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03:49:20 | 找车网
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的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排行如下:
一、特斯拉
特斯拉创建于2003年,全球知名豪华电动轿车品牌,以制造纯电动汽车为主。特斯拉于2012年设计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纯电动豪华轿车 Model S,以出众的安全效率、性能优异,续航里程而闻名。
二、蔚来
蔚来汽车创立于2014年,由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联合创建,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8年美国纽交所上市,致力于通过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三、比亚迪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拥有行业领先的汽车电池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
四、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国内知名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是融合前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于2020年美国纽交所上市,出色的科技和设计为产品基因,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五、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公司,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专注于用科技改变出行,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6月理想汽车发布家庭智能SUV理想L9,是国内新能源SUV市场领先者。
六、宝马
宝马创始于1916年德国,是一家百年汽车品牌,以及生产高级轿车为主导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三大品牌。宝马在华主要热销的轿车车型有5系、3系、1系等。
七、埃安
埃安AION成立于2017年,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目前拥有AionLX、AionV、Aion S、Aion Y等产品。
八、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创立于2018年,隶属合众新能源汽车集团,以”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为品牌愿景,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打造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以用户需求为本,并将前瞻科技融入当下,着眼于自在出行的新潮科技。
九、极氪
极氪是吉利汽车旗下纯电高端品牌,品牌定位是潮流科技品牌,极氪是一家以智能化、 数字化、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以领先科技、创新模式引领,聚焦智能电动出行前瞻技术的研发,以科技共创潮流生活,为用户创造极致体验。
十、AITO
AITO汽车是由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已推出豪华智能电驱SUV问界M5和大型电动SUV问界M7,赛力斯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开发与生产,是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的新能源车企,拥有多项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专利。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中国电动汽车十大名牌是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
1、比亚迪
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特斯拉
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洛阿托。
3、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通用五菱,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制造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
4、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5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
5、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全资新能源汽车子公司,2021年3月9日,广汽回应与华为的合作问题时称,华为是埃安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从2019年就开始联合打造新技术。
6、小鹏汽车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鹏汽车,是一家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公司,于2014年成立,总部位于广州。
7、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是一家集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汽车公司,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1996年10月31日注册成立公司,同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8、吉利汽车
吉利新能源汽车帝豪EV基本保持了汽油版车型的外观设计,而前进气格栅采用了吉利家族全新的回字形设计。
9、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让高品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10、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为一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新能源汽车前十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长城欧拉、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134%。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连续7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需求拉动的新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大好局面。
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占比也稳步攀升。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已经趋于白热化。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普通消费者是受益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对于行业来说,则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短时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前十名品牌位次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随着集度等新造车玩家的量产交付,相信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一定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目前集度等发布的ROBO-01来看,是有希望打破最短时间内销量过万乃至过十万的记录的。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下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
1、特斯拉。
特斯拉无论是在续航还是电池技术上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很多品牌是无法与之抗衡。之所以特斯拉续航那么大是因为特斯拉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另一些新能源车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的容量更大。
2、比亚迪。
说到新能源,必提比亚迪,旗下大部分车型都是采用插电式混动或者纯电动,由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还是比较先进,一直都在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车型,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品牌里比较靠前。
3、北汽新能源。
与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几十万款相比,北汽的补贴新能源车型非常接近大众。
4、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顺势推出了热度极高的”五菱宏光MINIEV”,这款车一经上市就在新能源市场上炸开了锅,曾连续9个月夺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甚至一度碾压特斯拉 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
5、吉利。
吉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时间要比比亚迪晚得多,由于技术比较丰富,得益于收购沃尔沃的技术优势,有望后来居上。
6、长城汽车。
说到长城,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影响可能还停留在燃油车层面,但长城旗下的魏派WEY、欧拉等子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其中像WEY摩卡、WEY玛奇朵、欧拉好猫、欧拉黑猫等车型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有着不错的销量和口碑。
7、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原名为”广汽新能源”,是广汽集团在2017年推出的全新子品牌,该品牌旗下车型采用了广汽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该技术体现了广汽埃安电池安全的最高技术水平。
8、宝马。
苹果有i7,宝马有i8、i3等,宝马作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也顺势推出了X1、X5和7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BMW可以说是当前合资豪华品牌中新能源产品本土化最为积极的品牌。
9、长安。
长安CS75、逸动等车型都是长安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作,大量应用车身轻量化技术、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先进的CRBS高效能量回收系统,每公里仅需015度电,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10、上汽荣威。
荣威RX5、RX3与i6等车型凭借着出色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配置功能赢得过大年轻群体的欢迎,还被誉为是斜杠青年们的首选座驾,同时也推出了ei6、e550、eRX5与ERX5等新能源车型,并在新能演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项目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近期,各地建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园”的消息不绝于耳,并且项目投入都是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手笔。与此同时,相关汽车企业也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期抢占先机。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表示,新能源汽车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汽车普及过程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战略性意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张进华认为,随着关键技术的进步、使用环境的成熟及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13-2015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政策发力
据了解,从2009年”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201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首先,国家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张进华认为,该规划可以看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宣言”,统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目标和工程,引导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其次,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科技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产生了重大作用。国家每年拿出40亿元,集中重点支持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第三,”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在25个示范城市得到一定规模示范运行,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公交混合动力系统有3-5个系统基本成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拥有较完整传统汽车产业的地区在新能源汽车试点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也让相关地方政府看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机遇,并希望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找车网
各地积极响应
专家表示,由于相关政策的逐渐落实,地方政府正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
2013年1月底,总投资70亿元的润峰电动及液化天然气汽车研发制造项目在山东省微山县签约。该项目由润峰集团、华泰集团共同投资,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是山东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与此同时,山东省内一批新项目正加速推进。时风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的20万辆小型纯电动汽车项目、济南宝雅德州分公司一期投资11亿元的10万辆电动车项目、潍坊瑞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10万辆电动车项目、潍坊威能公司投资6亿元的7亿安时锂动力电池项目等陆续建成投产;比德文投资15亿元的15万辆电动车项目正加快推进,将于2013年竣工投产。按照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对省内2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统计,2012年山东省共生产新能源汽车8.67万辆,同比增长27.13%。其中,生产客车281辆、混合动力客车519辆、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8.33万辆。
2013年1月上旬,在海南省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海南省高调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包括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100亿元,投放新能源汽车1万辆,打造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国际示范岛”,建设从电池、配件到整车、物流、保险、维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把海口建成国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开发、制造、试验、检测中心。
在政策引导和需求引擎拉动下,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海南省科技厅厅长王路表示,”十二五”期间,海南将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在北部、西部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形成海口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布局体系,把海口作为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制造中心和试验检测中心基地。同时,在海口、三亚的公交、出租车、租赁以及公用领域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力争建设一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岛。
2012年12月底,河北省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河北省3年内将形成5000辆纯电动汽车、汽车生产能力,培育3-5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骨干企业,到2020年形成10万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
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河北省将重点打造保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石家庄电动汽车、邢台电动汽车、唐山曹妃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衡水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邯郸动力电池等六大产业基地。
跨国企业抢滩布局
在传统内燃机技术面临挑战以及新能源技术逐渐占据产业舆论话语权的情况下,跨国汽车企业并不满足于通过传统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掘金的现状,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来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2012年5月初,总投资达5.18亿元的神龙新研发中心破土动工。该研发中心共包括整车、发动机和综合3项试验项目,2013年4月正式投用。届时,神龙汽车将具备实施整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化、质量改进的试验能力。其中,新研发中心打造的新能源实验室,将为多款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提供技术支持。神龙汽车是法国标致雪铁龙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的汽车生产企业。
2012年11月底,通用汽车宣布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二期在上海落成。通用汽车表示,希望利用目前中国工程技术人才的供应优势带动企业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研发。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由前瞻设计中心、通用汽车中国研发部、车辆和动力总成工程实验以及安吉星实验室等共同组成,主要涵盖电池、轻量化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发动机与变速箱以及车联网的驾驶体验等5个重点创新领域。
2012年12月初,韩国汽车集团全球第六大研发中心————中国研发中心落户山东烟台,该中心将承担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任务。
专家表示,我国虽然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取得很大进步,但部分领域发展滞后,关键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整车企业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重点,已经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动力系统匹配与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总体上由样车开发进入量产车开发的阶段,但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可靠性和工程化能力上仍落后于国外先进产品。
加快创新突破难点最重要
张进华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环境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是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大大降低,并会继续降低;二是随着示范运营的推广,更多汽车企业的相关产品将投入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三是相关行业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多元化探索,不管是整车销售、整车租赁、电池租赁,还是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做出有益探索;四是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也让新能源汽车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广州、上海先后出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不再采取摇号、拍卖,有效营造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推动企业和地方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设施。
王秉刚表示,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度过艰难的导入期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必须以更加求实的态度,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努力,一步一步往前走,需要坚持与耐心。
王秉刚认为,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为之制定了专门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关注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进展,特别是对纯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电池比能量的水平决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水平,谁掌握了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纯电动汽车的未来。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研发力量并不强,还很分散,电池产业盲目低水平投资建设加剧了人才的分散。要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有正确有力的措施。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高志前表示,相关省应积极协调或联合编制新能源汽车区域性发展规划,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协同发展;培育发展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工作应重点解决技术标准特别是安全标准,以及商业模式和服务规范等问题;探索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创新政策,支持政策要避免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要有利于促进相关企业进行创新,以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一张从北美、欧洲到中东的新能源汽车铁幕正在拉下!铁幕的对象都指向中国新能源汽车。
12月9日,土耳其贸易部颁布电动汽车进口新规则,要求今后向土耳其出口电动汽车的公司必须在该国拥有至少140家授权服务站,均匀分布在土耳其全国。另外,每个电动车品牌还需要开设一个电话服务中心。相关
厂商
必须在12月底前遵守上述规定,否则产品将无法出口到土耳其。
此举意在打压中国新能源车企,保护土耳其本土汽车制造商
TOGG
。在此之前,土耳其已对从中国进口的
纯电动
汽车征收40%额外关税。目前,土耳其每年可以生产150万辆汽车,其中有70%至80%会出口到海外,主要是欧洲。欧盟与土耳其签署了关税同盟贸易协议。土耳其正在追随欧洲的无碳计划,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生产中心,并以此提升其工业竞争力。
12月1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电动车补贴的新规定,详细说明了电动车如何有资格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美国规定从2024年开始,符合减免条件的新能源车,不能含有“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从2025年起,车辆不能含有“由这些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产”。
美国将“受关注外国实体”定义为由朝鲜、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拥有、控制或管辖的任何公司,但明显主要目标是中国。美国国家矿业协会发言人伯恩斯坦对新规表示“欢迎”,声称这是“解决中国在电动车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一步”。
10月4日,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表示调查结束后开始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就在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不久,包括
宝马
集团在内多家欧洲车企参加东京车展期间受到媒体采访,争相询问欧洲车企如何对在华汽车业务与全球业务进行根本性的供应链、产品技术与研发切割。
更早时间,包括
本田
、
铃木
、
马自达
在内多家日韩车企已经开始对中国市场业务进行调整。按照“中国是中国,全球是全球”思路,部分车企作出中国零部件产业仅供应中国市场的规划,试图将发展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围堵起来。
新能源汽车诱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自2021年11月美国陆续出台《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法案开始,这些法案都包含了歧视性的电动汽车补贴条款,目的就是刺激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发展,并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以《通胀削减法案》为例,美国政府将对清洁能源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投资和税收抵免,但这些补贴针对的是只向购买美国及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国组装、制造的电动车提供税收抵免。
今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10月4日,欧盟正式启动这一项针对调查,表示有“充足证据”证明中国存在可能损害欧盟产业的电动汽车补贴。
欧盟表示,此次调查对象是产自中国的9座及以下
纯电动
乘用车,调查期限覆盖范围横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事实上,欧盟的此项调查不仅涉及到中国品牌获得的(补贴)支持,还会调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欧洲和其他国际品牌。这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
特斯拉
、
大众
和宝马汽车等品牌,出口到欧洲的车型都要被征收进口税。报道称,欧盟的调查必须在13个月内完成,但欧盟可以从当天开始征收9个月的临时反补贴税。
12月9日消息称,土耳其贸易部对向该国出口电动汽车的公司颁布了新规,规定内容显示,向土耳其出口电动汽车的公司必须在该国拥有至少140家授权服务站,且均匀分布在土耳其全国。另外,每个电动车品牌还需要开设一个电话服务中心。新规要求,相关
厂商
必须在本月底之前遵守法令,但这对很多车企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需指出的是,与土耳其有自由贸易协定的欧盟国家进口的产品不受该法令的约束。因此,外媒认为,土耳其制定的繁琐的要求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车企。目前,一些
厂商
正在寻求修改或至少推迟实施规定,避免严格监管造成太大破坏。
根据汽车经销商和出行协会(ODMD)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向土耳其出口了价值1.84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几乎是2022年全年的两倍。今年早些时候,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了40%的关税,将总关税税率提高到50%。
目前,中国已经连续8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全球6成以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接受汽车十三行采访时表示,西方欧美市场作为老牌车企的发源地,有着丰厚的品牌技术积累,但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加剧,汽车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这一轮的主动权在中国。欧美市场在恐慌中国车企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害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背后的产业链影响。
限制中国电动车理由不一,但本质相同
今年8月,一位中国智库论坛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会让一些国家担忧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它们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试图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本国市场的份额。该专家认为,所谓的“国家安全”只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用行政手段人为破坏产业链的一种借口。这种人为干扰市场经济、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损人不利己,并不利于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继去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后,今年12月初,美国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中国人工智能算力新型芯片实行禁售规则。受此影响,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需要承诺所有程序均遵循美国商务部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以确保不违反出口管制。对此,商务部发言人称,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华滥用出口管制、限制双向投资等措施,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事实上,美国不止针对中国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日本汽车凭借油耗经济性快速实现对美国市场份额占领,从而导致美国汽车产品市占比不断下滑。1981年,美国与日本达成第一份协议,把日本每年向美国的汽车出口量限制在168万辆,1984到1985年又把总数修正到185万辆,直到1985年美国允许日本不再执行这一协议。这便是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遭遇“自愿出口限制”条令。
作为全球汽车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欧洲,在面对中国电动车新兴势力崛起时,也在担心失去传统地位。今年10月4日,欧盟宣布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认为:“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我们必须对我们面临的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
针对欧盟以维护公平为借口启动调查,汽车十三行就欧盟所关注的所谓中国电动汽车补贴一事梳理发现,其实最早起于2009年,国家启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据公开资料显示,13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补贴超过2000亿元,获得过补贴的新能源车累计超300万辆。但这些补贴都是在政策孵化期,大部分市场都是在中国。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结束补贴。因此,对于欧盟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一事,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价格没有本质上的关联,根本站不住脚。
除了以所谓的公平为借口实现对中国电动车打压外,欧盟还拿出了所谓的环保理由。今年8月,欧盟生效了《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新电池法》规定,要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数字电池护照,并要求报废的旧电池必须运回汽车生产地进行回收处理。在专家看来,这一措施无疑是增加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成本,也可以看作是针对中国的一种限制措施。
与此前增加关税相比,土耳其此次以催熟“售后产业链”为借口“拦截”电动汽车进口。根据要求,相关
厂商
要在12月底之前遵守上述规定,否则将无法进口到土耳其。这一行为看起来颇具“刁难”味道。汽车咨询公司EBS首席执行官埃罗尔·沙欣(Erol Sahin)指出,“这些规定太严格,没有一个品牌能够符合这一规定。其最大的麻烦在于,它要求进口商自己建立服务站,这将会让他们与授权第三方服务商的交易变得复杂化。”
比亚迪
土耳其公司总经理伊斯梅尔·埃尔古纳(Ismail Ergun)直言,“如果该规定按计划实施,进口产品可能需在边境等待数月。”分销中国
上汽集团
旗下
名爵
品牌的汽车经销商Dogan Trend Otomotiv首席执行官卡根·达格特金(Kagan Dagtekin)也表示,土耳其应考虑竞争法规,并公平对待现有经销商体系。
电动汽车区域发展模式显现 中国车企出海应该多想办法
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首次超过40万亿人民币大关,相比去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强国。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固有的其他领域偏见,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首当其冲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跨国车企不仅逐步丧失在华汽车市场份额,并且在海外受到中国电动汽车产品的严重挑战。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为5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23%。海关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汽车出口476.2万辆,同比增长59.8%,出口金额达927亿美元。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21%,占乘用车出口量的23.5%。其中
纯电动
占新能源出口量的89%,A0+A00级
纯电动
汽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量的53%。
在他国汽车产业看来,中国这块“肥肉”既难以割舍,也十分具备危险。因此,跨国车企对待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有不同应对措施。
第一类,以
奔驰
、宝马、大众汽车集团为代表的在华市场份额较大跨国车企。一方面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则,制定中国研发新模式,通过合作、购买、入股形式保持部分竞争力。另一方面,尽快切割中国汽车产业链,控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借助其造车基础,从而保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这类车企会加大欧洲、美国等地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尽快摆脱中国一个战略要地的风险。
第二类,以
丰田
、现代为代表的在华市场逐渐萎缩的跨国车企。规模和体量较小的日韩车企直接表示退出中国国产,直击以进口方式维持中国生意。规模迅速萎缩的本田、马自达等车企,明确表态将动力等关键零部件与中国合资企业切割,不会出口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具备一定体量的丰田等车企一方面尝试按照中国电动车规则小投入、慢产出发展,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按照既定战略发展其他驱动能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05-21 00:31:51
2024-03-15 02:55:34
2024-05-16 20:43:59
2024-03-23 10:41:41
2023-09-13 23:20:34
2024-05-11 02: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