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资讯 > 正文

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

2025-02-17 11:42:59 | 找车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相关的问题,今天,找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

氢燃料电池汽车,现代,奔驰,丰田三家谁最强?

在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忽视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其实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比纯电动汽车更多的优势。

2020年6月8日,丰田宣布与五家中国公司成立氢燃料电池合资公司,6月9日,戴姆勒卡车公司成立了氢燃料电池开发综合公司。并且与现代汽车集团一起开发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此外,随着零部件公司博世宣布将在2022年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组件推向市场,所有的苗头都在表明,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下一个风口。

迄今为止,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看法是,纯电动汽车对于短距离和城市驾驶是有利的,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于长途大型车辆更好。电池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间,但是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以与当前的内燃机有差不多的加氢时间。因此,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易用性更好。

当前的市场形势是由纯电动汽车推动的,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存在感很弱。这是因为个别关键零部件的价格昂贵,并且没有可以确保规模化发展的市场。现代汽车集团,丰田汽车,戴姆勒公司和本田汽车已经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积累了自己的技术,但是市场上实际售出的汽车数量仍然微不足道。

然而,从长远来看,氢燃料汽车更现实的观点正在逐渐普及。由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因此不能满足长途巴士或出租车,城市物流和长途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长途驾驶,充电时间短和有害排放更低的优点,并认为在未来,应在该领域进行大量投资。

现代汽车公司将燃料电池用于汽车,卡车,出租车。

现代汽车将氢燃料电池汽车 Nexo今年在韩国的销售目标定为10,100辆。 2013年,现代汽车公司量产并销售了世界上第一辆氢电动汽车,随后于2018年3月推出了氢电动汽车模型``Nexo''。 ``Nexo''的韩国销量从2018年的727辆增加到2019年的4,194辆。售出的绝对数量很少。但近年来,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增长非常显着。

尽管销售的数量仍然很少,但就市场份额而言,截至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52.4%在韩国市场。其次是美国的29.4%,日本的9.7%和欧洲的6.5%。在美国市场上,现代Nexo和本田Clarity在销量榜单上,因此制造商的份额可能会略有差异。就销量而言,现代汽车销量最高,为3,666辆,其次是丰田汽车,为2,174辆,本田汽车为386辆。迄今为止,丰田的累计销量最高,达10,000辆。

在韩国,得益于各种政策支持,例如世界上首次颁布了《氢经济促进和氢安全管理法》,氢燃料电动汽车的兴趣正在大大增加。当然,领导它的是现代汽车集团,其重点是扩大氢燃料电动汽车和氢基础设施,以加强在全球氢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现代汽车公司计划通过“ FCEV Vision 2030”(氢和氢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图)在2030年在韩国建立年产50万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生产系统。为此,计划到2030年与124个零部件供应商一起投资7.6万亿韩元用于研发和设施扩建。

现代汽车公司已经透露了其计划,到2025年将氢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增加到11万辆,进一步体现普及和推广氢电动汽车的意愿。此外,它正在与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以供应氢商业车辆,例如清洁卡车和氢出租车。为此,在商用车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为氢存储系统提供氢气。

在2019年11月在法国举行的国际商用车博览会上,现代汽车的氢电重型卡车项目因获得2020年年度卡车创新奖而受到认可。

戴姆勒倚重三菱扶桑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戴姆勒也是领先的。戴姆勒计划首先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电动卡车。

戴姆勒卡车公司(Daimler Trucks AG)于今年4月与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签订了一份合同,与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建立新的合资企业,以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两家公司各持股50%。

2020年6月8日,戴姆勒卡车氢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宣布成立。

戴姆勒卡车的燃料电池卡车开发由子公司三菱扶桑卡车领导。 三菱扶桑Fuso Trucks宣布到2039年,所有在日本的卡车和客车将均为无二氧化碳的车辆。三菱扶桑在2020年3月底宣布将实现零排放,重点是BEV和FCEV。此外,它已停止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决定从长远来看不生产天然气汽车。

因此,三菱扶桑决定在2020年代后期批量生产燃料电池卡车。车辆的尺寸已经过验证,戴姆勒集团计划以此为基础,到2022年大规模生产燃料电池客车。包括乘用车在内的集团共享氢燃料电池堆和氢罐等主要部件以降低成本。

此外,戴姆勒还同意为德国运输公司SWEG开发带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城市公交车。

丰田寻求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低成本

丰田推出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也是全球领先,丰田目前研发的关键是降低成本,这也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最大挑战。目标是降低到现有成本的一半。此外,到2025年,其设定的目标是将其减小到1/4,并将续航范围从650 km增加到850 km。该项目的核心是发现和提供各种需求来源,包括为其它愿意开发,但没有技术的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丰田在2014年推出Mirai时,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非常高。在申请补贴后,Mirai在日本的市场价格约为500万日元。但是,五年多以后,累计售出的产品数量一直保持在10,000辆的水平。

然而,丰田汽车认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在2020年代初赶上电池电动汽车的转折点。因此,丰田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将今年晚些时候发布的下一代Mirai,市场价格降低,为现有车型的一半。这样做,燃料电池电动车辆被定位为消费者可以负担的起的车辆。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的障碍依然是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丰田不惜想尽各种方法。

首先是与宝马合作,宝马已决定与丰田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宝马是基于宝马X5进行开发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考虑到这一点,丰田决定采用后驱,将电动机放置在下一代Mirai的后轮上。这意味着采用GA-L(后轮驱动平台)代替了现有的前轮驱动平台。

另一个是固定燃料电池。丰田汽车于2021年开始建设名为Woven City的智慧城市。该计划是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并利用该能量产生氢气。它的目标是通过产生使用无污染产生的氢的燃料电池来实现能源自给。

此外,丰田与集团与日野汽车共同开发燃料电池卡车。计划目标是行驶600公里,以用于城市间物流。该车装有两个Mirai燃料电池堆。

丰田还开发了一款小型燃料电池卡车,提供了200公里的行驶距离。在东京等地,冷藏和冷冻车辆可以提供运输牛奶等食品。

而目前,中国也已经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虽然目前还没有哪家厂商能够站出来与现代,奔驰,丰田竞争。但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基础建设。

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50,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和300个氢充电站,到2030年达到1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和1,000个氢充电站。中国在2019年生产了3018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的装机容量比2018年增长了140.49%。因此未来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

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

2024年的时候,网络上流传出了一个说法,说是「再不努力就只能买BBA了」。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少国产高端车型,这些车确确实实给传统豪华品牌带来了一些冲击。

2025年开年,各大厂商都发布了自家年度销量成绩, 作为豪华品牌三巨头的宝马、奔驰以及奥迪,2024年在中国乃止全球市场的 销量均有所下滑

宝马下滑最多但仍是销冠

根据宝马官方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024年他们 在中国市场共交付714,530辆 BMW和 MINI 品牌汽车,同时也让宝马集团蝉联中国豪华乘用车年度销量第一名。

但与2023年度相比, 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13.4% ,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市场传统豪华品牌三巨头中,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家。

而放眼全球市场,宝马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在中国市场受阻,导致其全球总销量也同比下滑4%, 2024年全球总销量为2,450,804辆

具体到各个地区,可以看到欧洲市场全年销量947,235辆,同比增长0.6%;亚洲市场全年销量960,951辆,同比下降10.2%;美洲全年销量480,994辆,同比增长0.2%。

当然了,从宝马集团发布的数据中也能看到不少好消息。

BMW和MINI品牌纯电车型2024年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7.7%,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的新能源车已超过40万辆。而全球市场中,宝马集团的纯电车型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13.5%。

编辑点评:目前的宝马,正在逐渐度过电气化转型的阵痛期。

奔驰下滑最少

三巨头中下滑最明显的是宝马,那下滑最少的是谁呢?答案是梅赛德斯-奔驰。

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数据,2024年他们在中国市场向客户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包含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其中奔驰乘用车在 中国市场的年度总销量为683,600辆 ,同比下滑7%。

放眼世界各个地区,奔驰的乘用车在欧洲的汽车销量为641,800辆,同比下降了3%;在亚洲市场销量为892,100辆,同比下降7%;在北美洲的汽车销量则同比增长8%到了365,400辆,其中在美国的汽车销量更是同比了增长9%,达到了324,500辆。

奔驰的2024全球总销量则为2,389,000辆,同比下滑4%。其中 乘用车总销量为1,983,400辆 ,同比下滑3%。

虽然奔驰是三巨头中总销量下滑比例最少的一家,但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奔驰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下滑明显。

在2024年,奔驰的纯电车型共卖出185,100辆,同比下滑23%。不可否认,奔驰的纯电车型其实产品力十分优秀,同时他们也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但始终没有一款像 宝马i3 那样能打开下沉市场的车型。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去年奔驰的纯电车型并没有太多声量。

在2021年的时候,奔驰曾宣布计划至2025年,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2030年前新车销售基本转型为纯电动车型。但到了2023年,他们就把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50%的目标推迟到2030年。

同时,在不具备条件的市场,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带来电动化的内燃机车型。虽然说奔驰的大方向仍然顺应了潮流,也为全面电动化转型做好了准备。可他们也必须考虑现实问题, 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车型,才是生存之道。

编辑点评: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逐渐落后的奥迪

最后是目前BBA中存在感可能是最低的奥迪,他们2024年在 中国市场共销售649,434辆新车 ,同比下滑10.9%。其中,一汽奥迪全年累计整车销量达611,088辆,上汽奥迪累计销量则为43,220辆。

虽然在三巨头之中,奥迪在中国市场中的下滑幅度并非最大,但放眼全球市场奥迪确实是在逐渐落后。

2024年奥迪品牌 在全球共交付1,671,218辆新车 ,同比下滑11.8%,这不仅使得他们的销量数据是三巨头中最少的,同时下滑幅度也是最大的。

除了中国市场外,奥迪在德国交付了198,342辆汽车,同比下降了21.3%;北美交付量则为240,771辆,同比下降13%;欧洲市场(不含德国)的交付量为466,209辆,同比下降5.9%;在海外以及新兴市场,销量为116,462辆,下降18.2%。

但好消息在于,奥迪的电气化转型正在稳步前进,2024年在全球交付了超过164,000辆纯电动汽车,同比下滑「仅为」8%。和总体的趋势相比,奥迪的新能源车型取得的成绩我认为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根据他们的新车节奏来看, 我认为奥迪还有机会在2025年迎来逆转 。他们使用了新的车辆命名方式,单数代表燃油车,双数则代表新能源车,并且陆续发布了数款换代车型。其中包括即将跟大家见面的新款 奥迪A5 以及新款 奥迪A6 ,最起码我认为它们有着不错的声量。

编辑点评:奥迪仍然有机会逆风翻盘。

写在最后 找车网

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再不努力就只能买BBA了」,我认为更多只是一种玩笑话,豪华品牌销量下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方面,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于豪华车型这种「高档奢侈品」的需求自然会有所收缩;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想要完全取代BBA,短期内也暂时无法实现。

确实,自主品牌以及部分新势力车企的快速发展,侵占了许多传统车企的市场。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自主品牌影响到的更多是BBA的入门车型 ,例如大家熟知的「34C」。

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自主品牌豪华车型,面向的对手也只是「56E」这一级别,并且所抢夺的份额并不算特别高。如果上到百万级豪车的层面,想要撼动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则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的入门产品,竞争力确实不如同价位的自主品牌车型,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销量的下滑。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 BBA的高端产品仍然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而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也同样是很多消费愿意为其买单的部分。

同时,这些品牌对于电动化转型并没有那么激进,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也相对更加谨慎。但在电动化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老牌传统车企的优势或许会慢慢显现出来。

(图片、数据来源于官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十年减少70%燃油车?奔驰全新战略发布,电气化转型进入快车道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十年减少70%燃油车?奔驰全新战略发布,电气化转型进入快车道的相关内容。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公布了乘用车业务的全新战略,其中最让人关心的就是其产品电气化进程。官方表示,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等多个产品系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会陆续推出纯电动车型,并且官方也确认奔驰G级将推出纯电动版车型。同时,梅赛德斯-奔驰还将开发两个纯电动车平台——EVA、MMA,以及一套独立汽车软件系统——MB.OS。

咱们先来聊聊即将推出的两个纯电动车平台。首先是EVA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针对的是品牌旗下大型纯电动车的开发工作,例如此前已经伪装路试的梅赛德斯-奔驰EQS。除此之外,EQE、EQS SUV和EQE SUV等新车也将陆续发布。从梅赛德斯-奔驰EQS来看,其WLTP续航里程超过700km。众所周知,WLTP工况下的测试结果相比于NEDC测试工况更加贴近实际驾车表现。因此以目前豪华品牌纯电动车型普遍的续航里程来看,梅赛德斯-奔驰EQS 700km的WLTP续航里程十分优秀。

到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将会推出第二个专属纯电动车型平台——MMA模块化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紧凑型和中型车。届时,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绝大多数车系都会有纯电动产品。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官方表示,至2030年,电动车型将占新车销量一半以上的份额,并且在内燃机车型上的投资将迅速减少,传统内燃机车型的数量将减少70%。

10年时间,一半以上的内燃机车型将被替代。我们先不去深究这个愿景能否实现,但能够确定的是......梅赛德斯-AMG和奔驰G级也会跟上品牌电气化的步伐,推出新能源车型。我们先别急着惋惜,也先别急着问奔驰的步伐会不会太快了?

咱们来看看其他国外汽车品牌的电气化进程,宝马希望到2023年,推出25款电动汽车;日产计划到2022年,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车和e-Power车型;丰田则直接加快电气化步伐,将此前计划的2030年目标直接提前5年,也就是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550万辆的目标。这是车企之间的功守道,在电气化道路上你追我赶,都不想落在对手身后,毕竟谁走在前面,谁就有可能率先拿起切蛋糕的刀。

同时,在国内市场中,梅赛德斯-奔驰虽然贵为豪华品牌,但是面对着国产特斯拉、蔚来等新老造车势力的疯狂扩张,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毕竟从销量来看,奔驰EQC虽然有着一块金字招牌,但是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何况像奥迪e-tron也早已与其同台竞争,宝马iX3也即将上市。此时的奔驰如果不尽快扩展新能源产品矩阵,光靠EQC一款车难成气候。

此前,湃客也与朋友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奔驰不从最走量的中型车开始做新能源车,而是从奔驰EQC以及此后的奔驰EQS入手,最先发布的平台也是针对大型车的EVA平台。

湃客当时的想法是高端车型的消费者拥有足够充足的预算,他们对于车的需求已经从刚需转变为尝鲜,说白了他们有尝鲜的资本,所以奔驰自上而下拓展新能源产品布局,这也是其对于自身消费者实力的自信。当然,这和“韭菜论”是有根本的区别,毕竟奔驰不会像特斯拉一样一降再降。

除了纯电动车型平台,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软件领域也有新动作,其将推出MB.OS操作系统。官方表示,这一操作系统将由企业内部研发,预计将在2024年发布。通过这一操作系统,梅赛德斯-奔驰将得以保留对所有车辆架构以及用户界面的控制权。而自由软件的开发,可帮助车辆实现更为迅捷频繁的更新,并且它将围绕可升级架构进行设计,以便控制未来的研发费用。

其实细读上述这段话,能够发现梅赛德斯-奔驰发展科技,通过自己研发软件来实现未来的OTA升级,同时也想要利用这套软件来控制研发费用,这就是企图在科技发展与成本控制之间寻找平衡。而官方就此也表示,我们将实现盈利型增长。此外,公司已采取全面措施降低损益平衡点,以调整公司规模以及运营规模至合理水平。一切努力都旨在提升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让公司足以应对行业转型带来的挑战,并在市场艰难时有能力保持有吸引力的盈利水平,在市场利好时能够有实现可观盈利的潜能。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梅赛德斯-奔驰本次发布战略规划的用意,一方面是顺应大环境,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对盈利的强烈渴望。毕竟在今年特殊环境之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奔驰在今年第三季度受到中国市场需求驱动,品牌乘用车全球销量进一步回升,就算是在美国市场销量下滑9.4%的情况下,奔驰在中国市场中也取得了22.36万辆,同比大涨23.4%的季度销量成绩。前9个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总交付量达到了56.97万辆,同比增长8.3%,这也弥补了奔驰品牌前6个月所落下的销量空白。

在燃油车型销量回暖的情况下,如何拓展新能源车型矩阵,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成为梅赛德斯-奔驰最急于要做的事儿。

纵观目前老牌车企们所立下的Flag,确实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甚至有点像刚刚才成立的造车新势力。但是在“新四化”潮流之下,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谁也无法保证。但是,湃客对梅赛德斯-奔驰的战略规划是佩服的,毕竟作为全球车市中数一数二的老牌车企,这种全新商业模式的大胆尝试,就足够称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三巨头销量均下滑,现在还有人会买BBA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