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19:24:17 | 找车网
写在前面:
提起动物界的大力士,你可能会想到
老虎
、大猩猩等哺乳类动物,却不知一只
小蚂蚁
论自身举重指数来说,却远超老虎、大猩猩等。要知道,一只小蚂蚁能举起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更能拖动自身体重1700倍的东西,绝对是动物界的大力士。
汽车圈也有号称大力士的小蚂蚁,它们就是号称
奇瑞新能源
全铝双子星的
奇瑞
小蚂蚁和
无界Pro
。近日,这两款车组成新“铝行舱”CP,来了一场“托举30吨
坦克找车网
挑战”的极限操作。此前奇瑞新能源已经连续成功挑战7.6吨车顶静压测试和“复刻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挑战”等极限项目,那这次新CP的挑战结果如何呢?
“小蚂蚁”力量大,成功完成“托举30吨坦克挑战”
对于电影中汽车被坦克轻松碾压成纸片车的场景,很多人并不陌生。因此很多人对“奇瑞小蚂蚁”+“无界Pro”组成的CP“托举30吨坦克挑战”并没抱太大希望,不过这次的挑战还是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业内外人士以及网络的关注下,奇瑞新能源开启了这场“托举30吨坦克挑战”。两台“奇瑞小蚂蚁”和两台“无界Pro”成为了挑战车型,重达30吨以上的T59坦克被放在两台小蚂蚁和两台无界Pro车顶之上,来测试被坦克压顶的四台小型纯电车,能否托举其高于自身重量数倍的坦克,还能保持车身不变形。
数据显示,T59坦克战斗全重36吨,介于此次用来测试的坦克如反应装甲、炮塔内设施、炮管、发动机、炮管,均不是原装状态更多是军迷体验项目,但坦克车重量也达到了30吨左右。在挑战现场,你会
发现
位于坦克下方的四台奇瑞小型纯电车,不仅成功托举起了T59坦克,而且车身未变形,被压顶后的车门也可以正常开闭并使用。
奇瑞小蚂蚁赢得力量悬殊的极限挑战,并不是首次
其实此前奇瑞小蚂蚁就成功“复刻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挑战”,身小力不亏的小蚂蚁当时成功撑起了8倍自重的庞然大物,并连续翘起2吨重的
特斯拉
Models、5吨重的军用重卡,还完成了成“一蚁扛两虎”的极限操作,操作完成后全铝车身同样保持了完好和正常使用。
2台奇瑞小蚂蚁+2台奇瑞无界Pro组成的“铝行舱”,凭啥能顺利完成极限抗压挑战,还能保持全铝车身完好无损?这主要得益于其奇瑞的全铝型材框架车身+独有的“隼骨型多腔截面结构”,让其硬核刚度和抗压实力大大增强,这也能给驾乘人员带来放心的安全感。
小蚂蚁曾有过单车承重壮举,当时小蚂蚁挑战2个3.8吨重集装箱(重达7.6吨)车顶静压测试,就技惊四座。如今奇瑞新能源全铝双子星再次上演了“以小博大”的壮举,组成“铝行舱”CP成功托举超过30吨重的T59坦克,再现全铝车身结构“纵然泰山压顶也定岿然不动”的经典画面。
奇瑞小蚂蚁“铝行舱”凭啥能完成极限抗压挑战
正是奇瑞新能源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铝基轻量化技术,才造就了我们只有在豪车上才能看到的全铝车身设计出现在了“奇瑞小蚂蚁”和“无界Pro”身上。基于绿色智慧模块化技术@
LIFE
平台打造而来的两款精品智能纯电小车,“奇瑞小蚂蚁”和“无界Pro”更是采用了多腔封闭截面全铝型材结构环-笼状立体空间创新车身架构打造。
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封闭截面铝型材分段渐进溃缩式前纵梁结构和底部承载式门槛梁结构,来提升正碰、侧碰等全方位的保护;而车身纵梁更能实现多级溃缩吸能。不仅如此,新车还加入了同级独有的四轮独立悬架。
一系列的全身武装,即便是在面对车辆发生碰撞时或者“泰山压顶”式的承担几倍自重压力极端条件下,奇瑞新能源双子星也能最大限度保障车身不变形,这次成功挑战托举重达30吨坦克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也体现了奇瑞新能源全铝车身的价值所在,同时这也是新车在安全性方面最大的卖点,毕竟发生特殊状况时,它是你最大程度的保命符。
安全不计成本,方能造就传奇
全铝车身有什么优点和特点呢?相比较普通钢材的车身,全铝车身刚度、强度更高,焊点更少,这就让其在碰撞安全方面更有自保的自信。同时,相较普通车身,全铝车身更轻,也能让车辆有更出色的灵活性和操控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只有在很多豪华车甚至超跑车身上才会看到全铝车身的原因。
但10万级最高售价的小型纯电动车,奇瑞新能源却采用了航空级全铝车身,车辆研发之初就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体系和更高安全的设计理念,不得不让人看到了奇瑞新能源在安全性方面的不计成本。正是在安全不计成本的理念之下,才造就了如今奇瑞新能源双子星一系列的成功挑战壮举和硬核实力。
写在最后:
如此看来,“奇瑞小蚂蚁”和“无界Pro”组成的“铝行舱”CP组合,完成“托举30吨坦克挑战”,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航空级全铝车身、同级独有的四轮独立悬挂等越级配置,都成了奇瑞新能源双子星的常规操作。
正是在出色的产品力加持下,让小蚂蚁上市即热销。自上市以来,奇瑞小蚂蚁累计销量超过35万辆大关。如果你也想入手一辆安全放心、好开好停、用车费用低、性价比高的代步小车,不管是奇瑞小蚂蚁还是奇瑞无界Pro,都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车市特评/李特儿】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本文作者北雁,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前有
捷豹XJ
、
路虎
揽胜
、
奥迪A8
,后有
蔚来ES8
、
宝马5系
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因此铝车身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豪华、高档车型的专属。但从今年来看,越来越多的平民级车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钟爱铝车身,例如
小鹏G6
、
特斯拉
Model Y
的铝压铸车身,而
奇瑞
最近也发布了国内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S5X,将全铝车身技术下放到15万元级的
奇瑞eQ7
身上,让大家彻底感受到轻量化铝车身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铝车身到底好不好,“全铝”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全铝车身非“全铝”材料
很多人会把全铝车身理解为车身全部由铝合金材料制造,实际上全铝车身中的“车身”主要指车体乘重的框架主体结构,也叫“白车身”,而全铝车身中的“全铝”指的是白车身的主要材料为铝合金,白车身内一些影响碰撞安全的重要结构仍然会使用高强度热成型钢。也就是说,全铝车身其实也是钢铝混合车身,100%铝合金制造的全铝车身在量产车中是不存在的。
例如当年以全铝车身闻名的
捷豹
首款国产新车XFL,车身铝材应用比例也只有75%,这些由诺贝丽斯开发的RC5754高强度铝合金,主要应用在
捷豹XFL
的多处车身结构件上。如AC600铝合金应用于车身加强件、AC300铝合金应用于防撞梁结构、AC170铝合金应用于外板包边和侧围覆盖件等。
另外一款号称全球量产的全铝车身中铝材应用比例最高的是蔚来ES8,车身铝材的使用率也只是高达96.4%,不过这依然使得ES8如此巨大的车身尺寸,白车身重量却仅有335公斤。
铝车身优势明显
铝车身的优势很多,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轻量化。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重毁所有”,在汽车上增加一马力往往不如减重一公斤,轻量化对于
现代
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轻的车身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好的加速、操控和制动性能。
而使用铝合金无疑是当下车辆减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数据表明,以铝代替传统的钢铁,整车可减重30-40%;用铝制造的发动机,可减重30%;铝制散热器比相同的铜制品轻20%至40%。
例如当初第四代揽胜采用了全铝车身,成功实现了近200公斤的瘦身,
福特
F-150采用全铝车身减重超过300公斤,而采用全铝车身的奇瑞eQ7车身减重也达到了30%。显然,用铝材代替钢铁,减重效果显著。
其次,全铝车身还有耐腐蚀的特性。大家应该知道,铝制品在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薄膜的厚度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厘米,但是非常坚韧和稳定,它可以阻止内层铝材被侵蚀。
所以铝车身一般更耐腐蚀,除了车身寿命更长,还能节省工艺成本。例如奇瑞eQ7由于采用了独创短流程铝基工艺,直接省去了传统白车身的冲压和涂装两道工序,制造能耗降低91.7%,环境污染下降了63%。
此外,铝车身在结构强度上也会有一些优势,虽然同等结构下铝合金的强度不如高强度钢,但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依然能够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车身刚度。有计算数据显示,同等强度的钢材和铝合金,厚度比为1:1.4,而重量比仅1:0.5,简单来说,同等强度下,铝合金要比钢材重量轻一半。
奇瑞官方介绍中表示,eQ7的铝合金车身采用一次挤压成型工艺和铝合金压铸工艺,使得侧碰入侵量减少60%,扭转刚度高达39800N·m/deg,基本是传统钢车身的两倍左右。
同时铝合金材料的溃缩吸能性能也更好,用于车身前后防撞梁溃缩区可以更好吸收能量,缓冲撞击,从而保证乘员舱“软着陆”,降低碰撞伤害。
新能源车更需要全铝车身
回溯国内燃油车的发展历程,从当初的拼发动机排量逐渐转向追求燃油经济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核心技术,油耗降不下来的车企基本都被淘汰出局。
再看现在的新能源车行业,正在经历当初燃油车的发展过程,早期大家都在拼电池容量,但当行业内卷到一定程度,开始有人提出“我们不比电池容量,我们比能耗”。
小鹏G6上市时就提出,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续航,将不再是电池容量的竞争,而是电耗水平的竞争。这将是新能源车下半场的拐点之一。
而降低电耗的方法,除了采用效率更高的800V碳化硅SiC平台,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热管理水平,还有就是车身轻量化。特别是新能源车由于增加电池,本身就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重,因此减重更是势在必行。
而相比前三者的技术活,车身轻量化反而是大家从燃油车时代就一直在研究的方向,执行起来没那么难,而且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数据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能耗效率可提高6%-8%,续航里程可增加5.5%。
但就目前而言,现阶段可以实现量产的电池都是化学电池,它们的能量密度还没有出现爆发式的提升,因此重量很难减轻,那么从车身上减重就是最理想的方案。因此全铝车身在新能源领域仍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铝车身也有短板
凡事都有两面性,全铝车身也不例外。
首先是制造工艺问题,简单来说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因为针对钢铝这两种差异很大的材料相拼接,采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其难度将非常之大,并且焊接强度难以保证。
另外铝板的韧性差,一般较难冲压,铝板的冲压成型与钢板相比要求设备与工艺的精度更高。所以要想实现钢铝混合车身,就势必要开发更多材料拼接工艺,例如铆钉、胶合等,其复杂程度要远高于传统车辆,也会造成制造成本上升。
不过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有一点优势就是,使用全铝车身造成的成本上涨可以通过电池找补回来。因为车身减轻了,在续航不变的情况下电池容量可以相应减小,自然可以省下一部分电池成本。
其次是强度问题,无论用什么工艺,同等结构下,全铝车身在刚性和保障乘员舱完整性方面相比有热成型钢加持的车身还是不占优势。在全球汽车安全体系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的情况下,很多车型不得不放弃全铝车身设计。例如奥迪A8,第三代车身从全铝变成了含钢量达到8%,再到第四代车身,钢的含量已经提升到了40%。
最后是维修问题,铝的延展性很差,一旦发生事故,铝合金车身覆盖件很难钣金修复,而如果遇到较大的碰撞事故,那就只能整面更换,维修费用分分钟就可能接近新车的价格。
虽然奇瑞表示,其新的S5X平台在铝车身制造上进行了创新,将模具投资降低40%,材料利用率提升50%,可以解决以往铝车身令人担忧和饱受诟病的超低维修性价比问题,但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新车的市场反馈。
编辑点评:
总体而言,虽然铝车身的成本和后期维护依然是个问题,但同等条件下它能带给车辆的高安全、高操控、低能耗和耐腐蚀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至于未来是否会是全铝的天下,奇瑞作为全铝车身的拥趸企业,将它用在15万元级别的奇瑞eQ7身上,本身就是答案。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铁皮的更好
玻璃钢有美观、轻便等多种优点,既不会生锈遇到轻微碰撞也不易变形,但是驾车过程中安全因素应该首要考虑。铁皮在强度上要比玻璃钢高很多,这样就给了很多部件一足够的支持,同时在受到较强程度冲击时铁皮也只是变形而不会破碎,这样就能对车内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也能防止玻璃钢爆碎后引起的伤害。
2024-04-30 18:36:29
2024-03-23 10:41:41
2024-03-16 03:29:10
2024-04-14 17:24:19
2024-04-11 19:25:05
2024-04-29 1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