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6 12:36:20 | 找车网
尽管造车是一条厚雪长坡,但持续扩大赢面的永远都只是少数。
数据显示, 比亚迪 6月乘用车销量首破25万大关,同比增长88.79%。1-6月,累计销量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78%。达到2022年全年186.35万销量的三分之二。
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既是中国市场的新能源销冠,也是全球市场的新能源销冠。
面对比亚迪的这份中期考成绩,当属意料之中的表现。但如果仅仅凭借销量上的一骑绝尘来评价比亚迪,其实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比亚迪从2022年开始,延续至今的王者之势已经成惯例。所以,看比亚迪过去半年的变化,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销售数据上。
以车为原点,比亚迪销冠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执着,也是对用户的负责,更是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求索。
新局面从蓄力到跟随再到领跑,比亚迪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向上攀登。
今年5月,在最新的汽车制造商市值排名中,比亚迪位列全球第三,是目前唯一挤进前十的中国本土车企,排在其身后的有 大众 、 宝马 、 奔驰 、通用等一众传统老牌车企。
这是继去年8月,比亚迪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之后,又一次站上国际化舞台C位。
技术登顶和品牌矩阵的终极完善是上半年比亚迪最气贯长虹的两件事。前者是内涵,后者是外延,构成了比亚迪成为全球一流主机大厂的底色。
年初,比亚迪发布了核心技术“易四方”。
易四方技术颠覆了低效率的传统燃油四驱,四电机技术让每个车轮都具备独立驱动控制能力,在控制速度、灵活性、控制精度方面实现了跃升。
上海 车展前夕,比亚迪又发布了云辇系统。
云辇是比亚迪全栈自研的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实现系统级深度集成,这也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车企。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最终落点还是核心技术上。易四方+云辇的接踵而至,传递出比亚迪言必行,行必果的企业气质。
按照技术在前,品牌+产品紧随其后的惯例。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推出 仰望 、 方程豹 品牌,比亚迪品牌拼图终于完整归位。
仰望是第一次将品牌定位、可实现技术架构、已量产化产品、愿景规划四位一体呈现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首款车型 仰望U8 售价更是达到百万级。
而方程豹品牌的诞生,则是在仰望品牌之下一个极富个性的延伸。
由此,比亚迪形成王朝、海洋、 腾势 、方程豹、仰望全面品牌矩阵,形成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全覆盖产品布局,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出发,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亲自主演的这一系列大场面,上半年的销冠只是其中一个名场面。
新机遇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勇敢驶出内流河站在世界 风云 激变的主航道上,将Made in China输送到各国市场。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企业出口数量达99.4万辆,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乘着出海的浪头,一路扬帆。
6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1.05万辆,环比增长的同时,1-6月累计销量合计达到7.43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的5.36万辆。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BYD ATTO 3为比亚迪首款全球车型,获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如今的车企出海,不再只是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更需要心态和方式的转变,在他国的商业和人文背景下,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融进去到扎下去。
在7月4日举行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表示,公司已把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泰国,用绿色的技术和产业助力东盟国家共享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泰国基地规划年产量15万台整车,辐射整个东盟市场。
全球化布局较早,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切入点精准,技术优势明显,与当地市场融洽的共赢关系等,都成为比亚迪乘用车出海销量起势的关键。
这种优势成为转换为胜势的先决要素。当以BYD ATTO 3为代表的一系列全球化产品在当地受到足够欢迎时,足以覆盖工厂建设的庞大投资,也成为比亚迪在当地建立起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强大支撑。
比亚迪出海弄潮,即将掀起更大的阵阵排浪。
新动能事实上,从来都没有风平浪静的市场,今年上半年尤甚。
严重的内卷让汽车市场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截至6月,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达到33.3%,已经再创历史新高,但和燃油车的超级体量比起来,依然差距明显。
市场就这么大,比亚迪已经成长为无可争议的巨头,以至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努力。
几乎可以肯定,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甚至超过40%。大盘在扩张,比亚迪的盘面自然随之扩大。
产品面上看,新增车型必然带来市场增量。 海鸥 、 腾势N7 、仰望等,这些下半年已经或者即将上市的新车,几乎每一款都极具市场针对性。
比如近期关注度颇高的腾势N7,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坦言,新车目前订单已经突破2.4万辆,预计上市初期月销量达到5000辆,年底目标则是突破1万辆。
目前, 腾势D9 的月销量已经达到1.5万辆,一旦腾势N7开启交付,腾势品牌的月销量会立马破2万+。
市场面上看,海外市场将在下半年迎来大爆发,将成为比亚迪一个新的增长点,预计到8月,随着渠道建设的进一步完善,ATTO 3、唐海外版等车型将联袂拿下2万+,甚至3万+的成绩。
写在最后促使比亚迪快速成长的原动力并非运气使然,销冠数据的背后,是过硬的技术储备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关怀,以及征战海外市场的决心与勇气。抢眼的市场表现,只不过是尽力而为过后的必然结果。
竞争只会让比亚迪更强大,越来越卷的友商也让比亚迪的半程冠军含金量十足。下半年,比亚迪势必将续写自己的市场传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autotim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各新能源车企都公布了自家的销量数据,而随着上半年的落幕,这些车企的半年销量也备受瞩目。大咖也盘点出销量前十名的车企,看看它们上半年的成绩水平怎么样,下半年还有什么样的新车规划,能否达成全年销量目标。
独孤求败:比亚迪
从2021年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销冠之后, 比亚迪 就开始垄断销量第一的位置,并且与身后其他车企的距离越拉越大。今年6月份,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53046辆。其中乘用车销量251685辆,同比增长88.2%,环比增长5.3%。
而整个上半年,比亚迪累计达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78%。比亚迪2023年的销量目标为300万辆,从目前进展来看,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从具体销量来看,王朝和海洋系列依旧是销量主力,贡献了24万台车型。目前 宋PLUS 和 宋Pro 都经历了改款,性价比有所提升,而从销量来看,消费者对新车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而 腾势 虽然只有D9一台车型,但凭借着DM-i和EV两套系统,以及不错的豪华感和配置,也实现了销量破万辆。
而下半年比亚迪还有不少增长点,比如备受瞩目的 腾势N7 将在7月份开始交付,作为一台豪华轿跑SUV,新车全系标配云辇-A空气悬架、最高续航可达702km,填补了比亚迪目前运动型SUV的空缺,未来的销量值得期待。
虽然势头十分迅猛,但比亚迪目前还有不少的进步空间。例如其海外销量中规中矩,6月乘用车出口销量为10536台,不如上汽、 奇瑞 、 长城 等品牌。不过比亚迪已经在巴西、泰国建厂,未来海外销量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最大黑马:埃安、理想
除了断档领先的比亚迪以外, 埃安 和理想则属于第二梯队,他们两个的销量也遥遥领先后面的车企,并且增速十分迅猛。
首先看埃安这边,2023年6月销量45013辆,同比增长86.7%。2023年1-6月累计销量209336辆,同比增长109%,并且连续4个月销量破4万辆。
与比亚迪的多品牌战略相同,埃安这边也推出了全新高端品牌昊铂, 昊铂GT 也于7月3日正式上市。从定价来看,其售价区间为21.99-33.99万元,设计感、动力性能、智能化都表现不错,显然是一辆走量车型。
根据规划,广汽埃安2023年销售目标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而埃安想达到50万辆的目标,最大的期待就是昊铂GT这台车型。
同样,埃安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车型销量失衡。目前 AION S 和 AION Y 贡献了95%的销量,而 AION V 和 AION LX 销量十分低迷,未来如何盘活这两台车型,打入更高端市场,也是埃安着重考虑的问题。
理想在6月交付新车32575辆,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50.1%。2023年上半年, 理想汽车 的交付量达到13.9万辆,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
从具体车型销量来看,理想目前三款车型的销量都很均衡,对于细分市场的定位十分精准,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但是由于销量上升明显,理想目前面临着供应链紧张的问题。L7/8/9的第三季度零部件供应基本就是3.2-3.5万/月,因此交付量也会受限。因此理想第三季度需要供应商扩充产能,35万辆的年度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颓势尽显:蔚来、小鹏
除了上面几个赢家以外,销量榜中也存在了一些失意者,例如 蔚来 和 小鹏 。此前“蔚小理”几乎成了一个名词,这三家也都是新势力销量的第一梯队,而今年的局势却急剧变化。
其中6月份小鹏汽车共交付8620辆新车,同比下跌43.6%。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1435辆,与去年同期的68983辆相比,同比下跌39.9%,整个上半年月销都没破万辆。
从原因来看,小鹏去年推出的G9则因为价格偏高和五座布局,销量不佳。而目前小鹏汽车也寄希望改款后的小鹏P7i,其产品力提升还是很明显的,但口碑不如Modle 3、比亚迪汉。
当然了,目前刚刚上市的 小鹏G6 给出了很大的诚意,20.99万元的起售价,加上800V架构、XNGP智能辅助、双Orin-X芯片、3.9秒破百的性能,让小鹏对这台车充满了期待,何小鹏也直言,这台车需要月销过万辆才算成功。
蔚来这边的压力则要小点,6月交付新车10707辆,环比增长74.0%。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54561辆,同比微增7.35%,历史累计交付已达34.41万辆。
今年蔚来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挽救销量,例如全新一代ES6、ET5旅行版、全新一代ES8的陆续交付,新车在产品力方面有所提升。
此外,蔚来在6月份作出了巨大调整,取消新车免费换电权益,全系降价3万元。最便宜的车型ET5价格首次跌破30万元,采用电池租赁方案售价更是低至22.8万元,购车门槛降低了不少。因此蔚来下半年的销量也有望提升,但单车利润也被削减不少。
大咖总结
总体来看,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依旧普通在增长阶段,继续吞噬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在新能源品牌内部,竞争同样处于白热化,目前如理想、埃安都找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但其它品牌目前都卷入了价格战。对于消费者而言,下半年不少新能源新车都有着高性价比,值得考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SUV大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车市百晓生】2023年悄然走过半程,与此同时各个车企也纷纷公布了自己上半年的销量数字,其中 比亚迪 汽车,6月销量达到25.3万辆,上半年累计124.81万辆 ,继续领跑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相比自己,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78%,相对市场,这个数字直接占据了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不妨借着这个契机,一起解读一下比亚迪惊人销量背后的因与果。
站在风口上等风来人们现在还记得小米雷军在小米取得成功时曾经说过“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但很少有人思考,在等风来的这段时间里,究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现在大家只看到了如今“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为了全球的普遍共识,伴随而来的是全球都在制定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新能源车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风口。比亚迪更是在今年借助这个风口,仅用半年时间就销量破百万,以124.81万辆的销售成绩,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的宝座。而在销量数字的背后,熟悉比亚迪的人都了解,比亚迪能够有今天口碑销量双丰收,一路走来凭借的是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和对于新能源风口的准确预判。 找车网
早在1995年,比亚迪在公司初创之时,就已经将电能这种可以彻底摆脱化石原料的能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2004年,比亚迪电动概念车ET首次亮相,2008年比亚迪全球首款双模新能源电动车F3DM上市,但在那个燃油车统治的时代中,似乎比亚迪所做的,在别人眼中就是一场笑话。
但就像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具备坚韧的信念和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一样,比亚迪并没有被时代打败,而是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研发创新,不但将行业独一无二的DM架构持续迭代,更是研发出高度集成化的e平台。
时间来到了2021年,在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强大的技术加持之下,比亚迪双管齐下,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2022年成为全球首个停产停售燃油车的企业后,销量更是不降反升,更是以全年1,868,543辆的销售成绩,成为当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品牌。
无论是雷军还是王传福,他们的成功都告诉我们,行业趋势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选择之后要做的就是对于自身判断的坚持,以及对于行业趋势的变化的密切关注。所有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当台风袭来,他们也注定会飞起来!
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成就如今当然,这十余年的等待之中,比亚迪并没有一刻停歇。在技术上,比亚迪是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比亚迪近些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技术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放眼全球都是领先的。而这些行业领先技术的落地,与比亚迪对于“技术创新”的执念是分不开的。
在技术研发上,比亚迪从不吝啬,过去的2022年,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比亚迪依然拿出了202.32亿元的研发经费,其中汽车项目的费用达到了162.80亿元,全行业排名第一;而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又拿出了62.38亿元用于研发,如果按照这个数字计算,2023年的研发费用将会超过去年,达到新高。
截止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技术研究院,研发人员超过了6.9万人,累计申请专利约4万余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专利创新指数在汽车品牌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杜绝海外掣肘完成百万级内市场覆盖随着今年 仰望 、 方程豹 品牌的发布,比亚迪已经完成了从数万到百万的全细分市场的覆盖,其中我们熟知的王朝网和海洋网的产品,是专注家庭用户,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出行方式的需求; 腾势 经由比亚迪重新焕新后,是针对追求更高品质出行的精英人群,所打造的豪华品牌。
年初发布的仰望,则是比亚迪布局百万级产品的高端品牌,它将率先应用众多比亚迪集团的顶尖技术,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体验;刚刚发布的方程豹,则是介于腾势和仰望之间,同样用最前沿的顶尖技术,满足高端人群对于个性化的需求。
除了整车市场,比亚迪还有着垂直产业链的布局,2019年底,比亚迪成立了“弗迪电池”独立子品牌,遍布全国的数个电池工厂也相继投产,让它一举成为了国内动力电池份额TOP3的存在,此外大到电机、电控,小到零部件,比亚迪均实现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完全杜绝了海外企业的掣肘,这直接促使了比亚迪汽车在短短数年间,完成了对老牌合资品牌的超越。当然,这也是其能够被资本所看好的根本原因。
布局海外让中国的成为世界的伴随着全球各地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也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全球领先技术实力的比亚迪频频出海,自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以来,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6月海外销量更是达到了7.43万辆,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5.59万辆的数字。
除了产品出海外,比亚迪还在全球各地布局建厂,以更深度的方式布局全球。目前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已经落户泰国,该基地已于今年3月动工,耗资37亿元,预计年产15万辆整车,可以辐射整个东盟市场。
7月5日,比亚迪宣布拟45亿元在巴西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这也是继泰国工厂后的又一次海外布局,预计巴西工厂将会在2024年落成投产,计划年产能15万辆整车,此外还有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
除了东南亚和南美市场,比亚迪未来还将会在汽车发源地欧洲建厂。今年3月,比亚迪欧洲总裁Michael Shu表示,第一家欧洲工厂可能会设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和匈牙利等地。可能会在2025年在欧洲量产第一批汽车。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的海外布局,都是比亚迪技术输出的表现,而这不但加速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让中国智造以实力出圈。
总结从今年的 上海 车展就不难看出,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 特斯拉 、BBA等海外品牌的主场,相反的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专注自研技术以及全面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让 大众 、 奥迪 、 奔驰 等老牌汽车企业高管组团参观,从中就不难看出,如今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向着中国转移。
比亚迪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世界500强企业,更是在这场变革中成为了领导者的角色。纵观如今国内汽车市场,油电同价已成大势所趋,消费者的价值观也日趋成熟,而随着中国品牌逐渐走到世界的C位,未来更加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也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百晓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找车网。2023-09-21 20:05:41
2023-09-25 06:08:31
2024-01-03 04:42:16
2023-10-10 03:50:41
2023-09-15 14:43:35
2023-12-28 16: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