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

2024-01-28 01:53:50 | 找车网

今天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

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

续航打折怎么办

隆冬已至,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例行”的低温考验,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纯电续航里程打折的现象尤为明显,续航焦虑变得越发严重。为帮助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应对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本期咱们就来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用车技巧。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续航里程会打折?

这要从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讲起,充电和放电都需要电池内部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完成。温度越低,微观粒子的运动越不活跃,导致电化学反应速度变慢、电池活性降低、电池容量缩水,进而出现续航里程打折的现象。

怎样才能应对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

1平稳驾驶 不要超速

实践证明,驾驶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根据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中低转速下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相对更加省电。因此,在城市内的道路行驶时,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超速,这样既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身安全,而且有利于延长续航里程。此外,在激烈驾驶过程中急加速和急减速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缩短续航里程,所以建议大家养成平稳的驾驶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急加速和急减速。

2开启动能回收模式

新能源汽车普遍都设有动能回收模式,该模式下在车辆滑行和制动过程中,此时电动机变身为发电机反拖车轮,将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从而实现部分动能的回收再利用,能够适当延长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

3使用电池预热功能

与燃油车类似,在寒冷的冬季新能源汽车同样需要“热车”,准确来说是为电池预热。电池预热功能是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功能就是为应对低温环境而生,通过加热电池,快速将电池温度上升至最佳工作温度,从而减少环境温度对电池造成的影响,保持电池活性和车辆的续航能力。

4尽量将车停放在室内车库

冬季的室外温度比室内低很多,而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对电池充放电过程有利,因此当车主每次用车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将车辆停放在室内车库,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从而保证电池的活性和容量,有效缓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

5关注胎压变化 低温天气要及时补气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轮胎内的空气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胎压下降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车主经常关注胎压变化,并及时为轮胎充气,将胎压保持在厂家建议的数值范围内,这样能减小车辆运行时的滚动阻力,进而增加续航里程。

6随用随充 保持高电量

和当今的智能手机类似,新能源汽车上的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较低,目前普遍存在续航里程不够用的现象,因此建议大家养成用车后及时充电的习惯,这么做虽然不能增加电池容量,但较高的电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主观上的焦虑情绪。

结语:

当下正值寒冷的冬季,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缩水打折,让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们头疼不已,但根据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工作特性,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上几个改善续航打折和缓解续航焦虑的用车技巧,希望能为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不断提高,电控系统也在持续升级,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抗低温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再结合国内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续航打折和续航焦虑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进一步缓解,为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更加安心、舒适的冬季用车体验。

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

接盘力帆,吉利进入换电模式的另一条赛道

上周工信部发布第339批新车目录,吉利旗下枫叶汽车的首款换电车型 枫叶80V在列。这是吉利与力帆完成股份重整之后、由力帆重庆工厂负责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同时也是吉利科技投入到智能网联换电业务的第一款落地产品。

就在今年,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入新基建、纳入补贴政策,多家厂商加快投放到换电技术与产品开发。除了发展更早的北汽与蔚来,吉利、广汽甚至国家电网都在今年迅速实现了换电模式的产品落地,与最开始蔚来汽车的「烧钱换服务」不同,自主品牌加入竞争,将换电模式拉入了另一条赛道。

今年9月,吉利控股旗下吉利科技集团的首个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亮相,由此,吉利正式加入了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

随后,10月18日,吉利科技又在山东济南落地了一座换电示范站。短短一个月在两地高调发布,吉利科技推出的换电技术全面进入公众视野。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的规划,2021年将在重庆完成100座换电站的建设,到2023年落成超过200座——把重庆打造成为换电示范城市,并由此向华东、华北、乃至全国辐射。

吉利快速投入换电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踩风口,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蛰伏已久、伺机而动。业内人士发现,吉利集团早在2017年已经开始了换电模式与技术的研发。而在2019年国家层面再次公开支持换电模式之后,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终于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加快对这项技术的推进落实。

吉利汽车在2016年成立的杭州戈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到了2019年12月更名为易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为此注册了品牌商标「易易换电」。一切都在既定方向上。

关键一步在重庆。吉利科技选择在重庆开启换电模式的探索,除了发展西南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连接——力帆汽车。今年12月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表示破产重组计划已经获得法院批准,重整完成后将由吉利科技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持股。其中,吉利科技以产业投资人身份持股,主要角色是向力帆提供产业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智能网联换电技术的上市平台。

事实上,吉利选择接盘的力帆在换电模式上已经有半成品。2019年5月,处于崩溃边缘的力帆曾经公告了一则公开招募,计划斥资52亿元用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与租赁业务,随后有了力帆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成立的新能源公司。

吉利迅速接手,只是以一种更快速便捷的方式重启早已规划的换电业务。按照公告,重整工作一旦完成,吉利科技旗下首款换电型纯电动汽车枫叶80V的生产工作将由力帆汽车负责。

枫叶80V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主流新能源产品,MPV造型、三元锂电池、电机功率40kW,从吉利科技对枫叶这个品牌的定位、以及枫叶80V的产品表现来看,这款车的主要任务是以换电身份进入运营车市场,为吉利试水、试错。

以80V作为开端,枫叶汽车要在未来几年投放市场的换电车型涉及多个品类、5年销量要达到20万辆。

今年四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正式表达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鼓励。

当换电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它的角色定位就不再是新品牌打入市场借以发挥的「噱头」了。

包括吉利汽车在内,国内自主品牌广汽、东风、长安等也已经加入到换电模式的开发。作为曾经公认的、解决纯电动汽车补能焦虑最合适的方式,换电技术、标准、规模等问题如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讨论高度。

吉利借助力帆、重庆推广枫叶80V换电型电动车,重点并不在于产品本身。

借助力帆在前期对换电的研发投入,吉利科技对智能网联换电模式的探索,新的思路在于换电站可实现的智能化、标准化。最早在今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吉利展出的双仓智能换电站面积为126平方米,包括39个换电仓位,每次换电90秒,单个换电站每天可以完成1000辆电动车的换电服务。

90秒快速换电的基础是模块化、智能化,从换电平台的研发之初就需要考虑兼容性、安全性等问题,目的是站内换电、充电、监控和维护等环节能够以一种更高效的协同方式进行。按照吉利的介绍,这样一个双仓智能换电站的研发目标是适配多种车型、最终在市场普及。

不过,从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的产品特性来看,吉利对换电技术的兼容性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枫叶80V是一款MPV车型,车长4.7米、轴距2.8米,造型尺寸无限接近于吉利嘉际、一款传统燃油车,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枫叶80V油改电的身份。其搭载的是国轩高科生产的三元锂电池,综合续航有410km和500km两个版本,基于换电需求,这款电池应该是独立开发的,如果要考虑后续产品的换电兼容性,电池尺寸、性能与布局都需要从头设计。

以吉利科技接盘时所言,要将力帆股份打造成为智能网联换电领域的领先企业,从目前展示的两仓智能换电站来看,技术与应用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但首款换电产品——枫叶80V的产品天花板却显而易见。

吉利科技在推出枫叶汽车的时候就明确了中低端市场运营车辆的定位,首款产品枫叶30X推出之后也十分低调。此外,吉利最开始也暗示了枫叶汽车采用换电技术的尝试。如今借助力帆在重庆运营车市场的前期投入,枫叶汽车可以省很多力气。

这显然是吉利汽车进入西南市场巧妙思路。至于目前已经全面使用帝豪EV、几何A的曹操出行,切换到换电模式应该是几年后的事了。

从换电模式进入新基建规划、再到国家补贴对换电车型的倾斜,新能源汽车采用换电方式补能,被认为最理想的方向——将补能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内,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习惯便完全无异于传统燃油车。

但无论是北汽还是蔚来,换电模式的争议还在于「太烧钱」,即便是最需要用「换电」来换取用户喜爱的蔚来,也在今年逐步取消了免费换电政策。对于利润率更低的主流品牌来说,花费数百万建设一个换电站的高昂成本就足以让他们却步。

更重要的是,此前北汽和蔚来的换电站均是品牌自建,用于品牌旗下车型的补能,形成一个闭环,无法实现品牌车型之间的兼容,使用频率和营收体量有限。以品牌为单位建设换电站,最终也有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从2019年开始,由国家牵头、多家车企参与的换电模式标准化制定加快推进。吉利也是成员之一。

从吉利今年投入换电站建设的速度来看,它希望能够成为行业内最快实现换电普及的代表。如果说蔚来的换电与BaaS是在高端市场以高端技术服务用户、实现无限迭代,那么吉利的模式更像是在中低端市场拓展规模,让换电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换电实现一定规模,除了产品兼容性之外,高效也是重要判断——同等费用下,更快速的补能,有利于更多用户选择换电这种方式,尤其是社会运营车辆,能够拥有更充足的运营时间。而且,采用换电模式的车型不需要自购动力电池,租赁的方式降低了购车门槛、也能让电池统一管理,寿命与安全得到保证。

这些都是运营车辆最看重的「成本问题」。吉利并不是最早加入其中的,今年广汽Aion S也推出了换电版本,只不过他们的思路早已绕开了北汽新能源走过的弯路。至于北汽在换电领域积攒的经验,也已经计划用于高端品牌Arcfox了。

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加入换电,这不仅仅是追逐风口,当新能源车发展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引导,任何一种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焦虑的方式,都值得被重视与推广。至于换电的规模和成本问题,则需要交给车企共同探索。

图 |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

三分钟变满电,政策推进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多年焦虑治好了?

换电模式,又回来了。

这个曾经被"判为死刑"的补能方式,卷土重来成为众车企争先布局的香饽饽。

政策推进,国标落地

工信部两度点名发展"换电模式"。

今年4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研发换电模式车型,也会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进行推广。找车网

8月12日,由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的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通过审查,换电模式有了官方标准。

政策推进+国标落地,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已经站上了风口。

北汽、蔚来持续布局,长安、吉利、广汽跟进

国内一直在做换电模式的只有北汽和蔚来两家,北汽深耕B端市场,蔚来则一直布局C端市场。7月27日,北汽集团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持续在换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9月11日,北汽新能源与法电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市场深耕、出行生态构建、储能项目应用及V2G等前瞻技术领域深化合作。

8月20日,蔚来发布BaaS电池租用服务,提供车电分离、电池租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服务,蔚来的车电分离比较典型,不仅仅做到了真正的物理车电分离,还做到了金融分离,将车身和电池分离开来,电池单独进行每月付款租用。

另外,诸如小鹏汽车的电池租赁计划、哪吒汽车的电池银行仅仅是金融模式的"车电分离"

,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车电分离。

随着政策推进和国标落地,换电模式也迎来了一些新玩家。

7月30日,长安新能源成立重庆换电联盟,并与奥动新能源正式签约,将以换电模式服务长安新能源E系列车型;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在重庆展示了智能换电站,并宣布换电模式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8月20日,广汽新能源埃安S换电版车型正式上市。

优势虽多,但困难不少

从目前来看,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上,国内已形成共识,即"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但无论是慢充还是快充,更或者是换电,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在不考虑局限的情况下,换电模式可能是三者之间的最佳方案。

相比之下,换电模式补能过程比加油还快,且无需停车位支持,更显集约高效。并且,还可以通过车电价值分离,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而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在不考虑局限的情况下,换电模式确实是新能源汽车补能的最优解,但如果考虑局限呢?换电模式可能又是三者之间的最不优解。

从成本来看,北汽新能源官方曾公开表示,一个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近1000万元,每个站按标准至少需要储备替换电池28块,每块电池的成本标价为11.5万元,仅电池储备的成本就高达322万元。此外还需加上场地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电力费用,这意味要想全国大规模铺设换电站,成本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仍然是一个政策推动的市场,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11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是100万辆,其中80万辆是政策推动的,离真正的市场驱动还有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从规模上来看,即便是做B端市场,也难以在全国大范围内盈利,何况这些做C端换电的车企。

从标准来看,一年100万的销量还要是全国所有车企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在分到各个车企中,一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少很少,况且同品牌的不同车型不仅会存在电池尺寸不一样的情况,连供应商都可能不一样,甚至同一车型的不同版型电池都不一样。

这意味着,要发展换电模式,首先要统一自己品牌的电池尺寸,做到可以互通互换,同时单打独斗也不能解决问题,这是需要整个行业的统一,你说这要是统一整个行业的充电接口还行,统一电池尺寸可就真的太难了。

写到最后:在政策和标准的推进下,换电模式又回来了,但是此前换电模式被"判死刑"的原因依然存在于其中,成本、规模、标准三大问题依然是阻碍换电模式推广的主要原因。目前,北汽新能源坚守B端市场并不断向C端拓展,蔚来则是一直耕耘C端市场,前者的B端市场已经开始盈利,后者的B端市场还处于非盈利状态。

新入局的吉利、长安、广汽,此次发布换电技术,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是为了响应号召,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规模的铺设,更多的是在向外界表明"换电技术,我也有"这样一个态度。

3分钟实现完全补能固然好,但换电模式想要大规模推广,还需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
与“如何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