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

2024-01-15 16:13:05 | 找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

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资本的热潮已经逐渐褪去。近期拜腾、博郡、赛麟三家造车新势力纷纷暴雷,欠薪、裁员、停摆一气呵成,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和不知所措的底层员工。

巧合的是,如今这三家已经陷入停摆的公司,与一汽集团有着重要关联的就占据了两家。翻阅一汽集团和造车新势力的合作之后,你就能惊奇的发现,一汽集团前前后后已经和6家造车新势力进行了相关合作,堪称新势力企业界的“海王”。

这就不由得带来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一汽为何如此热衷于造车新势力?

一汽和造车新势力合作背后的小算盘

虽然说从大面上来看,一汽已经陆陆续续与六家造车新势力签署过相关协议,但是在这其中真正能够达成实质性进展的却很少。

其中最早签署的两份合作协议中清晰的指出,一汽主要是帮助清行和新特汽车量产下线,说白了就是个代工厂,造车新势力没有自己成熟的产线,而一汽又能够解决自身产能过剩的问题,让工人的工资能够按时发放,仅此而已。

关于一汽和零跑、云度汽车的合作,可以从协议中看到,双方重点是关于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但是要知道,今年一季度,云度汽车的销量仅为227辆;而零跑汽车“略胜一筹”,今年一季度销量241辆。即便将两家企业的季度销量相加,也改变不了其在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趋近于零的事实。

所以,一汽与二者关于零配件的生产研发协议更像是无稽之谈,为了这一点产量去研发零部件,投入产出比完全不划算。倒不如说一汽想试探造车新势力的真实技术,从中“偷师”借鉴学习。而后续的事实似乎也应证了这一猜想,双方在签署相关协议之后便没了下文。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能够称得上与一汽进行相关合作的造车新势力,只有拜腾和博郡。也恰恰是这两家新势力企业,让一汽背后的小算盘彻底落空。

首先一汽与博郡的合作更像是对自身不良资产的剥离,一汽夏利如今已经处在亏损状态。而原本计划通过混改,使得一汽夏利与博郡汽车成立合资公司。这样既解决了博郡的生产资质难题,又能利用一汽夏利现有的厂房设备,让部分员工可继续从事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

同时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存在着同业竞争问题,如果合资公司成立,那么一汽整体上市计划就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然而事不随人愿,原本博郡应向合资公司缴付10亿元,但最后仅向天津博郡缴付1410万元。如今博郡因资金问题已经陷入停摆状态,合资公司的前路已是一片迷茫。

从当初情况来看,一汽和拜腾是当时最被看好,同时也是最有希望能够冲击决赛圈的造车新势力。一汽曾参与拜腾的B轮融资,投资约2.6亿美元。并且1元出售一汽华利,让拜腾能够获得生产资质。表面一汽好像吃亏,但是卖掉一汽华利的同时,甩掉的还有一汽华利的8亿元债务和5千万元的职工薪酬。

因此,对一汽来说,与拜腾的合作既剥离了不良资产,也注入了新鲜资金,还盘活了闲置资产。算盘打的叮当响,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以拜腾停摆戏剧性的落下帷幕。

单独发展新能源并不顺利

既然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并不靠谱,那为何不自己单独成立新能源部门呢?其实一汽此前还真的干过,早在20年前,一汽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是国家第一批863新能源项目牵头单位之一,在2000年成立了电动车项目组,但在技术领域方面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又发布了“蓝途战略”,后续又投资了新能源工厂,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无疾而终。而一汽集团的体系过于庞大,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实施,中间需要审批的流程就能耗费不少时间,对于燃油车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是放在变化日新月异的新能源车型上,那最终生产出来的车型放在市场上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不论是奔腾EV还是红旗E-HS3,都是基于传统平台的“油改电”车型,自身竞争力并不强,就更不要提市场占有率了。

一方面是自身新能源项目频频受挫,另一方面高端品牌红旗又需要不断输血,这些多重原因导致一汽的新能源战略处在保守阶段。

从目前汽车行业集团来看,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在新能源车型领域表现平平。相比之下,长安最为优异,成立了自己的长安新能源,并且在纯电微型车、轿车以及SUV领域均有产品布局,总体较为完善。东风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动作不多,但也成立了H事业部,专注新能源领域。

但在北汽、广汽、上汽等这些地方车企中,大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北汽早期主打城市短途代步车型,曾经也是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而广汽新能源如今也发展的风生水起,根据今年5月份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显示,旗下Aion S位居第二,单月销售额接近4000台。上汽集团对于旗下荣威和名爵的新能源车型部署也已基本完善。

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就像是一个赶不上班车,眼看就要迟到的上班族,情急之下就将希望寄托到了路边拉活的“三蹦子”,但奈何“三蹦子”质量不靠谱,没开出多远便抛锚,留他独自一人站在风中凌乱。

对于个人而言,自己晚起的责任,自己能够承担。但对于企业来说,已经错失的风口,怎样才能追回?找车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

火速下线,深蓝S7的背后有智慧工厂实力加持 | 见闻

首批

深蓝S7

的下线背后,有什么硬核实力?

5月20日开启预定,5月31日工厂正式下线,首批深蓝S7交付就在眼前。

11天的时间,深蓝S7实现了首批量产下线及大规模发运,看来,

深蓝汽车

对于新产品的投放节奏正火力全开。

一场直播,让我们共同见证了深蓝汽车南京智慧工厂的硬核实力。它拥有顶级造车实力,也带来智造高品质。

Part 01

关于南京智慧工厂

这座定位全新新能源智能个性化定制示范工厂,集柔性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高效率生产技术于一体,它具备

长安

汽车的创新技术和极致品质。

官方称,该工厂规划年产能20万辆,共有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车间五大车间,具有全新新能源、智能、个性化定制、净零碳四大特点。

南京智慧工厂从零部件原材料到整车交付,过程中共设置了11道质量墙,层层围堵,确保每一辆车都是高品质交付。

其中,冲压工艺采用智能柔性检测系统,对设计精度要求正负0.5mm,从而高度还原造型设计,使还原度达95%,领先行业5%。南京智慧工厂冲压车间的自动装箱系统是行业首发,冲压实现装箱全自动化。

焊接工艺则是行业首发焊点在线检测技术,焊点自动计数记位、涂胶质量在线检测并实时监控,保障出车质量。

涂装工艺严格遵循10微米级无尘车间的工程控制要求,自动化率高达70%,领先行业。同时创新研发了实色底漆配套珠光色漆层的双色漆涂层喷涂工艺。

总装车间可以实现物流自动化率高达62%,达到长安体系内第一;车间里的轮胎自动装配也是长安首发,采用全自动工作站,通过自动送钉系统+拍照视觉识别系统实现全自动无人化装配,装配质量可追溯。

当然,作为全新新能源工厂,南京智慧工厂可开发纯电动、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车。首次布局自主开发的CTP柔性锂电池PACK生产车间;通过深度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贯通5G网络与物联网平台,构建数字运营系统;还通过构建个性化定制模式下的业务及数据架构,贯通个性化选车、超级BOM、智慧生产等;它还是长安首个零排放工厂,实现净零碳。

Part 02

关于深蓝S7

深蓝S7以科技之力构建电动出行体验,用硬核实力树立高价值电动SUV全新标杆。

外观设计上,深蓝S7用时尚运动

型格

,带来耐人品味的视觉冲击;它坐拥纯正后驱基因,享受超乎想象的驾控感;6.7秒零百加速,风阻系数低至0.258Cd、0.61的轴长比趋紧黄金比例、0.842的高宽比让其前倾俯冲式车身动感十足。

即将上市的深蓝S7带来纯电版与增程版选择,其中纯电版车型提供520km和620km两种续航版本;增程版车型纯电续航可达200km,综合续航可达1120km,增程版后驱百公里加速最低7.6秒。预订价格区间为16.99万-23.99万元。

这么看来,深蓝S7的高价值表现,或将让其成为继“轿车卷王”

深蓝SL03

后的“SUV卷王”。

写在最后

深蓝汽车是懂流量密码的,深蓝S7背后的实力工厂再度呈现极致品质。这是对用户最好的反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引擎密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

手握重金,一汽新能源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最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发展如火如荼,或技术、或车型,国内外车企都争相拿出成果,试图在逐渐成形的新能源 汽车 大市场中占据上风。

作为中国 汽车 行业三个央企之一,一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不过在长安 汽车 、东风 汽车 结出硕果累累之际,一汽在这个板块却显得有些低调。难道"老大哥"一汽,没有布局新能源吗?

98亿投入"打了水漂"

其实不然,20年前一汽就开始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了,在国内可以说是比较早的。

从2000年开始,一汽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作为三大央企之一,一汽集团是国家第一批863新能源项目牵头单位之一,在2000年成立了电动车项目组。

而且在2011年,一汽还发布了"蓝途战略",信心勃勃的计划投资98亿元,开发新能源 汽车 产品、平台,并建设生产基地等。并计划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

不过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十余年来,一汽集团在新能源 汽车 技术方面未见重大突破。

再次错过一个黄金时期

2000年-2011年,可以说中国 汽车 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时代,国内 汽车 市场巨大的需求,支持着 汽车 产销的两位数增长。当时,燃油车正如日中天,车企们的心思应该还不在新能源上。

不过,2014年一汽还是推出了4款新能源 汽车 ,不过这些产品已停售。并且当年,一汽还高瞻远瞩的进一步部署了"新能源战略",预计总投资43.48亿元,在长春建设一汽轿车新能源工厂,并制定了2020年总体目标:市场份额达15%以上。

但是在2017年,一汽轿车决定通过对现有工厂进行改造,而终止了这项43.48亿元新能源 汽车 项目,新能源 汽车 工厂正式宣告停工。

也就是说,2015年-2018年三年期间,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汽的新能源 汽车 布局却处于停滞状态。而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 汽车 最大单一市场,长安、北汽、吉利、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越来越拔尖。

买买买或成一汽新能源出路!

面对此前新能源布局中的一时落后,并没有让一汽气馁。除了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改造现有的工厂,一汽开启了一条买买买的捷径。

据悉,从2018年1月到现在,一汽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与6家新造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清行 汽车 、新特 汽车 、博郡 汽车 、拜腾 汽车 、云度 汽车 、零跑 汽车 ,已成为传统车企中与新造车企业合作最多的企业。

虽然很多人不看好,一汽与造车新势力的联合,但是放眼当下很多国际车企同样在硅谷疯狂购买各类初创企业,涵盖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各种技术及相关子系统技术。对于一汽来说,要想在今后不落下风,通过资本运作未尝不是一种手段。

毕竟论资源实力,一汽可以横着走。就凭2018年一汽获得16家银行1万亿意向性授信,这笔史诗级的融资已经能让一汽在谈判桌上获得相当的主动权。

我语

纵观一汽发展新能源之路,可以总结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拿到天量级银行授信的一汽,未来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中,依然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找车网。
与“新能源领域广撒网的一汽,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能获得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