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0:27:59 | 找车网
“遥遥领先”这个词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华为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度。然而在跨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华为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在本月初,
江淮汽车
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作,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其实针对此次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造车,在
大众
看来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而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则是领先的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江淮汽车的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打造更智能、更先进的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至于江淮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前景如何,其实看向华为此前合作的车型就能分析出大概。因为华为此前已经与多家车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像大众熟知的问界系列、
智界S7
,包括
阿维塔11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都是与华为有着深度合作。
新
问界M7
5亿资金见回报
首先来聊聊新问界M7吧,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结晶,更是投入了5亿资金针对底盘、性能、智能驾驶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进行升级。可以说,问界新M7充分展示了双方在智能科技与汽车制造领域的实力,新问界M7搭载鸿蒙智能座舱3.0与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交互体验和智能驾驶等方面提供了专属“华为”的极致体验。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全系11月交付18827辆,其中问界新M7成功交付15242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辆。自9月上市以来,问界新M7大定已突破10万辆,这也说明全新升级后新问界M7产品实力更加全面,这也体现了华为赋能下的超能力。
智界
S7加入华为智选夺嫡之争
在问界新M7狂收10万大定后,华为智选车模式第二个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智界S7也来了。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定位C级轿车,在产品实力方面,智界S7率先搭载了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等,售价24.98万起。
由于该车型是纯电轿车,与新问界M7的
增程式
SUV
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场景和消费者群体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智界S7
上市时间
不久,在市场上的表现目前来看还比较有限,不过根据智界汽车最新发布最新数据,智界S7预订量突破10000台,从这一数据也能看出,智界S7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也让业界见证了华为智选车遥遥领先的实力。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汽车市场日新月异,谁能坚持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北汽与华为拥有两种合作模式
近日除了有关江淮与华为的合作消息公布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全新HI模式的汽车。这款新车将是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行版的基础上,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并表示北汽是第一家采用华为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这两个模式之间不会发生冲突。这个消息对于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虽说此前极狐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了“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并推出了改款“极狐阿尔法 S 先行版”,但北汽在问界与智界这场夺嫡之争中几乎全程隐身。作为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北汽的收获并不大,甚至合作车型的销量也非常低迷。如今北汽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新车型。
这也表明北汽也将成为唯一一家与华为有两种合作模式的车企,然而对于这个消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一些人认为,华为的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可能会与北汽现有的汽车制造业务产生冲突。此外,华为的技术和系统是否能够与北汽的车辆平台完美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而言,希望这次深入合作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阿维塔12
大定破1.5万 华为乐了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HI 模式以及智选车业务升级而来的鸿蒙智行。目前在 HI 模型下的车企只有
长安
阿维塔
。去年11月,华为、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品牌阿维塔,后续上市的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两款车型上市,均搭载华为智能汽车全套解决方案。
以全新上市的阿维塔12为例,其搭载基于HarmonyOS 4开发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配合3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智驾能力突出。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上市6天,阿维塔12大定订单突破1.5万台,可谓势能强劲,也证明了华为技术以及长安此前的Hi模式合作方式的成功。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界合作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来说,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合作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满足用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更高需求和期望。相信大众还是非常期待看到他们合作的首款车型会是什么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Car路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说1月份的销量成绩,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还不能反映出各大车企真实的实力,那么2月份的销量一出炉,谁在裸泳就暴露无遗了。
翻翻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成绩,理想、
蔚来
、哪吒、
小鹏
、
极氪
、零跑环比上个月都实现了销量增长,图中唯独一家车企,销量环比下滑,下滑比例约为21.68%,那就是问界。春节假期都过了,问界的销量依然没有回暖,这次我们又该给它找什么借口呢?
问界在2月份交付了3505台,相比上个月的4475台还有所下滑,翻看问界汽车的历史销量走势,在去年下半年,这个汽车品牌的月销量屡屡突破一万台,为什么到了2023年,情况会急转直下?要知道今年年初,问界才刚刚宣布降价,最多降幅也是高达3万,但这3万降幅,没能迎来销量大涨,反而出现了销量下滑。背靠着华为的问界汽车,为什么突然卖不动了?
分析问界的销量结构,你会
发现
问界的大部分销量都是来自于M5,M7对于整体销量的占比非常小,而M7这款车曾经被问界寄予厚望,在发布会上多次遥遥领先对手。华为终端BG掌门人余承东拿它与
丰田
埃尔法
、
雷克萨斯LM
、
宝马X5
等一众豪车进行各方面数据对比,放言“
问界M7
完全可以超越百万级豪车”“是全球首个让领导、老板可以舒服休息的、甚至超越所有的豪华SUV、MPV的车型”。
但是,问界M7上市之后却伴随着诸多质疑,有声音质疑它是
东风
某SUV换壳,定位中大型SUV的M7长度5020mm,轴距却比M5还短了6mm,仅为2820mm。尾灯造型、正面和后面45度角AC柱下方,东风某款SUV高度相似,因此网上有不少声音质疑这款车疑似是东风的换壳车。
虽然定位是六座中大型SUV,但是它的第三排乘坐空间,却比较局促,和友商竞品相比没有什么优势,而标榜的零重力座椅,却是要牺牲副驾驶和后排乘坐空间来实现的,被很多人认为是鸡肋配置。
在碰撞测试之中,这款车的表现也不太好。M7在中保研的25%小面积碰撞测试中,车辆前部发生溃缩,A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发生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和“车辆结构”两项只获得了“A”评价。虽然华为的工程师极力表示A柱变形不代表安全性差,但是外界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AITO
问界是赛力斯与华为联手打造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双方的合作模式是华为智选模式,也就是说华为不但参与汽车的设计,还会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优势销售汽车。综合考虑,自然是智选车模式的利润空间最大,因为相比零部件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零部件,智选车模式华为可以参与到车辆设计、研发甚至销售之中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几乎相当于合资造车,这也是华为计划与
奇瑞
、
江淮
联合开展智选车模式的重要因素。
而赛力斯主要负责车辆的制造,要知道,赛力斯的前身是
东风小康
,而小康早期是制造微卡、面包车的,一下子要从几万块的车型升级到制造30万级别的车型,对于小康汽车来说,在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上无疑是个挑战。
虽然有了华为的品牌光环加持,但是赛力斯短期来看既然难以实现盈利,赛力斯2018年扣非净利-1.52亿元,2019年扣非净利-8.84亿元,2020年扣非净利-23.08亿元,2021年扣非净利-27.93亿元。即便以2022年扣非净利以下限-38.5亿元计,赛力斯累计已亏损近百亿元。
在华为的加持下,问界几乎成为了去年增长最快的造车新势力,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了蔚小理,但是随着问界M7销量和口碑的持续下滑,再加上赛力斯连续的亏损,赛力斯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依然是个未知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老司机侃侃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
华为造车到底造还是不造?华为智能汽车方案总裁余承东曾说出过“只帮车企造好车”。这个意思是不是不会自己造车。
华为宣布了和大众的合作,将一起造车,有消息称大众将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当然对此中国大众和华为都没有做出回应。
华为联合小康汽车集团的新品牌AITO推出新车问界M5(下文简称M5)。找车网
合作的首发车款塞力斯SF5(下文简称SF5)发销不过半年,就已面临停销下架的局面。
SF5失败下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销量过低。刚开始发售的时候,各路的行业大佬都力挺新车,华为门店也是门庭若市,余承东甚至还喊出年销500万的豪言,但实际销售情况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乘联会数据显示,SF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共计不足6000辆。
“劳斯莱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机上,肯定还是拖拉机,不是劳斯莱斯。”
这是华为已经离职的某位高层管理说的,完全表明了SF5销量失败的原因。
汽车行业的考量维度,对于技术的要求理性且严格。遗憾的是,纵然华为拥有尖端智能技术,仍并不足以弥补合作方——小康集团机械技术方面的短板。
在和华为合作之前,小康汽车可以说在智能汽车方面毫无经验。
随着和华为的合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品牌才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成立金康塞力斯后,发布了首款SF5车型,全年销量只有区区732辆。
无疑这是一次失败的合作,后续不知道华为造车亦或是华为合作车什么时候能再次面世。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11-20 16:34:52
2023-08-27 14:00:28
2023-08-24 0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