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3 09:35:36 | 找车网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
a
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整车材料、底盘方面都开始使用轻量化材料,比如某些后驱车型采用了碳纤维传动轴,一些高端车全车采用碳纤维覆盖件,也有一些车型使用了相比于刚才更轻的合金悬挂等等,所以很多车型的整体重量都在不断下滑!找车网
说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离不开历史发展的追溯,离不开自主品牌汽车人多年不断的努力,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力支持。汽车的设计制造就离不开这几部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体结构设计等几大方面。
b
国产车比合资车重的问题还是在于厂商的问题,车体结构设计,车饰的选材,目前还是以综合性的降低成本为主,很多一些高成本的配件并不在预算范围,因为大部分选材均为节优够用为主,并不像一些合资车的选材会优中选优的去考虑,合资车体系完备,可以用更低的配套成本去选择更优一级的配套产品。
车重良心论只是更隐晦一点的铁皮党。真正汽车减重问题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事。它所涉及到的结构减重并非是静态刚性强度问题,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结构减重牵扯到部件材料的动态抗扭,抗拉以及共振,耐疲劳,温度耐腐蚀等诸多问题。奔驰的铝换钢,大众的后悬挂就是因为盲目减配导致的问题。
c
大伙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国产车与合资车的碰撞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国产车“完胜”,于是大伙都会认为国产车车重、皮硬安全,但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哈。因为碰撞瞬间,它与二者之间的碰撞角度及本身的车身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谁重谁安全!不过可以自豪的是,国产车对于碰撞安全这块是比较注重的,大部分国产车企都拥有自己的碰撞试验室!
为啥国产车发动机有盖板,合资却很少见,内行人说了实话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车子的细节部分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比如车子的发动机盖板。发动机盖板是指位于发动机罩内部的一块遮板,它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其它设备不被发动机喷发出来的热空气和鼓风机吸入的灰尘所污染,也可以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密闭性。然而我们发现,国产车的发动机盖板看起来比较厚,而合资车却很少有发动机盖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国产车设计的理念有关。国产车虽然在品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零部件设计上,经常会采用大众化的设计理念,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在发动机盖板这一块,国产车的生产商往往会将取用成品或者其他汽车配件进行改进,以此来达成发动机罩的封闭目的。因此国产车发动机盖板相对较厚,这也是为了方便改装和维修时,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操作。
对于合资车来讲,这一块设计理念则与国产车有所不同。合资车的生产商普遍更注重原厂设计,他们往往会采用较为专业的设计方法,在设计生产时也更加注重细节。虽然合资车的发动机罩看起来没有国产车那么厚重,但在设计的过程中,生产商都会尽可能地去掉与所有配件和遮板不必要的空隙,以此来达到较好的整体外观和通风效果。另外,在生产合资车时,生产商也会考虑更多的气动学因素以及发动机噪音等问题。这导致我们很难看到合资车上有发动机盖板。
综上所述
国产车发动机盖板厚重是为了方便改装和维修,而合资车往往会采用更加注重细节和专业性的设计,并考虑到气动学因素等相关问题,因此往往没有发动机盖板。在选择汽车时,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车型。
国产车和合资车是目前 汽车 市场上的两大主力,能够在国内市场立足的合资品牌,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国外 汽车 品牌,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车企,它们的技术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相比之下,国产车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前期发展也比较慢,所以技术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
就拿发动机技术来说,国内自称掌握发动机技术的车企有很多,但算得上技术成熟的其实少之又少,一圈数下来,也就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车企在发动机技术上还有些造诣。这几家头部车企的发动机可靠性都还不错,但油耗普遍偏高,这是公认的事实。而合资品牌几乎都有着较为成熟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即便是很多人觉得不行的韩系车(现代起亚),同样也掌握了小排量、大排量、纯电、混动、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的动力技术。
相比于发动机技术,国产车在变速箱方面的短板要更加明显,目前国内拥有变速箱技术的车企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都选择从技术门槛较低的双离合下手,至今没有一台优秀的AT变速箱,大多数车企都高度依赖爱信、采埃孚、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国外供应商。合资品牌方面,能够研发变速箱的车企非常多,就拿本田来说,它的CVT、双离合以及AT变速箱均是行业领先水平,把所有国产车的变速箱技术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本田。
再者是底盘调校,底盘调校是最考验车企造车功底的,它在短时内很难实现突破,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也是国产车最欠缺的。为了解决底盘调校经验不足的问题,国内主流车企基本都是请国外的团队来负责底盘调校的,比如比亚迪就请了奔驰团队来进行底盘调校。合资车的底盘调校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标致雪铁龙能够将非独立悬架调教得比独立悬架更加出色,这显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上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当然,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差距,不仅只是三大件,还包括动力系统的匹配、四驱技术、整车耐用度、一体化程度、品牌附加值等等。很多人可能会说了,国产车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内饰设计、功能配置、车载互联网等等,但这些优势基本都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国产车起步晚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国外 汽车 品牌有着上百年的技术沉淀,国产车二三十年想要赶上根本不可能。
正视差距并不丢人,承认合资车比国产车优秀也不是崇洋媚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产车,国产车在近些年的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一些优秀的国产车品牌,比如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等,虽然它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合资车的高度,但它们从未停止研发的脚步,技术实力快速增长,它们都是国产车未来的希望。
怎样分别国产,合资汽车合资车合资车主要是指进口品牌在国内设计生产或组装的车。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三类国产合资车。一类是由合资公司针对中国市场专门设计生产的车型。如上海大众推出的朗逸、郎行、朗境系列。一类称为全组装生产,进口的都是散件,到国内组装。目前在国内有发动机厂、变速箱厂的合资公司基本都是全组装生产。如大众帕萨特、迈腾等。一类称为半组装生产,有些部分是以总成进口的方式在国内组装。目前奔驰都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a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
为什么同级别的合资车比国产车价为什么同级别的合资车比国产车价格高,而国产车配置却丰富的多?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在选车时曾经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明明是同一个级别的车,可是合资车却比国产车价格要高,更奇怪的是国产车的配置还更多一些。难道真的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吗?第一点大家一定都会想到,那就是进口税这个问题。合资车有的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时自然而然的,所有东西进口到国内以后
一辆国产车亏2万,一辆合资车赚7万?躺着赚钱就得了如今国内车企有上百家,但是以我们生活中所见的来看,在街上的品牌也就那寥寥十几个。其中很大一部分自主品牌的可见率并不高,甚至比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更罕见。然而,并不是所有自主车企都依仗着靠自己卖车赚钱,合资车企的存在,其实就是将一部分利润划分给了自主车企。我们结合车企财报来看,到底自主品牌有多依赖合资车企。在今年3月底,北汽公布了其20
同级合资车用的轮胎都比国产车小,这是为什么?在谈到中国制造的汽车时,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它们非常划算。所有的配置,只有在豪华车也可以看到在国内汽车,如显示器或换档杆等。可以说,如果你改变了国产汽车的标志,你可能真的分不清它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相信许多中国制造的汽车的车主在驾驶了四五年之后,已经准备好更换他们的轮胎了。这一次,他们发现中国制造汽车的好轮胎一开始似乎是个陷阱。她说,你需要花很多
7座是国产车省油还是合资车省油七座十万左右的车,合资车里面好像没有吧,这样条件的车,应该是国产车存在。合资车和国产车相比,还是略微省一点油的,因为合资车几乎都是比国产车轻的,造车用料没有国产车实在,这个价位的合资车,内饰基本都是塑料压型的,而国产车用料就实在多了,所以,比较重一些,油耗自然也就大了一些,初中我们都学过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相信科学,没错的。国产车排量那么小,为啥却比一些
实现超越普通合资车的国产车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地位之争,是车市历来绕不开的话题。以前人们纠结于国产车是不是合资车的对手,能不能媲美合资车,现如今随着一众标榜高端豪华的品牌相继登场,消费者思考的问题又变成了,国产车有没有超越合资车?赶超合资车可以说是每个国产品牌的梦想,毕竟一顶“国产车不如合资车”的帽子扣得太久了,而最早提出国产高端,真正想和合资车型掰手腕的,是领克和WEY。(观致没成功
国产车在轿车领域还能超越合资车?国产车在轿车领域还能超越合资车?不管是轿车领域还是SUV行业,近些年国产车的身影都异常活跃。SUV更是到了巅峰,销量前十近一半以上的名单,都被自主品牌牢牢把控,合资很难翻腾起浪花。而在轿车领域,国产车也能跻身前十,虽然占比不高,但地位一直在提升。SUV市场大盘已稳住,将来轿车领域能否超越合资车?以国产车整体的角度来说,是有可能的,但对这个品牌来说,并不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11 21:09:44
2023-09-01 06:29:42
2023-07-11 00:10:34
2023-10-03 1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