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02:38:46 | 找车网
近日,作为银河系列新成员AI智能轿车
银河L6
在山东招远IDIADA中国试验场进行了性能首测。据官方介绍,本次性能测试涵盖了零百加速、高环极速、麋鹿测试、NVH 颠簸测试等科目。那么,作为银河系列新成员AI智能轿车银河L6,银河系列赋予了该车哪些优秀的产品力呢?另外,银河L6又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战绩呢?下面不妨让我们来一同探究下吧!
吉利新能源汽车提速明显,银河系列强势助力
2023年,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
特斯拉
降价、燃油车降价潮,国内汽车市场不可避免地加速洗牌,不少二线新势力正面临被淘汰的危机,部分传统车企边缘品牌也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然而,伴随着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更加显著,几大老牌车企却保持着较高市场份额。其中,在一众自主品牌车企中,
吉利汽车
的同比增长以及市场份额均呈现出不错的上涨趋势。
据7月6日,吉利汽车公布的2023年6月及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销量137897辆,同比增长约9%,环比增长约15%。上半年累计销量694045辆,同比增长超13%。另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目前已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增长。
而难能可贵的是,吉利汽车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也均创年内新高。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6月份新能源汽车(含吉利、
领克
、
极氪
、睿蓝)销量为38572辆,同比增长约30%,环比增长约43%,6月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更是上升至约28%。整个上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累计销量157889辆,同比增长约44%。不难
发现
,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版图正全面向新提速显著。
当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增长,除了其他品牌发力之外,「新成员」银河系列也是出力不少,要知道,在吉利品牌6月销量中银河系列的占比近10%。而作为该系列旗下的首款车型吉利
银河L7
上市首月便达到了销量9,673辆,可谓是上市即热销。目前,
吉利银河
L7第一万台车已正式下线,多城交付已同步开启。
吉利银河系列是吉利汽车今年2月推出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分为智能电混L系列和智能纯电E系列两大产品序列。其中,智能电混系列首款车型银河L7已正式上市,而智能电混L系列第二款产品银河L6也于本月首次公开亮相,其一经亮相便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儿银河L6的出现也将与吉利银河L7组成「新一代超混CP」,加速开拓主流电混市场。那么,在亮相时银河L6已经披露了部分外观和内饰的信息,在性能上又表现如何呢?
银河L6在外观和内饰上能对味年轻消费者吗?
在探究它的战绩之前,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银河L6在外观和内饰方面的表现,外观方面,银河L6延续了银河L7简洁时尚的设计风格,细节方面,银河L6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并且在前脸部分,银河L6还采用了贯穿式灯带设计,搭配分体式大灯组显得格外时尚。此外,新车的两侧竖状灯组以及全新品牌LOGO加持,也让整车显得新鲜感十足且颇具科技氛围。
至于车身侧面的设计方面,银河L6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并且采用了时下流行的溜背式造型,搭配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轮圈等流行的设计元素,单从视觉方面来看就足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车身尺寸方面,根据此前申报信息显示,银河L6的长宽高分别为4782/1875/1489mm,轴距为2752mm。另外,在外观配色上,吉利银河L6提供银河炫彩白、夜魅紫、山岚青、晨曦白、拂晓灰五种车身配色供消费者选择。
而相较于前脸部分的惊艳,银河L6的尾部同样也是惊喜十足,其配备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组,不仅极具辨识度,同时也与前脸相呼应。此外,在尾部的下方,新车还拥有大尺寸扩散器风格装饰件,正因为有如此元素的加载也让整车更具视觉层次感和运动感。
内饰方面,该车采用环抱式座舱设计,10.25英寸窄条幅式液晶仪表配合13.2英寸中控竖屏,让这款车拥有足够的科技感。同时,平底式多功能方向盘、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以及怀挡式换挡机构的加载,都让车厢内部的质感和科技感得到了提升。此外,官方还表示该车将拥有270°软触环抱设计的后排座椅、256色氛围灯以及智能香氛系统等配置。根据此前信息,吉利银河L6将搭载
高通
骁龙8155芯片,大大提升用户的数字交互体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还配备了生成式AI产品——Wow壁纸和依托AI智能语言搜索引擎而来的车外语音交互功能。
吉利银河L6的性能首测究竟「战绩」如何?
我们从上面的车型亮点介绍中,不难看出,作为银河系列新成员AI智能轿车银河L6有着很多的亮点,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衡量一款车的好坏,不只是外观、内饰、科技配置等方面的权衡,车辆的操控性同样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标之一,并且这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重点。
那么这次官方为银河L6准备了哪些性能测试的科目呢?它又在性能表现上取得了怎样的战绩呢?据官方介绍,本次性能测试涵盖了零百加速、高环极速、麋鹿测试、NVH 颠簸测试等科目。并且在六大科目测试中,吉利银河L6取得了6.3秒百公里加速、247km/h高环极速、80km/h湿地紧急避险等优异成绩,整体机械素质和驾控性能远超同级合资,媲美30万级豪华轿车,展现了「新一代全能电混家轿」的高品质驾控实力。
其中,在动力性能方面,吉利银河L6全系搭载了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创下44.26%量产最高热效率,最大功率120kW,最大扭矩255N·m,还可实现同级最低4.55L/100km亏电油耗,全面兼顾高动力性与低油耗。再匹配新一代3挡变频电驱DHT Pro,拥有同级最强的全域三挡结构技术和P1+P2双电机超频驱动优势,带来高扭矩、高集成、高效率,传动效率高达97.5%,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达287kw,系统综合最大扭矩535N·m,整体性能水平比肩30万级BBA豪华车。
而在实际加速测试中,吉利银河L6的电混系统加速快、响应迅速、爆发力强劲,起步时匹配1挡大速比,起步加速能力提升50%,深踩油门时P1电机可辅助驱动,还能实现弹射起步,0.11s就能产生推背感,0.26秒即可输出电驱最大扭矩,释放更多的动能储备,实测0-100km/h加速仅6.3s。
而到了80-120km/h加速测试阶段,吉利银河L6搭载的3挡变频电驱DHT Pro是全球唯一可实现全速域并联,时速20km以上即可进入全速域并联模式,80km/h以上可通过3挡换2挡,释放2680N·m轮边扭矩,现场实测80-120km/h再加速取得了3.7秒的突出成绩,远远领先现场同级合资及德系豪华车。
另外,在高环极速科目测试中,在吉利独创的「全域三挡」加持下,吉利银河L6全速域都能输出强劲动力,全新雷神电混引擎B-Plus释放全部动力储备,使吉利银河L6以超前身位率先进入49°大倾斜度弯道。在持续加速过程中,拥有0.26cd超低风阻系数的吉利银河L6再次突破极速上限,以247km/h的全场最高极速进入外环第四车道,其整体表现与同级德系合资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当然,在众多测试环节中,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麋鹿测试了,众所周知,麋鹿测试是验证汽车操控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这项测试考验也是最能直接看出车辆在紧急状态下回避障碍的能力。就是面对这样的一个测试,此次,吉利银河L6打破常规,选择了更高标准、更高难度的湿地紧急避险测试,最终以全场最优的80km/h成绩顺利通过,展现出了出色的驾控品质和底盘功底。
当然,吉利银河L6之所以有挑战更高难度的实力与底气,主要得益于中欧顶级专业深度底盘调校,在动态避障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循迹性,加之全新理念开发的专属轮胎,带来优异的轮胎抓地力,使吉利银河L6在实测过程中车身姿态更稳定。同时,吉利银河L6还拥有同级最强29100N·m/deg扭转刚度,行驶稳定性更高,并配备了更先进的DP-EPS随速助力转向系统,具备高传动比、高应答性、更精准的操作优势,兼顾低速时转向轻便性及高车速时的平稳性。
至于在NVH+颠簸测试中,吉利银河L6也是再一次展示了其精湛的驾控品质,其中欧团队精益求精的优化调校,从源头抑制噪音产生,启动、怠速、加速、匀速全工况优化静音性能,起伏路、颠簸路有效过滤和优化振动,保证了驾乘舒适性,整车NVH性能超越一线豪华品牌。同时,吉利银河L6还具有制动快、更线性、力度强、低衰减的赛道级制动实力,百公里制动距离仅需36.5m,如此的表现,对比同级合资家轿乃至30万级豪华轿车也是十分不虚地。
写在最后:
吉利银河L6之所以能如此的强悍,是源于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扎实的用料,而这些优势无疑都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加分项,那么,吉利银河L6的未来市场表现究竟会是如何呢?还是让我们交由时间去验证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攻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近日,吉利品牌旗下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银河”璀璨亮相,宣布2年内推出7款新车。
汽车圈上一次这么声势浩大的还是上次
丰田
一口气发布了15款全新电动车型,以及
恒驰
六车齐发。
吉利与燃油时代的老大哥丰田一样,已经把着急二字写在脸上。但目前来看丰田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吉利的银河又会如何?
吉利有多需要银河?
作为该系列首款新车的
银河L7
是发布会当晚的焦点。其搭载雷神电混8848、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操作系统银河N OS等等技术卖点,论噱头丝毫不逊色于“同名不同姓”的
理想L7
、
智己L7
。
当然它真正对手并不是理想L7、智己L7,而是
比亚迪
的
宋PLUS
。去年宋PLUS共售出了329939辆新车,是国内新能源SUV市场上销量第二好的车型,也成为比亚迪最大的销量主力。
反观吉利品牌大的销量来源分别是
帝豪
、
星越L
、
星瑞
、
缤越
等,在15-20万元的细分市场存在感相对比亚迪而言并不强。于是银河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银河系列的第一步便是要通过主打“家庭智能出行”的银河L7,对宋PLUS以及比亚迪进行强有力的回击。
譬如银河L7增加了能让1米8大长腿躺平的副驾女王座椅、10.25英寸仪表屏+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 HUD的四屏智能交互……
除了银河L7外,吉利当晚还发布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信息,包括将启用全新的标识、渠道等等,可见
吉利汽车
在中高端市场孤注一掷的决心。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培育至今发展成“哑铃型”结构,也就是说卖得最多的是微型电动车型和高端智能电动车,如五菱
宏光MINIEV
、
特斯拉
Model 3
等等。
随着市场的成熟,新能源车市场进入更为健康的“纺锤型”市场结构,即15-2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成为最大的增长点,比亚迪的成功无疑验证了这一趋势。
除了前面提到的宋PLUS外,比亚迪的汉、唐、
海豹
也成为月销轻松破万的销量王牌,同时还击穿了20万元这一中国品牌传统意义上的天花板,进一步提高平均单价和溢价能力。
无论是自身的销量结构,还是比亚迪的威胁、市场的红利,都在迫使着吉利不得不”
仰望
“银河。
多品牌剪不断理还乱?
在银河发布的前后,许多人都在疑惑吉利为什么会推出如此之多的系列和品牌,容易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毫无疑问,吉利是目前手握最多品牌的中国车企,但这些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并不太灵光。
近一年来,吉利品牌先后推出星越L雷神Hi·F、星越L增程电动版以及帝豪L Hi-P,销量都不及预期,还无法担纲起主力的重任。
几何汽车
、
极氪
汽车在2022年才逐渐起量,前者倚重C端用户,后者则仍有待继续爆发。而
领克
被极氪拿走电动车的产品线,油车转混动并不是特别顺利。
在新能源车高速增长的时期,吉利缺乏爆款驱动销量飙升,简单按照能源形式划分的多品牌战略宣告失利,是这家车企目前的两大症结。
在银河系列发布之后,吉利汽车也顺势梳理出全新的矩阵:
1. 几何品牌回归吉利品牌,聚焦15万以下大众化纯电产品系列;
2.中国星、博系、缤系、帝豪系将形成“吉星”产品系列,负责稳住现有的基本盘优势;
3.银河系列主打15-30万元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
至今,吉利汽车的品牌矩阵相对清晰起来,在30万以下有大众化的吉利品牌、年轻化的领克品牌兜底,30万以上则有极氪、
沃尔沃
承接,再往上还有主打海外市场且豪华级别的极星、
路特斯
。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卖点重叠、产品线复杂、资源分散等,举个例子,银河与领克同样是主攻15-30万元价格带,同样提供插电混动版本,注定有所重叠。
如何避免集团内耗,降低协调难度?如何帮助消费者建立认知?这些都是银河系列建立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夺回“自主一哥”
早在2015年,吉利就提出了“蓝色行动”,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整体的90%,其中混动占比65%,纯电占比35%。
在目标初期,吉利推出过几款“油改电”车型,但并没有成功打开市场,直到2020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SEA浩瀚架构以及2021雷神动力的发布才重新点燃了新的希望。
到2022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达到27.9%,与“蓝色行动”定下的原目标还相距甚远。眼看“蓝色行动”未果,吉利在2021年又提出了“智造吉利2025”战略,指出2025年度计划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90万辆。
但在2022年,比亚迪就以超186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夺得“自主一哥”和新能源霸主的头衔,新能源总体销量是吉利的5倍之多。秦PLUS就能凭一己之力差点超越吉利整个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
显然,吉利彻底在新能源领域变成了追随者,它对于这一切是猝不及防的。
伴随新能源车销量不佳而来的,还有盈利能力下降的连锁反应。一方面SEA架构等技术初期研发成本巨大,另一方面诸多品牌未能实现快速大规模上量,造血成效缓慢,导致2018-2021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由125.5亿持续大幅跌至48.47亿。
接下来,吉利能否凭借银河夺回”自主一哥“的头衔,完成绝地反击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
单纯推出一个新品牌或者新序列并不难,无非就是烧钱举办一场发布会的事情。难就难在如何通过运营新品牌、新产品序列,成功树立起新的品牌认知、价值认知,从而撬动整个吉利集团的销量。幸好,吉利并不缺乏经验。
更可贵的是,吉利拥有资本运作与格局视野方面的优势,相比起创立全新的银河系列,笔者更佩服吉利果敢闯入甲醇汽车、卫星等人迹罕至的赛道。
车事慧鉴:一档深度解读汽车行业的专栏,与您一起关注车圈大小事,智慧洞察,鉴明真相。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作者:宋家婷
转型有快慢,收获有早晚。但是,不能倒在黎明前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23年是中国车企重整旗鼓的一年,一季度的“价格战”已经火药味十足。然而,新的格局在车企们去年业绩出炉后已经泾渭分明。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能源车企与燃油车企有了鲜明的楚河汉界:
一边是一骑绝尘的“比(亚迪)特(斯拉)”两强,一边是望洋兴叹的传统车企们。
无怪乎在今年财报会上,
吉利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桂生悦直言吉利新能源汽车被优秀的同行
“拉开了距离”
。
这样的反思早在2020年,
长城
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已经干过了。当时,长城汽车正处于上升期,魏建军一句
“长城还挺得过明年吗?”
令人感觉多少有点凡尔赛的意味。
但是,两年后的事实证明魏建军并非杞人忧天。
对于“自主双雄”而言,尽管营收、净利润、现金流等账面上的数据足够漂亮,但是,销量规模上吉利汽车丢掉了连续数年的自主品牌第一宝座,长城汽车销量则更是少有地下滑了16.66%之多——如果说,
吉利是跑输了同行,长城则是没跑赢自己。
我们曾将二者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样本放在一起对比,现在同样如是。之所以没有加入
比亚迪
,乃是因为前二者仍旧是燃油车+新能源车的产品结构,而比亚迪已经全面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当下它与
特斯拉
是一个赛道里的直接竞手。
但是,
除了“比特”组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与吉利、长城是一样的处境,一样的优劣势,因而这两者的比较,对于正在转型过程中的“大多数”们更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从规模导向转变为高价值导向
中国自主品牌已经从单纯追求规模效益走向高价值导向,这在“自主双雄”的年报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者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增长也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即高价值产品比重的持续提升。
以吉利汽车为例,
2022年吉利单车销售收入10.3万元,较之2021年的7.9万元同比大涨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元,同比增长11.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字主要来自于CMA架构下的“中国星”高端系列的表现拉动。
2022年,“中国星”系列销量超过25万辆,占吉利(含几何)品牌比重近23%,最高月销达到3万辆,单车平均售价高达15万元。
领克
虽然销量下滑,但平均销售收入却上涨了15.3%,这受益于产品均价从2021年的13.03万元提升至15.02万元,旗舰产品
领克09
也进入30万元价格带,产品溢价能力持续提升。
极氪
目前两款产品则都高于30万元。其中,极氪001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今年1月开启交付的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则高达52.7万元。
如果说吉利汽车是稳扎稳打往上走,那么长城汽车在销量大跌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营收、利润大涨,正是高价值产品的救驾之功。
2022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毛利率更是达到了19.37%,相较于2021年提升了3.21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其中
坦克
品牌功不可没,去年贡献了12.6万辆销量,同比大增47.2%。
除此之外,去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销量占比达到86.17%,这也是一个亮点。要知道,过去几年传统车企一直被新势力嘲笑的一点就是智能化。现在,智能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毫无疑问,“高价值”正在成为自主品牌的新标配,这也是其市场份额能够逐步超越合资品牌的重要原因。
喜忧参半新能源
稳步实现价值向上的“自主双雄”,喜忧参半的是新能源业务。
之所以如此说,因为无论是增势明显的吉利,还是意外跌落的长城,都不能简单“一刀切”下结论。
客观而言,
新能源是吉利的新增量。但是,贡献利润的仍旧是销量下滑一成的燃油车。
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售出32.87万辆,同比翻了三倍,销量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2%进一步提升至22.9%。
不过,新能源业务增量不增利。以极氪为例,极氪去年以接近7.2万辆的销量惊艳世人,亏损却也从2021年的10亿元扩大到20亿元左右,这样的情形与“蔚小理”如出一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的领克,2022年PHEV销量达到3.9万辆,占比从2021年的5.5%提升至2022年的21.7%,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但是,营收和利润却双双下跌。
原因不难理解。
规模效应不够,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是高端电动车品牌,注定要熬过一段爬坡期。
好在上述两个难点都有解。降本增效就是方案之一。目前,吉利浩瀚架构已经授权多个品牌多款车型,有助于摊销各个车型的制造成本。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则已经连续下降。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就坦言,碳酸锂每吨价格下降1万元,对极氪的影响是575元,对毛利的贡献是0.2%。
这可以说是汽车制造商们的集体福利,不用再感慨一直为宁德时代打工了。
除此之外,今年起吉利也重构了新能源业务结构:几何守住15万元以下市场,银河系列聚焦20万元中高端市场,领克冲击20万元-30万元市场,极氪瞄准30万元以上市场。
内忧外患三条线,都梳理清楚了,吉利要做的就是继续稳扎稳打,静候增收又增利。
但是,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情况就复杂了。
2022年,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99万辆,较之2021年的13.9万辆同比下降13.79%。销量和收入都只占公司总体量的11%。
实际上,长城汽车过去两年在新能源、智能化研发上投入不菲。其中,仅仅是去年研发就投入了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总收入达8.87%。但是,从收益上来看,显然付出和收获是不对等的。
不过,长城汽车的底气在于,其“森林式生态”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布局。今年3月,为了奋起直追新能源赛道,长城又推出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并打出了“开启全民电四驱时代”的口号。
按照计划,该技术将首搭近期上市的全新找车网
哈弗
新能源车型,长城汽车的全系新能源产品也将在2024年全面普及四驱。如是,长城汽车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这也是当下传统汽车品牌的共性:转型有快慢,收获有早晚。但是,转型速度的快慢既会影响到在哪里有收获,也可能一步慢导致步步慢。
海外市场潜力释放
在国内市场已经卷无可卷的情况之下,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品牌新的增量市场。
搭乘这两年的中国汽车出口优势,无论吉利还是长城,去年都斩获了新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盈利模式都开始清晰。
吉利海外增收来自于两条战线。
其一,汽车出口。
2022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19.8万辆,同比劲增72.4%,高于行业56.7%的增长率。
缤越
、
博越
PRO、Tugella占据各国细分市场排名前列,领克则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第一。
其二,授权收入。财报显示,
2022年吉利汽车授权收入实现16.6亿元,同比增长29.9%。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吉利已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长城汽车则表现出新特点:海外市场表现优于本土市场。
在中国市场,长城汽车销量、营收双双下跌,其中营收1105.9亿元,较2021年下降了8%。
但是,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09%,达到了17.22万辆。
营收层面,
2022年长城在海外各个市场也都呈增长状态。其中,第二大市场俄罗斯营收达到85.8亿元,同比增长72.5%。澳大利亚市场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85.2%。
从品牌来看,长城哈弗、
欧拉
、长城皮卡在南非、智利、澳大利亚、泰国等细分市场多次获得单月销冠。官方认为,在海外市场长城汽车出口依旧存在较大挖掘潜力。
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爆发得益于两点因素:第一,坚持在海外布局,特别是2019年在俄罗斯重金建厂;第二,回归“ONE GWM”,强化海外品牌认知。
毋庸置疑,在国内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之下,可能会倒逼中国汽车品牌继续加持海外市场开拓。隐忧则是,目前仍旧不确定的国际局势。对于吉利、长城们而言,两手准备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这也是真正的大考。要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汽车品牌,销量遍布全球并保持稳定性也是重要指标之一。
人汽观察:
实际上,从吉利、长城过去数年的发展曲线中能
发现
,汽车制造商们不仅要面对宏观经济的大周期,产业与技术的周期,也要面对自身发展的小周期,过去我们仅仅关注产品大小年,但现在影响因素更多了。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城,都曾经当过“自主一哥”,也都保持了连续数年百万辆的销量规模,换言之,无论是价值向上,还是技术向上,相较于与对手缠斗,二者更像是与自己较劲,而在当下,与其说要赢对手,不如说先要赢自己。
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汽车品牌,以及跨国车企都是一样的道理。卷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走出产业的黎明看太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9-28 07:29:29
2023-08-24 0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