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1 01:17:33 | 找车网
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合资车的减震器是不会漏油的,国产车的减震器质量比不上合资车的,使用久了会漏油?其实不过合资车也好还是国产车也好,再或者是进口车,减震器都会漏油的,根据经验一般减震器在8万公里左右就会漏油。
其实合资车除了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很多是使用国外的厂家外,其他的部件很多是在国内的工厂生产的,比如钣金件、轮胎等。多数汽车使用的是液力减振器,可能只是品牌不同而已,类型多数是双向作用筒式的,作用就是利用减震器内的液体流动的产生的阻尼来抵消车身的冲击振动。
汽车减震器常见的故障是内部漏油、密封圈老化、松垮、外表面变形和破裂等现象,比如减震器失效,那么车辆在经过坑洼路段时就会发现,车身不仅会剧烈摇晃,还会连续跳动,从车前方看就像在不断“点头”一样。
如果觉得是减震器有故障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减震器有无漏油,减震器有无变形和防尘套是否破裂等,检查方法如下图所示。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车头左右两侧按压车身,看车身的复位情况,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震器工作良好;如果车身剧烈抖动的话,也说明减震器坏了。
综上所述,不过是合资车还是国产车的减震器都会发生漏油现象,在发现减震器损坏的话就需要进行更换了。而我们在平常开车的时候,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的时候要注意减速慢行,这样就可以把对悬架系统的损伤降到最小,也可以延迟减震器使用的时间。
合资车在20级以下大部分车型几乎谈不到操控,这类车是以廉价的配置和平台谋取高利润的资本,国产车背后虽然也是利益但毕竟是民族品牌且还在发展阶段,为获得更好的口碑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是会更注重车辆品质的。
我们国产虽然起步晚一点,但是国产很用心在造车。像红旗,比亚迪,吉利,奇瑞这几个企业做得都很好。虽然有些车型用的是别人的底盘,但是现在大多数都改成自己的底盘了。汽车底盘由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四部分所组成,这四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有各自的供应商,一部分研发能力差的车企,往往是将这各个部分的零部件进行组合,最终形态是什么样,几乎无法去判断,汽车底盘还不好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个是底盘加工制造工艺,一个是底盘悬挂系统的调教,只有两个方面都比较好才能算是好的汽车底盘。找车网
由于底盘的复杂性非常高,各家国产品牌的技术实力也有所差别,因此国产品牌在底盘研发水平上参差不齐,尖子生和差生的差别也非常大。由于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及制造设备的落后,以及研发的投入,质检测试要求不高。咱们国家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有能力的大多是军工企业和大国企或是合资企业。这两年国产车进步大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于现在的全球化背景下进步的,也就是说如果少了国外技术支持,国产车很大一部分进步会打折,中国汽车厂商任重道远呀,底盘的技术含量很高,底盘设计的车架、悬架、减震等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种试验已验证可靠性,还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底盘的调校,这项工作是基于目标客户的平衡艺术。
汽车底盘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其设计和制造难度是比制造发动机更大的工程
不能否认曾经国产车与外国品牌在底盘设计上有巨大的差距,但近几年的技术储备和进化已经非常明显了,与外国品牌对比至少是超过一部分但和一线国际品牌还是有差距的,至于差距有多大无法量化。
汽车底盘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细分之后包括传东西、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四个单元;最长被提及的悬架系统属于行驶系之一,其次还包括车架、车桥、车轮等等。完整底盘需要精确的计算负载、弹性元件力、结构抗扭力、金属屈服强度、行驶中的姿态等N多参数才能设计出一个看似简单但无比复杂的几何结构。
设计底盘真的要比模块化生产且有成熟方案的发动机变速箱难度更大,这也是初期自主品牌被诟病的主要原因。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二三线品牌仍旧停留在“有形无神”的阶段,搬来一台成熟车型按照底盘结构布局复刻出完整的造型,燃油加上动力传动和悬架系统就那么组装出来一辆车,知名度较高的某泰就是这样了。
即使底盘悬架结构甚至包括弹性元件都采用完全一致的结构,但发动机动力不同变速箱的结构不同也会明显改变原有底盘设计好应该实现的车身姿态,所以早期的仿品多大都有不错的悬架结构但都没有良好的驾驶感受。
后期一线自主品牌以重金请来海外优秀的底盘设计和调教团队,技术上的升级确实非常明显,这点不能否认技术储备是落后于外国品牌的,毕竟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能师夷长技也没有错。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仅依靠第三方的调教并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所以也有类似比亚迪这种企业以N多亿买来一台现有团队都不会用全球仅有30多台的MTS整车模拟测试设备以及K/C试验台,虽然技术一穷二白但在不断的“偷师”下也已经掌握了核心的调教技术。
在这些企业的不断发力下国产车的底盘至少和同级合资车相比是有些优势的,但和主攻高端的豪华品牌轿/跑仍有的不小距离。合资车在20级以下大部分车型几乎谈不到操控,这类车是以廉价的配置和平台谋取高利润的资本,国产车背后虽然也是利益但毕竟是民族品牌且还在发展阶段,为获得更好的口碑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是会更注重车辆品质的。
所以想要极端的操控体验考虑中高端进口,普通代步车可以尝试对比体验一线自主品牌和一线合资品牌,实际体验的回馈会非常可观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3-09-21 20:05:41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10-03 18:29:29
2023-07-11 00:10:34
2023-09-16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