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02:36:13 | 找车网
【编者按】众多汽车品牌中,关于轻奢的印象,不是来自于奔驰宝马,而是沃尔沃。记得几年前参加过一场沃尔沃全系体验活动,其营造的北欧氛围感太强了。当日试驾后,沃尔沃车型显著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以及毋庸置疑的汽车安全性可以说超出预期、不容忽视,以至于从此我心目中,轻奢二字对于沃尔沃来说太有代表性了。后来接触多了发现,其实沃尔沃并不只有豪华,虽然它一直在强调着自己的安全性,但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沃尔沃屹立不倒以及被许多忠实拥护者所信赖的原因。有着94年的悠久品牌历史的沃尔沃始终致力于以个性化、安全和可持续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畅行无忧的出行解决方案。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累计销量达45,151辆,同比增长118%,创下品牌史上最佳第一季度销量纪录,持续的热销已使得全国多地出现了新车库存告急,一车难求的状况。这恰恰印证了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质的认可和青睐。
4月9日,受邀参与到驾域-2021沃尔沃赛道日成都站活动中,通过对沃尔沃全新S60、XC40赛道体验和越野试驾,除了安全和操控,让我看到了它的更多可能性。当日,沃尔沃还开发了创新性的试驾体验模式,在互动中直观为体验者展现了沃尔沃的安全、健康特性。
这次试驾跟以往的有些不同,特别要提到的是互动体验活动阶段,主办方准备了很多有趣好玩的体验环节,比如鼻子小组、硼钢硬度测试以及丁达尔效应实验等。知道什么是“鼻子小组”吗?这恐怕是你见过最“奇葩”的车辆检测。沃尔沃“鼻子小组”会通过嗅闻的方式抽检车辆,以普通车主的视角去评价车内气味。该小组会按1-6分对内饰气味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察觉不到",6代表"不可接受"。为了确保安全,测试评分不能超过3分,即"细微察觉,但可接受"才可以通过。不仅如此,国内限制VOC排放的检测温度是25℃,而沃尔沃把这一检测温度足足提高了40℃,保证它在极高的温度下也不会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始终保持车内的空气健康。还有硼钢硬度体验,通过现场对其他品牌的超高强度钢与沃尔沃所用硼钢的对比钻孔实验,感知沃尔沃业内领先的安全水准。沃尔沃最高采用40%全进口军用级硼钢,屈服强度达1500Mpa,比其他品牌使用的超高强度钢硬2倍。另外,丁达尔效应实验也深深的抓住了我们的眼球,在丁达尔现象下,车内细微颗粒物无所遁形,沃尔沃让现场观众亲眼目睹了空气净化全过程。沃尔沃采用清洁驾驶舱设计,从空气进入车内开始,直到空气排出车内的整个流程中,对空气的每一步“安检”和“治疗”都精密把控,中间内部不产生有害物质。通过以上生动有趣的体验环节,形沃尔沃品牌安全、健康的“靠谱”人设更是深入人心。
场地和赛道试驾方面,活动当天恰逢成都常见的阴雨天气,路面湿滑,全新S60、XC40是否能禁得起严峻的考验?答案是肯定的!
面对湿滑路况,沃尔沃全新S60在弯道和直线加速中充分展示畅爽的操控体验。作为沃尔沃汽车史上操控最佳的中型轿车之一,全新S60配备多种操控技术,完美兼容舒适和激情的不同驾驭方式;提供同级唯一的T8高性能E驱混动系统,性能水准媲美高性能运动轿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配置比率也远高于同级竞品,做到入门即安全。沃尔沃全新S60采用了双叉臂式前悬架结构,这是一种很运动取向的悬架结构,除了成本高以外全是优点。前不久爆火的保时捷911 GT3就是因为前桥更换了双叉臂悬架才能让圈速变得更快了。在后悬架上,沃尔沃使用了和克尔维特跑车相同形式的复合叶片弹簧,搭配上全铝合金的多连杆结构,这些都是有效降低簧下质量并提升操控性的招数。除了悬架结构,沃尔沃全新S60使用了HRS液压减震缓冲技术,让回弹行程的阻尼变化更智能,在不丢失操控性的同时实现了舒适性的保留,实现了底盘的刚柔并济。在当天路面湿滑且有积水的情况下,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相应减弱。但面对湿滑路况,全新S60依然表现得安全稳定,轮胎抓地力很足、指向精准、动力输出丝般顺滑,全程无胎响、侧滑的情况出现。即使在最急的弯道处,全新S60也能实现灵活过弯,确保舒适和安全的同时,拥有超强的稳定性和预见性。不愧是本次赛道体验中当之无愧的明星车型,表现出了极佳的操控和动力性能,不仅有速度有激情,而且既快且稳、动力十足,完美兼容舒适和激情的不同驾驭方式,性能水准媲美高性能运动轿车。凭借澎湃的动力和操控性能,全新S60让试驾者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浪、酣畅淋漓的驾驶中尽享巅峰赛道的激爽快感。
当然,定位于都市豪华纯正SUV的沃尔沃XC40其表现也不容小觑,面对越野科目真实模拟涉水、枕木、碎石三种极限路面的挑战,XC40表现得游刃有余,电子辅助系统反应灵敏,以卓越的通过性带来了优雅从容的越野感受。沃尔沃XC40提供Comfort、Eco、Dynamic、Off-road及Individual个性化五种驾驶模式,可适应多种路况的不同要求。Comfort舒适模式下追求稳定的驾驶姿态,汽车悬挂也偏软一些,提供很好的路面缓冲,是日常上下班的必用模式。Eco经济模式简单说就是节能,车辆油耗会下降,城市堵车时可以开启它;Dynamic运动模式相当于挂入了S档,此时油门会灵敏,方向盘会变沉,开车跑山,驾驶乐趣从此刻开始迸发。最后就是Off Road模式,自动锁定50:50的前后轮动力输出,谁说精致的城市SUV不能下场撒野,可甜可盐才能代表沃尔沃XC40的真性情。湿滑路况下,沃尔沃XC40依然表现得安全稳定,轮胎抓地力很足、指向精准,全程无胎响、侧滑的情况出现。在多雨的季节,行驶在城市间仍有稳稳的幸福。
沃尔沃不仅有着悠久的品牌历史,并且产品的安全与性能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品牌之中,其实无论是豪华、操控以及安全性,都是在迎合当下用户的用车需求。怎样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除了制造,购车前的用户体验也很关键。这一方面,沃尔沃品牌足够用心,此次创新性的试驾体验模式,让客户切身学习和感受,发掘更多产品的特性和亮点,比任何销售话术更为可靠和有说服力!
反复说一件事的原因大致有两种,要么是因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要么是实在缺少内容丰富的话题,而这一点也正是我担心的。因为之前的经历,即便这是一款全新引进的车型,在我眼中它仍然像一辆改款车一样难以下手,其中的理由也再简单不过。说起驾驶乐趣,你大概总能想到“激情”,不过我可不是冲着它去的,相比之下,我更想去验证当初的一些猜测是否应验。
其实这些所谓的猜测,之前都可以算作厂商面对中国市场的一种“惯例”。当然,我无意去评论厂商面对不同市场的产品策略,毕竟有些东西要经过市场的实际检验才能说明问题,不过绝大多数引入国内市场的产品的确经过了所谓的适应性调整。哪怕仅仅是几年前,因为使用环境、市场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的是产品技术层面的差异,比如缸内直喷、复合增压、限滑差速器、主动转向等技术都与我们无缘,就更不用说其他一些看着花哨、用起来有趣的电子设备了。不过现在不同了,戴上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帽子,再也没有哪个厂商敢忽视红色市场的存在,不用说技术上的倾尽全力,哪怕是产品投入的反应稍慢,大概他们的CEO在召开股东大会时也会遭受非议。
尽管斯蒂夫·马丁离开了沃尔沃公司,但它留给沃尔沃的XC60以及S60概念车却把下一代沃尔沃车型的设计语言真实地展示了出来,早已经明确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已经确立了沃尔沃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因此无论英国人是否离开,接下来的沃尔沃产品都很容易让人找到它与前者之间的延续性。相比之下,正是这种简约、大胆的线条才能让沃尔沃的产品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拼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从而赢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虽然内饰的变化与我们熟悉的其它沃尔沃产品相差不大,但它强调的同样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没有那些为了豪华而豪华的繁复设计,但却能够通过不同色彩、材质的应用,达到如同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视觉效果。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早在去年的全球媒体试驾会上,沃尔沃的工程师们就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新车型的一系列大胆变革。当然,为了实现“最具驾驶乐趣的沃尔沃车型”的这一目标,工程研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悬架以及底盘系统上。比如增加前悬架弹簧滑柱的直径、提高车身刚度、采用更短更硬的弹簧,同时将悬架与车体相连接的衬套刚度提升了一倍,并且将后悬架减震器支座的由传统的橡胶部件改为聚氨酯材料等等。不过技术说明会上也提到,欧洲规格车型使用运动调校的悬架,而美国、俄罗斯及其他市场将采用舒适型悬架。尽管当时并未明确提到中国规格车型采用何种底盘调校,但多数中国媒体心中已经有了准确答案。而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一点,虽然中国市场对于原汁原味的欧洲车型更加买账,但豪华品牌的消费者未必全都会对我们所执着的操控性能买账,他们似乎同样注重乘坐舒适性的考虑,即便拥有技艺高超的工程师,不同的调校方式,肯定会对中国规格S60车型的操控感受产生一些影响。
而新车型在中国市场上也并不提供省油、耐用的D5和D3柴油发动机。3.0升的直列6缸增压发动机被原汁原味地保留,而当时我没找到试驾机会的,搭载2.0升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将成为扩张市场份额的主力。其实对于这两套动力总成并不会让人觉得太陌生,它们同样服务于国产的沃尔沃S80 L车型,不过3.0升T6车型经过了一些特殊改造,重新调校之后,它能够为S60车型提供304马力的最大功率和440牛·米的峰值扭矩。比起S80 L车型要分别高出将近20马力和40牛·米。由于采用同等动力配置的S60车身重量要轻一百多公斤,因此新车型的动力性能非常出色。
从北京出发前,参加这次S60试驾会的媒体就与沃尔沃签订了一条保密协议,在3月10日新车正式上市之前,关于S60车型的任何信息都不得向外界透露。以此为代价,我们才能拿到试驾车的钥匙。事实上,我一点儿也不在乎能否开上中国规格的沃尔沃S60 T6 AWD车型,反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2.0T车型上,所以第一天开着T6车型上路时有些心不在焉,而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则是配合摄影师拍照。
至于为了体验行人安全系统和城市安全系统而安排的场地体验环节--我与Mr. Bob(沃尔沃用于安全系统研发的假人)和气球车也没有太多交集。至少我从骨子里对这一类电子装备并不怎么信任,哪怕副驾驶席上的陪驾提醒我放心大胆地保持速度,但我还是会在“紧急”关头到来之前,下意识地减速。按照古斯塔夫先生的观点,无论何时,对车辆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并且,这种由雷达、激光传感器和数码摄像头组成的探测机构并不总能保持优良的工作性能,起码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也就是说,这套先进的电子设备所要做的只是在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时起到接替者的作用,而我宁愿它一辈子都没机会启动。
还记得我上次说过的4C主动底盘么?这东西也出现在中国规格车型的选装配置清单里,它有些像奥迪的“驾驶模式选择系统”,只不过舒适、运动与高级三种模式之间切换所带来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因为它并不会与转向系统、变速箱和发动机响应联动,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一套实时可变阻尼的减震器,多少显得有些浪费,大概它最大的优势能够体现在赛道中。次日,我又体验了搭载4缸发动机的2.0T车型。与那台6速的爱信自动变速箱相比,它的双离合器变速箱换档更加平顺,响应也更加积极。虽然采用了舒适型悬架,但S60在整个沃尔沃车型系列当中,仍然是悬架调校最硬朗的一个。不过单就驾驶感受而言,中国规格车型与欧版车型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当我快速通过一组组合弯之后,来自转向系统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新车型的方向盘虽然有不错的路感,但它的响应速度与敏捷、扎实的悬架相比显得不够犀利。另外,它的转向力度属于不折不扣的重口味,我甚至第一次觉得一辆新车的方向盘竟然这么重。而在我的记忆中,S60的方向盘力度同样是可调的,当然要通过中控台上那个“My Car”按键,但这一次,我翻遍了所有菜单都没能找到与转向系统有关的选项。(本文来源:名车志)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2023-10-14 19:34:59
2024-02-05 12:09:34
2023-10-28 00:10:01
2023-11-09 21:28:08
2024-01-20 06:50:30
2023-10-31 13: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