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10:20:39 | 找车网
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烧得正旺,资本市场对电动车的追捧,造车新势力的异军突起,都强烈的刺激着传统车企,宝马也坐不住了,在一系列的纠结和抉择之后,终于决定拥抱新能源,而在国内正式亮相量产的宝马iX3便成了宝马进军纯电动车市场的“排头兵”,这也是宝马继推出i3车型后的又一款布局纯电动车市的战略车型,意义重大。
宝马iX3在此前的广州车展上已经正式上市,新车售价46.99-50.99万元,作为一款豪华纯电动中型SUV,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奔驰EQC和奥迪e-tron,后两者都是基于独立研发的纯电动平台打造,在电动化方面做得更加彻底,而宝马iX3则是基于成熟的燃油平台打造,但是售价和续航里程上更有优势。那么,宝马iX3具体市场竞争力如何?对消费者来讲,卖点又在哪里呢?
外观不算是太大的亮点
从宝马iX3的名字也可以看出这款车与宝马X3的关系,所以整车造型一眼看上去还是辆“X3”,两车都是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但是在车头、中网、前包围等处都经过重新设计,宝马标志性的“双肾”得以保留,而且,中网还带有蓝色装饰条。另外,带有蓝色外环的宝马LOGO、车侧的标识、车尾的iX3标识都在说明新能源身份。
但是,有一些亮点需要提及一下,比如采用最新一代空气动力学轮圈,不仅看起来十分精致,而且据官方宣称相比燃油车可以减少5%的空气阻力。不仅如此,宝马iX3还采用了多项降低风阻的设计,包括采用半封闭前格栅、下包围两侧增加导流孔以及更平整的底盘等,最终让该车的风阻系数达到了0.29Cd。这个成绩尽管比不上奔驰EQC以及奥迪e-tron(风阻系统均为0.28Cd),但也称得上出色了。
从外观上来讲,宝马iX3虽然少了像宝马i3那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变得更加务实和保守;相比燃油车宝马X3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对细节的改变也很耐看,放在一起也比较和谐。一句话,宝马就是想提供给消费者一款纯粹的、电动的宝马X3,从而给予消费者在不同动力系统中“选择的权利”。
看不见的地方才是亮点
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分是三电系统,而宝马iX3则是采用了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动系统,这是宝马当前三电技术的顶峰。该系统零部件全部由宝马集团独立开发,而且高压动力电池以及电机也是由宝马集团负责生产,以确保其品质。不仅如此,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动单元还将电动机、逆变器以及变速器融为一体,在提升集成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尽管宝马iX3车重达到了2.2吨,但得益于这套电驱系统,依然实现了500km的续航表现以及16.7kW·h/100km的低耗表现,同时,百公里加速仅为6.8秒,相当出色。
与此同时,宝马iX3标配了宝马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相比同级竞品车型价格更低的前提下实现的,该辅助驾驶系统不仅拥有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交通拥堵辅助以及变道辅助等功能,还可以实现自动泊车入位、BMW行车记录仪、循迹倒车辅助、远程3D驻车影像等全方位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功能,进一步凸显了产品力和性价比。
小结
从各个角度来看,宝马iX3产品力、竞争力都不错,其可以看作是宝马在新能源市场的一次对赌,而此前的宝马i3和宝马i8只能算是表明态度,不求销量,但宝马iX3显然是冲着销量去的。采用成熟的平台和先进的三电技术,搭配较长续航里程,加上价格也相对亲民,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未来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看来,造车新势力们的劲敌来了,将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本文为车大白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何曙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圈子,大瓜一个接着一个。近日,有自媒体对
方程豹
豹5
进行测试,最终得出了这款车百公里油耗18L的结论,引起轩然大波。
为什么会选择“油耗”这个科目进行测试?原因很简单,豹5是一款硬派越野车,它的用户群体最关注的就是油耗。那么这起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习点什么呢?
18L的油耗是怎么测出来的?
豹5是一款原汁原味的硬派越野车,方盒子造型而且还带大梁,一般情况下,这种车跑十几个油并不算夸张。
但豹5同时也是一款插混车型,插混系统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可以降低油耗。根据方程豹官方数据,豹5的百公里油耗仅为7.8L。
但这家自媒体测出来的18L,差距相当惊人。有意思的是,在这家自媒体之前,已经有不少媒体对豹5进行过测试,但从未得出过这么惊悚的数字,那么它的18L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家自媒体在测试豹5时,为了体现豹5的油耗过高,特意选择了一些油耗会异常升高的驾驶行为。数据显示,这次测试,有三个时间段的车速超过180码,6个时间段的车速超过170码,此外还频繁存在急刹车行为。
开过车的都知道,这种驾驶方式,任何车型的能耗都不会低。从2022年1月1日起,工信部就已经要求新生产的乘用车强制安装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该系统实际上相当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可以准确记录速度、制动等信息。在发现这名测试者超速驾驶之后,警方很快调取了这些数据,整件事情才真相大白。
怎么开才省油?
从这次事件中,普通消费者能学到什么?
最直接的就是:哪些工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会大幅增加。在这个问题上,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实际上是相反的。
燃油发动机,在持续高速运行时,发动机的转速是比较稳定的,燃油利用率高,因此油耗比在市区更低。
但电动车不同,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在高速运转时,能耗会大幅增加,但在市区低速工况下,能耗反而是比较低的。
由于高速工况比较耗电 ,因此插混系统需要经常启动燃油发动机发电,这就会增加油耗。
这也是这家自媒体为什么跑到高速上去测豹5油耗的主要原因,因为它测试的目的就是想证明豹5能耗很高,而豹5是个新能源车型,在高速上测试就能达到它的预设目标。
所以,如果你拥有一款新能源越野车的话,在市区道路上应该尽量用纯电模式,而在高速工况下则看情况使用更多的发动机直驱,这样就能将油耗和电耗降到最低。只有了解了车辆的工作原理,才有可能降低自己的用车成本。
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意思的是,关于这起事件,还有不少的阴谋论,其中有一条就是,这次测试原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豹5油耗高,而是想证明豹5的电机在连续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会“趴窝”。如果能证明这一点,那么
比亚迪
宣传了很久的DMO越野平台就会被消费者质疑。
最终的结果相当有戏剧性,这次测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非常规折腾,豹5却坚持了下来,并没有趴窝,这相当于给豹5来了一次反向宣传。
其实不仅仅是连续高速行驶,豹5在其它测试视频中,还能够进行原地起步爬陡坡、长时间高速冲沙漠等操作,最终都能挺下来,展现出了强悍的越野能力,也证明了比亚迪在三电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哪家
厂商
都有比亚迪的电机技术。在越野工况下,用车环境对车辆的电池、电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它牌子的新能源越野车未必都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就需要对自己的用车习惯多加注意。其实就算是各大越野车制造商,也不赞成用户进行拔河、冲沙、冲陡坡之类的操作。
与燃油版越野车相比,新能源越野车最大的优势不在于那些极端场景,而在于它更低的油耗、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强的通过能力。无论你开的是家用车,还是越野车,安安稳稳开车都是最重要的。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这些“大瓜”,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有利的,它可以让用户去了解那些自己此前并不了解的汽车知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众车云集的广州车展,理想通过一台身长五米三五的大型 MPV 来讲 5C 纯电技术,看来理想是真的很有底气。
理想 MEGA,形如其名,是一个纯电车当中的「巨无霸」,见到实车之前,静态的车图和网友的揶揄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个张大了嘴的猛兽,没想到近距离一看,圆润的前脸和俏皮的「尾巴」,竟然让我觉得它看起来像《超能陆战队》里萌萌的「大白」(Baymax)。相比起来,倒是小鹏 X9 的线条更凌厉一些。
还得是大白,才符合理想家庭用车的定位。毕竟最重要的,是要让小朋友也喜欢。现在的小朋友坐车可是挑剔,不仅要看起来符合他们对交通工具的初始想像,还要够快,不能输给其他车,还要舒适,不然他们就该在车上闹别扭了。
高科技的大白,至少从外形和数据上看起来,对所有这些要求,都可以「手到擒来」。
不过理想的风格,没有那么萌趣,他们想要的是颠覆、颠覆、再颠覆,发布会的风格也相当硬核。
MEGA 呈现的,就是理想对家庭用车的最全面理解:
设计独特、安全、里程无焦虑、空间大并舒适、驾控领先。
站在你身后的大白
MEGA 的安全讲得很细致,「给第三排家庭乘员更大的安全保护」的理念相信赢得了很多有娃家庭的「芳心」。理想给出的数据是,MEGA 是「国内首款正面双侧 25% 小偏置碰撞成绩均为 G(优秀)的 MPV」,这是什么概念呢?
「正面 25% 偏置碰撞测试」是 2012 年由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安全协会(IIHS)提出的,用于验证新车的安全水平,25% 指的是车身与碰撞物的重叠面积,受力面积越小,造成的伤害就可能越大,一般测试的就是车辆前方的两个大灯区域,而车辆承受这种碰撞的能力,考验的则是车身结构的设计与刚性。
理想特地在车展现场摆出了车身结构件,来展示 MEGA 车身的稳定性与坚固性。
除了传统的 25% 测试,理想还进行了更严苛的 50km/h 侧面碰撞,结果是「B 柱生存空间接近 270mm,远超过中保研的优秀限值 180mm」。
如果量产的 MEGA 实车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那就像体型巨大的大白在你的身后,安全层面确实不需要担心。
能量无焦虑的大白
从增程转向纯电,而且一来就选择了超大车型的理想,安全对其而言只是基本项,纯电技术才是王牌。此次针对麒麟 5C 电池的专访,理想心思细腻地把场地放在了宁德时代的展台,理想汽车动力电池高级总监柳志民博士和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 CTO 高焕坐在一起,相谈甚欢,让两家企业的友情显得更加「亲密无间」。
能和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供应商成为朋友,甚至共同组建研发团队,理想的这番「炫耀」,来得很是巧妙。
据两位技术大拿回顾,早在理想创业之初,宁德时代就已经跟理想开始合作了,而「超充的可行性论证」开始于 2018 年,就是发布理想 ONE 的那一年,两年后双方启动了「超充的联合工程开发」,不过一直到去年,才有了「麒麟架构」,到今年诞生了如今应用在 MEGA 上首发量产的「麒麟 5C 电池」。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真是爆款连连,他们如何处理那么多不同的新能源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呢?高焕表示,
不同厂商的需求其实非常不一样,比如「理想的麒麟 5C 电池主要是以超级快充为主,极氪 001 以超级续航为主,极氪 001FR 追求的则是极致的两秒级零百加速」,宁德都会有相应的⽅案,来满足不同的定制要求。
理想麒麟 5C 电池的优势,首先是高等级的电池安全,
据称「拥有全球最高的热失效安全标准,能够在 50°C 高温、冷却系统关闭的情况下,达到无明火状态」
,这就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对车辆因为电池起火的焦虑。理想为超充设计了三维度的电池健康管理,包括车端、充电桩端和云端,确保电池的状态一直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
其次,
麒麟 5C 电池能达到「充电 12 分钟,行驶 500 公里」的超充速度,将解决用户「城际出行的补能问题」。
维持长时间的高功率充电,是充电领域普遍面临的难题。根据理想的介绍,关键是要对整体电池化学体系材料,以及「电芯发热」和「系统散热」层面进行大量优化,比如采用「麒麟架构双大面水冷」「超充石墨材料」「高导电解液」等,来控制「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升水平」,进而实现持续高速充电。同时,保持适当的温度水平,也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
如此高级的配置,成本是否会增加很多呢?柳志民和高焕虽然没有明确回应成本比例,但也很诚恳地表示,他们对成本进行过严密的测算,
一方面,利用碳化硅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耗和电量」,并且这么高的充电速度相较于成本而言是超值的;另一方面,当前成本确实还比较高,但已经到达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平,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了。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产量的增加,成本一定是不断下降的。理想认为,到 2025 年,行业基本水平就会达到「充电 15 分钟,续航 500 公里」。可以想象,届时电池的成本就会下降到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水平。
对于未来,高焕和柳志民都认为,基于车主们对续航里程的迫切需求和焦虑,能够提升电池包的体积/重量能量密度进而减轻整体重量的 CTP(Cell to Pack,无模组)技术一定是主流方向。这种更高效的组装方式,将更好地推动电动车续航的进步,以及单位成本的降低。
配合 MEGA 的上市节奏,理想也在铺设自己的「5C 超充网络」,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成 300 座」5C 超充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四大经济带」,明年将完成「三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 60% 覆盖」,2025 年将完成「四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 90% 覆盖」。
同时,柳志民也强调,理想的超充「对全国各个厂家和品牌充电桩都做过测试,都可以充电」,所以即便是理想 5C 超充桩暂时未能覆盖的区域,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充电桩充电——只是效率肯定就不如理想自己的桩了。
能容纳一切的大白
MPV 的一大卖点就是空间大,但是过往很多 MPV 的弊病是坐满人之后就放不下行李了。体型巨大的 MEGA,拥有「MPV 中最大的后备厢」,而且「内部可用空间达 3791 毫米」,将座舱的「得房率」最大化——不得不说,
理想是将家庭的定位贯彻得最好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无论是车辆设计还是用词,都体现着紧密的关联。
除了空间大小,理想还希望能真正「颠覆 MPV 车型的商务属性」,强调「在一排、二排、三排空间设计上实现平权」,来保证坐上车的一家六口,每个人都拥有「旗舰豪华车的腿部、头部空间和通透的视野」,而不是像传统 MPV 那样极大地扩展第二排的「老板位」。
此外,MEGA 全车三排窗户均采用「双层隔音玻璃」,来实现「超越豪华轿车的静音性能」。等有试驾车,这一点值得深入地体验一下,那么大的车,如果是一家六口出行,安静的内部空间才能确保第三排的成员也能有效地加入前排的温馨互动,不会有谁感到被冷落,这才符合大白心宽体胖,给所有人温暖的属性。
不知道理想有没有考虑用 MEGA 赞助一些户外的综艺,明星们集体坐在 MEGA 里「乘风破浪」,一定是很有趣的画面。
战斗力爆棚的大白
以前谈 MPV,很少提战斗力,因为通常载着老板的商务车,司机不敢有什么逾矩之举。但是属于家庭的大白,负责驾驶的成员,还是很可以享受一下驾驶的乐趣的。
这一点上,MEGA 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流畅无明显边角的外观一看就是空气动力学友好的设计,
从理想提供的数据来看,MEGA 拥有「全球最低的风阻系数」,平均风阻「仅为 Cd0.215」,百公里能耗「仅为 15.9kWh」找车网
——甚至「低于纯电豪华轿车」,考虑到大白的体型和重量,这确实是非常惊艳的数字。
理想还表示,他们将「重新定义 MPV 的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水平」,不过这部分就没有过多着墨了,不知道 12 月份将召开的发布会上,李想本人是不是会带来一些重磅消息。
发布会刚结束不久,理想就宣布 MEGA「1 小时 42 分钟预订量突破 10,000 辆」,创造了「平均 1 分钟,预订 100 台」的成绩。尽管预订量和最终实际交付量往往会有差距,但这也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毕竟 MPV 的目标人群,本来数量上就难以跟轿车和 SUV 相比。
虽然我仍然不太理解纯电 MPV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需求,国内的这股热潮还是令人迷惑。但如果 MEGA 能延续这个势头,理想在真正的纯电领域,不必靠社媒超级达人李想同学,也真的可以「一战成名」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理想会从此彻底转向纯电吗?李想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但在回答「5C 技术是否会下放」的问题时,柳志民回答说,
「理想汽⻋的价值主张是即使迈⼊纯电赛道,我们也希望能解决⽤⼾⻓途⾥程焦虑问题,让家庭用户出行没有里程焦虑」,他还提到「无论是 50 万级的 MEGA 还是后续各个级别的纯电车型,都会做到标配超充」。
所以目前的答案只能是,有宁德时代这样的亲密战友,理想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做纯电,但是什么时候放弃增程,还不一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级充电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试驾吉利博瑞ePro:“独步全球”的P2.5插混真实战力几何10月下旬的武汉已是深秋,早上冻得想穿秋裤,中午又干热得让人想吃冰淇淋,而1700km之外的三亚,则停留着30度湿热的夏季气候,刚下飞机就一顿脱衣服,办理好入住手续,东西一扔,人往床上一躺,鼻子一闻,酒店的被窝也是梅雨的气息,据说这个潮湿可以让平胸的妹子不敢戴海绵的胸罩,今日一见,果然很符合南国的印象。三亚当天刚好是台风过境
三菱猎豹2.4L排量的车百公里耗油多少?三菱猎豹2.4L排量的车,百公里耗油在12到13个油左右。长丰猎豹是长丰集团旗下品牌,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引进三菱帕杰罗越野车技术消化、吸收改造而成,车型采用超级四轮驱动系统,具有较强的动力性能和较好的平稳性能,低燃耗。公司拥有湖南永州、安徽滁州、湖南长沙和湖北荆门四个整车生产基地。长丰(集团)长丰(集团)有限
11.98万起售,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油耗1.2L,带你看缤越PHEV考虑到使用成本,购车预算,多数消费者都会考虑购买小排量车型,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车型会推出1.5L、1.6L、1.2T、1.3T、1.4T小排量车型的原因。如今市场在向新能源靠拢,不断攻克新的问题,推出更多低价位的车型满足市场需求。就拿吉利缤越PHEV来说,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入门车型低至11.98万元起售,顶配版本也不过才1
锐志百公里油耗多少根据贝尔的油耗数据:2.5L193马力V6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版本,平均油耗10.91升/百公里,9.42-12.40升/百公里不等。共有2262个小伙伴参与了测试。2.5L197马力V6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版本,平均油耗11.08L/100km,9.47-12.68l/100km不等。共有1399个小伙伴参与了测试。3.0L227马力V6发
荣威i6百公里油耗多少1.5t车型百公里油耗为6.5升,手动挡1.6l车型百公里油耗为6.2升,自动挡车型百公里油耗为6.3升。荣威i6是荣威旗下的一款紧凑型轿车,这款车的轴距为2715毫米,长宽高分别是4671毫米,1835毫米,1464毫米。荣威i6的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2kw,最大扭矩为158牛米,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6000转每分钟,最大扭矩转速为450
新能源车电耗15.4算高么还是低新能源车电耗15.4并不能一概而论是高还是低。但可以提供一个一般的参考:1、纯电动车:如果"15.4"是指每百公里电耗(单位:kWh/100km),那么对于一些普通的纯电动车来说,这个电耗水平相对较高。一般来说,电耗在10到20kWh/100km之间的车型是比较常见的,低于10kWh/100km的属于较低的电耗,高于20kWh/100km的则属于较高的电耗
吉利英伦汽车报价及图片近日,吉利英伦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多款车型的最新报价。其中,包括了7款车型,从SUV到轿车、从家用到商用,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车型和用途需求。以下是吉利英伦汽车的详细报价。吉利嘉际吉利嘉际作为吉利英伦的首款A+级轿车,定位高端大气上档次。该车系共推出5款车型,车型售价区间为10.18-15.28万元。吉利缤瑞吉利缤瑞共推出了4款车
吉利2款新车,解决油混车痛点,年轻人能买得起用得起燃油车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技术封锁的壁垒下,海外车企一边打压自主车企,一边给消费者高价卖车。新能源车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中国速度!丰田承认研发纯电车失败,国产纯电车一路高歌猛进,让海外车企噤若寒蝉。而在日系车企纵横多年的HEV混动领域,吉利汽车拿出智擎技术快刀切进,又划出了一个属于中国汽车制造的新时代。已经
2024-04-30 18:36:29
2024-03-23 10:41:41
2024-03-16 03:29:10
2024-04-12 04:16:58
2023-09-13 23:20:34
2024-04-14 17: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