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 19:56:21 | 找车网
易车讯
5月10日,在今日举行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业绩会上,
理想汽车
CEO李想表示:“6月将在全栈自研的理想AD Max 3.0上开放城市NOA内测,并力争在2023年底之前推送至全国100个城市。同时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建成300个高速充电场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并在2025年底前将超充站拓展至3000座,覆盖全国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了单季度最好的交付成绩。依托用户对
理想L8
,
理想L9
的持续认可,和
理想L7
强劲的订单量以及快速的产能爬坡,理想汽车单季度交付量达52584台,同比增长65.8%。这个成绩使理想汽车跻身中国2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市占率约为11%,远超其他新势力品牌。
在强劲交付量的带动下财务指标全方位提升。公司一季度总收入达到1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5%,并实现正向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同时自由现金流再创新高,达到67亿元人民币。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充足的现金储备将为产品、平台及系统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理想L7 Air 和 理想L8 Air于4月开始交付,理想汽车进一步扩大了产品价格和家庭用户的覆盖范围。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将在20万以上新能源的市占率将进一步环比提高,交付量有望达到76000至81000台。
零售门店网络方面,随着多车型的发布,理想汽车持续增加新的零售中心,同步快速开展门店升级工作,将过去小面积门店更换成支持多车型的大店。自去年6月下旬理想L9发布后,理想汽车共换址或扩大面积优化近50家现有门店,同时新增门店50余家。截至2023年4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02家零售中心,覆盖123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8家,覆盖222个城市。
公司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理想汽车将根据4月18日发布的“智能”和“电能”“双能战略”推进,一方面理想汽车进入以城市NOA为代表的智能驾驶3.0时代,另一方面理想汽车即将开启增程电动、高压纯电并驾齐驱的新篇章。
智能方面,截止目前,理想汽车为超过28万家庭用户提供高速NOA功能;高速NOA里程超过1.4亿公里。本季度理想汽车从高速场景延伸到城市场景,六月份将在全栈自研的理想AD Max 3.0上开放城市NOA内测,并力争在2023年底之前推送至全国100个城市。接下来,在Transfomer 大模型对智能驾驶的改变中,得益于理想汽车拥有中国最多的训练样本,理想汽车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增程电动与高压纯电车型方面,理想汽车会坚持两条路线并行,一是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城市用电,长途发电,提供比燃油车更好的使用体验;二是把纯电技术做得更好,让家庭的出行半径不仅仅限于城市,实现纯电用户的补能体验与加油看齐。到2025年,理想汽车的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和五款纯电车型,来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开拓增量市场。
同时在今年,理想汽车会大力投入对超充网络的建设,4C超充可达到480千瓦的峰值输出功率,配合我们的纯电车型,可实现10分钟补能支持400公里续航。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建成300个高速充电场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并在2025年底前将超充站拓展至3000座,覆盖全国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23年第一季度,我们继续强化商业能力,包括升级拓展我们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直营销售和服务网络,以支持多车型发展,向用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同时输出我们的品牌愿景,增强品牌影响力。
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87.9亿元,同比增加96.5%,环比增加6.4%。车辆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83.3亿元,这一项同比增加 96.9% ,环比增加6.1%。同比的增加主要由于车辆交付量的增加以及理想L系列车型贡献的平均售价上升。环比的增加主要由于车辆交付量的增加,部分被两个季度之间产品组合差异导致的平均售价下降所抵销。
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回顾:
2023年第一季度的其他销售和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597亿元,同比增加 81.4% ,环比增加20.5% 。这一项的增加主要由于汽车累计销量的增加使配件及服务的销售额亦随之增加。
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为人民币38.3亿元,同比增加77.0%,环比增加7.4%。
2023年第一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19.8%,而2022年第一季度为22.4%,2022年第四季度为20.0%。车辆毛利率较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主要为两个季度之间产品组合的差异所致。
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0.4%,而2022年第一季度为22.6%,2022年第四季度为20.2%。
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业费用为人民币34.2亿元,同比增加32.9%,环比减少7.4%。
2023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8.5亿元,同比增加34.8%。研发费用较2022年第一季度增加主要由于支持我们扩展产品组合的费用增加以及雇员数量增加导致雇员薪酬的增加。
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16.5亿元,同比增加36.8%,环比增加0.9%。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较2022年第一季度增加主要由于雇员数量增加导致雇员薪酬的增加以及因我们销售与服务网络的扩大令租金支出增加。
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营利润为人民币4.052亿元。
截至2023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为人民币650.0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7.8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67.0亿元。
于2023年第二季度,本公司预计车辆交付量为76,000至81,000辆,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64.9%至182.4%。同时,第二季度本公司预计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42.2亿元至人民币258.6 亿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77.4%至196.1%。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车企在城市NOA赛道“拼刺刀”的时刻就要来了。
理想是突然加入“战局”的
。
“当天(4月18日)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的采访我们也邀请了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博士,做一个联合采访……”
4月17日中午,可能是在看到友商蔚来、小鹏、智己,供应商华为、百度、毫末……陆续都发布了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相关消息,
理想汽车突然决定在车展发布会后采访环节加人,发布会主题也从全面启动“双能源战略”,改成“双能战略”
。
至此,上海车展前后,
中国几乎所有的头部智驾玩家都发布了城市NOA消息,赛道大战即将全面打响
。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舆论都认为:
城市NOA元年来了
。
Δ 主流企业城市NOA计划表
与此前技术路线复杂多样不同,
各家此次方案选择上,整体呈现更趋效用化的特征,“重感知、轻地图”成为重点方向
。
不过在“是否收费”问题上产生了争议,
理想、小鹏等选择免费,而华为、蔚来等则坚持要收费
。
从技术模式探讨,逐步转变至商业模式的摸索,这意味着
城市NOA在技术上具备了作为产品的能力,已经准备好去接受市场的考验了找车网
。
01
最高年内要开100城,城市NOA赛道越来越卷
NOA,全称为Navigate on Autopilot,译为导航辅助驾驶,也被一些厂商称之为“高阶智能驾驶”,将其与相关功能结合,从而融入智能驾驶产品的大体系中,并且名称上各家也有所不同。
如,
特斯拉和理想称其为NOA、小鹏称为NGP、华为称为NCA,另有NOH、NAD、NCA等多种叫法,但本质上都是“NOA”
。
2020年底,国内部分车企开始逐渐将导航辅助驾驶应用到高速场景;2022年下半年,
小鹏
、华为又抢跑城市领航,将功能从高速延伸至城市。
这次,国内城市NOA新一轮“大战”又是由小鹏汽车率先发起的。
Δ 小鹏汽车在技术分享会上释放智驾消息
3月31日,小鹏汽车启动推送Xmart OS 4.2.0的同时,释放了XNGP第一阶段能力:
G9及P7i Max版在上海、深圳、广州,小鹏P5 P系列在上海的高精地图覆盖区域开放点到点的城市NGP(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在无高精地图覆盖区域,开放具备跨线绕行,识别红绿灯并直行通过路口能力的LCC增强版。
很快,毫末智行参战。
4月11日,在第八届AI DAY上,毫末智行发布消息称,
城市NOH将依次搭载在魏牌摩卡DHT-PHEV和蓝山上,目前已经在保定和北京做大规模泛化测试,将于今年三季度实现城市NOH功能,并于2024年开拓100个城市
。
往后,各家车企关于城市NOA的消息纷至沓来。
4月12日,
智己汽车
宣布,智己城市NOA领航辅助以及替代高精地图的数据驱动道路环境感知模型,
预计将于2023年内开启公测
。
4月16日,华为发布HUAWEI ADS 2.0系统,同时表示,城市NCA已经在深圳、
上海
、广州落地,重庆、杭州也将在今年二季度解锁。目前这些城市还是基于高精地图技术,且广州、重庆、杭州为部分区域覆盖。
今年三季度,华为城区NCA将实现15个无图城市的落地,Q4将新增30个无图城市落地,至45城
。
同日,
百度Apollo
推出城市智驾产品Apollo City Driving Max。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在接受赛博汽车采访时表示,
城市智驾产品今年会量产交到消费者手里
。
4月18日,
理想AD Max 3.0的城市NOA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推送内测用户,到年底将推送100座国内城市
。
同样是4月18日,
蔚来
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于今年初开启内测的NOP+(增强型领航辅助),要在今年7月1日正式开启商用
。李斌还透露,NOP+之后的NAD(自动驾驶)系统希望可以于今年6月份在上海开启Beta版本,而具体的大规模商用时间蔚来并未透露。
3城、5城、15城、45城、100城……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赛道越来越卷。
Δ 理想汽车计划年内覆盖100座城市
谈及“卷”的原因,郎咸朋认为,
首要原因是是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包括大模型建立、大算力应用;
第二个原因是用户对相关产品接受程度到了一定拐点
,ADAS辅助驾驶、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自然而言就会进入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竞争阶段。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一起来卷、一起竞争,发展就会越来越快。”在郎咸朋看来,
如今还很难说哪家企业会成为最头部,要看各家城市开放速度和实际表现
。
02
去高精地图、减激光雷达,走性价比路线
尽管开城速度有所不同,但企业们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几乎都不谋而合的选择“重感知、弱地图”,原因很简单:
高精地图的成本高、泛化难
。
余承东在回应“ADS 2.0系统为何选择‘摆脱对高精地图依赖’”时坦言:“高精地图成本非常高,仅仅采集上海市高精地图,采集了一两年、9000公里,都没有把上海完全覆盖。依赖于高精地图很难做到普及,全国覆盖的成本非常高。“
此外,他进一步补充表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几个月才允许刷新,但是中国的道路天天在改,所以依赖于高精地图真的没法广泛使用。
Δ HUAWEI ADS 2.0摆脱对高精地图依赖
诚如其所言,城市开放道路相比高速场景,道路元素更加丰富,交通参与者更多,同一场景的变化更快,这就对高精地图的鲜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与之不匹配的是,高精地图采集更新的成本和时间跨度比较长。
这种情况下,高精地图就不能满足城市高阶智能驾驶的应用要求。
同时,
高精地图的采集也面临监管层面的障碍,智能驾驶的落地是采集一城,落地一城,采集成本高,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铺开
。
此外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区域,高精地图的采集也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就算图可用,也无法覆盖所有的区域。
目前来看,高精地图虽然能帮助智驾系统提供包含道路的宽窄与坡度、信号灯与交通标识等信息,可弥补汽车普通传感器性能边界。
Δ 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
但是,其进展非常缓慢,
当下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6个城市开放了高精地图应用试点,且只有广州、深圳和上海具备相对完整的高精地图
。
这样情况下,此前在高速领航中被广泛应用的高精地图显然无法满足城市场景,“重感知、轻地图”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不过,在具体应用上,
只有华为是真正推出了无高精地图方案,其他家是采用“轻高精地图”,但多数表示会减少依赖直至完全舍弃
。
以百度为例,Apollo City Driving Max搭载了“轻量级高精地图”。据称,相比行业通用的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能够以更合理的成本快速推进城市泛化。
实际上,不止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的热度也大不如前。
尽管企业们还是保留了激光雷达,但在持续迭代功能上车过程中,明显朝着“提升体验、降低硬件依赖”方向发展
。
如HUAWEI ADS 2.0仅包含1个顶置激光雷达,此前的HUAWEI ADS 1.0则是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
显然,
性价比更高的智驾产品更被华为认可,而这也是当下很多企业的选择,原因无外乎:降本,回归产品属性
。
大卓智能CEO谷俊丽此前接受《赛博汽车》采访时曾表示,一定要让智驾回归产品逻辑;以技术见长的小马智行在近期举办的技术分享日上,也把“性价比”作为乘用车智驾业务的主打卖点。
在经历多时的堆料、卷配置后,自动驾驶赛道都开始“现实”了起来
。
03
免费or收费,各家商业模式选择大不同
尽管做了减法,但ADS 2.0的价格也不算便宜。余承东透露称,华为ADS系统成本需要3万元。
因此,HUWEI ADS并不免费。
华为方面表示,HUWEI ADS包含基础包、进阶包和高阶包,目前已合作商用车型都是基础包和进阶包随车标配,高阶包可选择购买。
其中,
ADS 1.0一次性购买32000元,订阅包年6400元,订阅包月640元;ADS 2.0一次性购买36000元,订阅包年7200元,订阅包月720元
。
Δ HUWEI ADS系统价格
针对后续“消费者购买HUWEI ADS系统,是否是直接从华为购买”问题,有华为相关人士向赛博汽车表示,
车企通常会赠送1年或几个月的高阶包,如果到期了,那用户就可以直接购买订阅包,这相当于后向营
。
无独有偶,蔚来也选择收费。
上海车展前夕,蔚来宣布NOP+将采用订阅付费模式,支持用户按月订阅,价格为每月380元。蔚来智驾收费不意外,早在2021年,其就宣布NAD采用订阅制,价格为680元/月。
在李斌看来,
自动驾驶是一项服务,需要持续迭代优化,涉及车端和云端的数据闭环还有运营,是服务不是一个功能
。“我们还是希望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按需购买服务,也能促使我们把服务做的更好。“
百度方面尽管没有说具体价格,但
储瑞松对赛博汽车表示,在和车企探索以订阅的方式收费
。
Δ 理想汽车城市NOA终身免费
与之相反,理想是坚定的不收费主义,原因是:
理想希望把智能驾驶能力变为用户资产,而不是费用
。
两派显然没有对错之分,皆有利弊。
收费的利处很明显:赚钱
。
毕竟智能驾驶研发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活。
此前不止一位华为高管表示,HI模式太厚重(智驾技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理想创始人李想在今年春季媒体沟通会上也曾表示,要做基于BEV城市NOA,基本上要20亿美金起步。
收费模式是回收成本最快的方式,这一点
特斯拉
已经有所行动。
根据特斯拉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FSD总收入为3.2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个点。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项业务收入基本是净利润。
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甚至表示,
特斯拉理论上可以零利润卖车,未来再通过自动驾驶赚钱
。
不收费的好处也很容易理解:
能拥有更多数据
。
企业免费推广NOA后,必然会让使用的用户基数更大,从而获得更多有效数据用于产品迭代,增加车型竞争力,甚至在二手车市场的价值,以提高旗下产品销量。
尽管还存有诸多分歧,但很显然的是,车企在城市NOA赛道“拼刺刀”的时刻就要来了,我很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赛博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8月25日,
理想汽车
携
理想L7
、
理想L8
、
理想L9
全系产品阵容亮相2023年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发布“双能战略”最新进展与布局规划,并宣布搭载“双能战略”技术成果的家庭科技旗舰——
理想MEGA
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明年2月开启交付。此外,理想汽车宣布了通勤NOA的推送计划,9月推送首批10座城市,年内推送全国100座城市。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表示,“今年1-7月,理想汽车总交付量超过了1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145%。8月,理想L7、L8、L9单车月交付量将实现同步破万辆。截至目前,理想汽车的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45万辆。
成都车展发布会上,理想汽车公布了通勤NOA的推送计划。9月起,理想汽车将向早鸟用户推送通勤NOA的内测版本,首先覆盖包括
北京
、
上海
、广州、深圳、成都在内的10座城市。推送范围将于10月覆盖20座城市,11月达到50座,并于今年12月进一步扩展至全国100座城市。2024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通勤NOA将向全量AD Max用户开启推送。
理想汽车基于大模型打造了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方案。相较于小模型算法受制于高精地图有限的采集速度、更新频率、覆盖范围,理想城市NOA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的能力。此前,理想汽车已经自今年6月底开始向首批早鸟用户交付城市NOA功能。
截至目前,城市NOA早鸟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50分钟,占用户城市驾驶时长的90%以上,用户最高单日城市NOA里程超过86公里。截至8月,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训练里程已经超过7亿公里,驱动理想城市NOA的能力持续迭代。
为了让城市NOA的能力尽快为每一位用户服务,理想汽车推出了通勤NOA产品。通勤NOA不受城市规模限制,即使没有高精地图,依然可以覆盖每个用户的高频通勤路线。在收到通勤NOA功能推送后,用户可以自行设定通勤路线并完成训练,激活日常通勤路段的NOA功能。未来,随着更多用户的通勤NOA路线训练完成,通勤NOA路线还将可以在用户之间共享,从独立的路线逐渐变成路网,最终完成NOA对整个城市的覆盖。
同时,理想汽车将用BEV大模型打通高速和城市,让用户无论途经高速、环线或是城市道路,都可以无缝衔接地使用通勤NOA。在切换为大模型算法架构后,理想AD Max和AD Pro平台的高速NOA功能都将得到显著优化。2024年第一季度,基于BEV的高速NOA将率先推送给全量AD Max用户,AD Pro用户的推送也将紧随其后。
基于大规模替代燃油车的目标,理想汽车的纯电解决方案,围绕5C麒麟电池、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桩进行了全局优化,同时快速推进5C超级充电网络的建设,和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的生产调试工作。在纯电技术研发、充电网络布局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全面协同下,理想汽车正在高速推进高压纯电战略的落地,让纯电真正进入5G时代,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
在电池领域,理想汽车携手宁德时代,基于麒麟架构进行深度的联合开发,系统性提升了锂离子微观传输速率,拓宽电池的过流能力边界,实现电池充电倍率由4C向5C的跨越。通过对电芯内阻的优化,以及同步提升整车和电池系统的冷却能力,理想汽车将5C超充的电池温度控制在52℃以内,有效解决电池发热量增加的问题。结合智能充电算法、温度控制算法以及在途热管理的智能规划,经过了大量的极端工况验证和道路测试,12分钟500公里的超充速度,不仅仅是在温度适宜的春天和秋天,而是一年四季的5C超快充。
理想汽车实现了超过850V的峰值充电电压,能为500千瓦及以上的更大充电功率提供有效支撑,实现真正的5C超快充。
基于在高压平台实现更高效率,理想汽车选择采用了SiC碳化硅功率模块替代传统的IGBT。得益于塑封封装和和银烧结等更加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全栈自研的TMS2.0热管理系统,SiC芯片在800V高压平台下实现了更低的功率损耗。
实现12分钟500公里的充电速率,还需要5C超充桩的配合。理想汽车的5C超充桩峰值充电功率达到500kW以上,可以充分发挥车端的5C充电性能。通过提高场站主机功率,优化超充桩的液冷散热设计,提高枪线载流能力,理想汽车将充电峰值电流从615A提升至700A以上,从4C成功升级到5C。
预计到国庆假期之前,理想5C将有100座超级充电站建设完成,而到今年年底,理想汽车将在全国建成300座超级充电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四大经济带,覆盖范围超过15个省份、70座城市。到2025年底,理想超充站到数量预计将超过3000座。
在高压纯电车型的生产制造领域,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已经完成全部建设,并正式启动试生产。根据理想汽车的规划,北京工厂将于明年年初正式投产。
此外,随着理想L9 Pro在今年8月初上市,理想L7、L8、L9三款车型的单车月交付量预计将在8月份同时突破1万辆。
8月30日,理想L9即将迎来正式交付一周年的特殊时刻,车型累计交付量也将突破10万台。
9月,理想汽车即将推送OTA 4.6,通过新增“语音视觉融合搜索”、“手机任务大师”、“方言自由说”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交互体验。
12月,理想汽车的家庭科技旗舰——理想MEGA将正式发布,并将于明年2月开始交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凤凰网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10-07 01:24:35
2023-09-13 19:16:16
2023-08-19 14:45:09
2023-08-19 12: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