中, 比亚迪一家独大,为209,467辆,特斯拉中国75,842辆,广汽埃安41,012辆,吉利汽车29,874辆,上汽乘用车26,278辆,理想汽车25,681辆,上汽通用五菱24,166辆,长安汽车20,459辆,长城汽车14,863辆,哪吒汽车11,080辆,东风易捷特10,432辆 。
各家企业的优秀表现离不开热销车型的支撑,4月共有9款车型批发量超2万辆,分别有 Model Y 49,059辆、 比亚迪 秦42,202辆、比亚迪元39,160辆、比亚迪宋35,836辆、比亚迪 海豚 30,462辆、Model 3 26783辆、 朗逸 26,688辆、 轩逸 24,975辆、 埃安 Y 21,065辆。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占7席。
高溢价出口,新能源车型占出口总量31%
汽车出口延续了去年强势的增长特征。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1-4月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31%;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92.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车型的48%。
按品牌类别区分,4月自主品牌出口24.3万辆,同比增长203%,环比下降5%;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7万辆,同比增500%。
具体到整车品牌出口数量, 特斯拉中国35,886辆、上汽乘用车21,450辆、比亚迪14,827辆、东风易捷特10,432辆、智马达汽车1,550辆、吉利汽车1,504辆、上汽通用五菱1,200辆、长城汽车1,134辆、神龙汽车712辆、创维汽车578辆、奇瑞汽车553辆、上汽大通436辆、一汽红旗264辆、东风乘用车192辆、一汽轿车117辆、东风柳州114辆 。
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A0级电动车占比达60%,是出口绝对主力。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自主品牌的出口呈现出车型高端化、地区多元化、产业链条化的三大特征。
比如,车型竞争力的提升确保了高溢价,2018年我国出口车型均价为0.3万美元,2022年这一价格提升到了2.2万美元/辆;多元化则体现在东盟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开拓,比亚迪、 蔚来 、 小鹏 将新车出口到北欧国家,甚至在国外售价高于国内;此外,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从整车+锂电池的出口转变为产业链的本土化。
厂商续命杯:国六B RDE车型获得半年销售过渡期
今年3月的降价潮在多重元素的影响下越演愈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销商在想方设法清除国六b转型导致的库存。
据中汽协、流通协会发布的信息,这部分车型有近200万辆的库存,协会为此一直呼吁利好政策,希望能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
降价潮和极度内卷让汽车行业脱离高利润,利润同比降24%,利润率仅为3.8%,因此行业急需相关政策的支持。
就在5月10日当天,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规定“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
这一消息的发布,极大地缓解了车企与经销商的压力。如崔东树所说,稳定的汽车消费首先要稳定厂商和经销商体系,当下经销商体系存在大面积的亏损状态,经销商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政策层面给予厂商和经销商一定的支持,减少因激进的环保政策给流通领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新能源汽车下乡,挖掘5.1亿人口市场
新能源汽车下乡是汽车行业增长的新发力点。目前,我国人口普查显示, 农村有5.1亿人口,是挖掘内需的重要方向。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燃油车消费是民生消费,新能源是改善需求,因此都不能偏废。”崔东树说到,新能源车下乡的政策导向日益明确,经济型电动车的发展潜力将逐步体现。目前看,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国际市场的需求以经济型电动车为主。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海东也说到,整车企业要开发面临市场的产品,了解农村消费者的需求,经过中国市场的考验,对于企业出口海外发展中国家市场/地区提供一定的经验,并节省相应的研发费用。
不过,行业也应注意到,年初的五菱宏光 MINI 等车型的低迷表现,反映出后疫情时代的县乡需求在下降。未来,随着基础充电设施的改善,经济型电动车会随着中老年化的县乡消费需求,恢复火爆态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头条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豪华品牌溢价下滑易车讯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映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通过保值率数据来关注过去市场环境、行业动向、企业发展和保值率之间的
23年新能源车会降价吗23年新能源车不会降价。新能源车不会降价的原因:1、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池,车的成本在电池上面,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电池的成本不下降,车的价格也无法下降了。2、电动汽车正在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市场一片大好形势,在这个时候不会降价。3、新能源车依赖芯片的计算与通信,芯片需求大,产能下降,会涨价。23年下半年燃油车会降价吗会。根据燃油车市场
行驶证22年12月底的车和23年一月的车,以后卖价格相差大吗行驶证22年12月底的车和23年一月的车,以后卖价格相差大。一台相同型号相同配置的车在12月31日买和1月1日买,仅仅差一天,其中车的差价就会上万。芯片、产能的原因,全球汽车市场的供货水准都大不如前,很多热销车型等待时间长,很多车型的优惠也都收紧了不少。2023年车价格能下降多少?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汽车价格的变化,因为汽车价格受
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三十为一世,而道更。”这句话出自《吴山录下》,讲的是大约30年就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世”),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就自然而言的会切换路线。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4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且在2023年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潮流,开始进入到了“从有到强”的大变局时期。变局,意味着调整,调整就意味着洗牌
油车降价潮或持续至7月,合资车降价红线到底在哪?进入到3月份后,国内汽车市场就彻底乱套,不仅有超30家汽车品牌给出了足够丰厚的降价优惠,甚至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也参与到了这场“降价潮”中,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购车补贴,让人直呼过瘾。伴随着降价幅度的不断提升,也有不少潜在购车用户陷入了两难境地,到底是现在趁着低价抄底呢?还是再等等,看看是否还会有更大的优惠呢?在车轱辘看来,像湖北
近几十年汽车价格一直在下降,你如何看待这件事?事实上,汽车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四个:合资工厂一出现,劳动力成本就大大降低,价格逐渐趋于合理;国汽车品牌在我国建厂后,支持了许多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装配线运营中的成本控制,第一批汽车是由实验室技术人员敲打的,几名员工花了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付清成本。此外,材料稀缺且昂贵。那时,会开车的人天生就很有钱或很贵。可以说,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享
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吗?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放眼20年前,汽车还是一个昂贵的消耗品,如同奢侈品一样,是有钱人的专属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但现如今汽车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据公安部统计的数值来看,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2.4亿,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汽车价格便宜了,以前随随便便一辆汽车都要十万起步,现如今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0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7-18 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