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0:49:37 | 找车网
作为
smart
给全球“成年儿童”的礼物,smart精灵#3在6月1日正式上市。smart品牌全面电动化的第二款车型,这次共推出了4款新车,除了限量1999台、定价28.99万的BRABUS性能版,单电机、续航555km的Pro+版只需20.99万元,而0-100kph加速4.3秒的
Pulse
四驱版指导价是23.99万,顶配Premium版同样采用单电机、0-100kph加速5.4秒,CLTC续航增加到580km,价格是25.59万元。
此前驾仕派已经参与了smart精灵#3的全球首试,除了在驾乘体验上的全面运动化改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惊”。
我以往smart会像大多数车企那样,只是在原有车型基础上调整车顶弧线压低高度,最多变更一下A、B、C柱的角度,但精灵#3却和smart精灵#1大相径庭。无论是弓形车顶、机盖、翼子板、车门,还是前后尾灯都截然不同,可以说除了外后视镜两车几乎找不到共用部件,所以smart精灵#3的制造成本绝对不低——其实从尺寸上也可以看出端倪,精灵#3除了风阻系数从0.29Cd降低到0.27Cd,车身长度4.4米、宽度1844mm,轴距也是紧凑型标准的2785mm,都超过了smart精灵#1的规格。
当然,在车内部分smart没有过于铺张,布局和细节大体上遵循了smart精灵#1的T型灵动座舱模板,包括高成本的渐变式INS德国进口膜片工艺也得到延续。
当然作为更加运动化的车型,精灵#3还是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在同样8155芯片的12.8英寸悬浮中控屏上,“灵感星球”samrt OS系统的虚拟助手形象,就从乖巧的小狐狸变成了更有激情的猎豹。此外,AMG风格的三个中央圆形空调出风口、一体式运动座椅、多功能运动方向盘都是smart精灵#3的标配。
虽然有着改头换面的形象,但smart精灵#3的价格并没有大幅提升——毕竟
宝马X4
比X3贵了16%、
奥迪Q3 Sportback
也要多花1万多块,但精灵#3和精灵#1同等级车型相比,Pro+续航增加20km、0-100kph加速快1.3秒,多了前排手机无线充电和行车记录仪,同时也升级245/45 R19轮胎和后轮盘式刹车,还标配并线辅助、后碰撞预警、倒车车侧预警、自动变道辅助、开门预警和前排中间气囊,虽然没有后排座椅前后及靠背调节,少了64色氛围灯、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感应雨刮、分区空调和车顶行李架,但考虑到车价只增加700块,我认为20万购车预算的朋友选smart精灵#3绝对超值。
smart精灵#3的Pulse版本看起来比精灵#1贵了1万多元,但这大部分成本都在双电机上,并让它的0-100kph加速达到惊人的4.3秒,不过续航也缩减到520km的CLTC成绩。而smart精灵#3的Premium版与精灵#1差价和Pulse版一样,配置却并没有增加太多。
至于金字塔尖的BRABUS版本,smart精灵#3同样是贵了1.09万,除了后碰撞预警、前排中间气囊、245/45 R19轮胎、座椅通风、行车记录仪和通风盘后制动,还换回了3.6秒的0-100kph加速和模拟声浪。
总结来看,如果只是喜欢轿跑SUV的风格,选择最低配的smart精灵#3 Pro+足以满足使用体验,毕竟Pulse版的双电机、自动泊车、隐私玻璃、发光LOGO、照地灯、门把手照明、流光粒子格栅、感应雨刷、真皮座椅、64色氛围灯、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双区热泵N95香氛空调、10英寸HUD,以及23个硬件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3万元的差价面前值不值因人而异。
如果对于性能有期待的话,Pulse的smart精灵#3则优于顶配Premium,虽然没有13扬声器的Beats音响、矩阵大灯、自适应远近光,续航能力也相差60km,但仅是加速体验上的区别,就足以打动追求快感的人群。
至于BRABUS版本的smart精灵#3,向来是给极致性能爱好者的礼物,它不但配置拉满,增加Alcantara内饰、包围件等运动化造型,底盘悬架和动力输出也完全拥有不同调试风格,直接对标
MINI JCW
,如果预算宽裕到无视它和Pulse版的5万元差价的话,那smart精灵#3 BRABUS能给到你物有所值的体验。
这时你也许还有一个问题,同样来自SEA浩瀚架构,smart精灵#3和
极氪
X是相爱相杀的队友吗?从观感上看,我认为精灵#3已经和极氪X做出了明确的区隔,这样的差异不仅停留在smart品牌从1998年开启的历史印记、
smart roadster
的精神传承,同样也是
奔驰
团队在设计理念上大相径庭的结果。对于追求时髦的年轻人来说,极氪X确实更有噱头,但如果看重长久的体验,我想smart精灵#3不会让人失望。
驾仕总结:
作为smart家族全新轿跑SUV,smart精灵#3在个性化精品电动车的领域已经占据先机,尤其是
大众
甲壳虫
停产、
菲亚特500e
远离中国、
MINI
电动化迟到的时刻,smart已经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求自我的唯一图腾。
虽然以目前新能源市场内卷的趋势来看,20.99万起步的价格让smart精灵#3成为爆款存在难度,但回想过去的smart乃至MINI、甲壳虫,也都不是主流车型,可依然能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也许这才是汽车文化存在的意义。
能让更多人理解、接受smart,将是smart精灵#3的使命。
文|Louis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当看到
smart
公布5月销量数据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魔幻,似曾相识的感觉回来了。
大概意思是,5月新车在国内交付了2624辆,相比4月的数据下滑了一些,而下滑的原因则是因为需要加大产能中分配给欧洲的数字比例,这样的事儿其实
特斯拉
也做过,而且不止一次,有段时间出口全球范围的
Model 3
全部是
上海
工厂供应,直接导致分配给中国的产能掉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比例。
smart在这段时间还有个大事儿也会影响到产能的分配,那就是万众瞩目的smart精灵#3上市了,即便内部再怎么努力挖潜,产能爬坡都要过程,还得分配一定的工时去给到新车,但就目前大家对smart精灵#3的反馈来看,短暂的蛰伏必然会迎来强劲的反弹,主要还是这台指导价售价20.99万-28.99万元的新能源小型SUV的产品力的确太高了。
更低趴了,也更强了
有人一直在寻找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咖啡,有人一直在寻找更适合中国宝宝的新能源车,如果说smart#1已经初窥端倪,那么smart#3则是真正找到了销量密码。
精灵#1还是带有更多传统可爱的味道,那么精灵#3则是彻彻底底的运动与家用的结合,它的车身设计风格会让人有点儿看到
奔驰GLA
的感觉,车身在视觉上更加低矮,尺寸则来得更加符合家用的需求,长宽高分别是 4400 ( 4542 ) mm/1844mm/1556mm,轴距为2785mm,虽然定型算是小型SUV,但其实尺寸已经摸到了紧凑型SUV的边缘。
论个性,它没问题,论实用,它再次突破,更是进一步减少了一个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的短板,短板更少,长板更多,自然就可以获得顾客更多的信任,再加上它是一台smart,所以可以让顾客更加信任。
只要客户能够喜欢这个造型,喜欢这个品牌,那么给他犹豫和推倒自己决定的可能性就会更加少,这其实也是抓住了销售的本质,给客户更少但是更核心的正向反馈,商业环境中的操作方式包括且不限于调整战略、优化产品、重整供应链或者干脆推倒重来,从而让产品焕发第二次青春。
同时,为了消费者依然有非常smart的个性化选项,新车将会提供9种车身颜色、15种外饰颜色组合、5种内饰主题、4种轮毂样式,你可以轻松订制出一台属于自己审美风格的新车,然后再加上一些特别的拉花,让自己的爱车更加吸睛。
更何况,新车前脸的贯穿式灯带以及带有发光元素的渐变式下格栅设计会显得很精神,此外还会推出高性能的BRABUS版车型,性能范儿更足。
车身侧面有比较多的
奔驰
的味道,造型就显得比较修长了,车窗线和轮眉有特别进行了黑化处理,门把手也采用隐藏式来降低风阻,花瓣样式的五幅轮毂显得比较有潮流感,看到它的时候,我已经想到了好几种DIY的轻度改装方式。
车尾则是当下流行的贯穿造型,下包围部分会有很大面积的黑色饰板,而且新车采用了溜背式设计,让新车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宽扁和低趴,另外在B柱的位置,同样贴心地提供了特别的标签“Styled by奔驰LOGO”,特别讨巧。
更舒服了,也更爽快了
采用了溜背,smart精灵#3也给内部留足了空间,设计师在空间利用率方面的水准,可以说还是有传承的。
整体的布局则和之前的产品保持了一样的风格,质感不错,时尚度也可以。其中,9.2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12.8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能提供比较不错的信息显示,车机内置smart OS全场景数字生态车机系统,芯片则是8155,做到了全系标配,在功能和流畅度上都有出色的发挥,还有猎豹形象的精灵助手,亲和力很强。
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上的车机系统,从12年左右车联网概念的提出,随即近10年的尝试和试错下来,究竟怎样的车机系统是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基本上立足本土化研发的品牌都做得不差,我近期试驾体验的绝大多数车型在这一方面,都表现出了挺不错的水准,科技以及更多的技术积累的确改变了生态,这或许也是中国汽车人能够自豪的地方之一。
材质方面则是大量的软性材质包裹,体现出足够的高级感,而且还采用撞色设计以及相同处理的缝线,搭配一体式运动座椅,座椅头枕则是smart的专属标识,还有一些铆钉元素点缀,很多人将之称为运动轻奢风,此外,储物格的开口、杯架后方的亮银色饰条边缘都是延续了smart一贯的思路,会更多的贴合奔驰的感官,怎么看都很舒服。
在关键的动力和续航方面,新车的普通版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200kW,而双电机车型增加了一个115kW的前电机,最大功率315kW,百公里加速来到非常出色的3.6s。
全系标配的三元锂电池组容量相同,都是66kWh,能量密度达到了184.4Wh/kg。续航则是各不相同,Pro+版的CLTC续航为555km,
Pulse
四驱版的CLTC续航为520km,Premium版的续航为580km,而BRABUS版的续航也是520km,如果按照用车习惯来说,并不一定要上四驱版,Pro+版的表现已经足够可以支持日常通勤,毕竟电池都一样,也不存在高配电池更大,续航更长的情况。
而且精灵#3的入门配置也很不错,即便是入门版也会提供包括L2级驾驶辅助功能、360度全景影像和对外放电功能,所以还不如把钱省下来,把心思花在如何让这台smart打扮得更加“smart”上面。
最后一句
这其实也是我比较保守的思路作祟吧,在当前的情况下,消费还是要消费的,但并不一定要为溢价过高的配置买单,刚好smart精灵#3是个基础配置就很棒的产品,最吸引的人是设计,此外在功能上与同级别产品相比也在伯仲之间。
从精灵#1的表现来看,其实中国的消费者也还是很认可这套逻辑的,而smart相比其他的产品来说,它的优势在于在欧洲市场有更大的底蕴。
从目前反馈回归的媒体评论和消费者体验来看,大家对更大一点儿的smart都是持正向的评价,那么smart如果能够利用好中国在电动车层面的先发优势和供应链配套优势,同时利用好smart在欧美市场上销售渠道和长久的口碑,必然会在出海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这也让smart品牌获得了两方面的优势,双管齐下,实现双渠道的产品输出,最后需要纠结的就是产能的调配,当然在这方面,smart品牌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尝试,毕竟特斯拉也是几经纠结才在产能分配上找到不错的权衡嘛。
最终在电气化赛道上脱颖而出,法宝是更多的渠道建设,而不是只靠在内卷这一条赛道上找寻出路,当然,smart是一个比对手们更有底蕴但又很卷的产品,在战略上天生就领先了一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零零柒车邦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升以及相关充电设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
发现
相比传统燃油车而言,新能源纯电车在代步通勤方面有着省钱、灵活、省心等更多优势。无论是增购还是换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考虑购买一台新能源电车,而按照价格顺序怕排列,在20万元价位附近我们挑出了几款关注度较高的车型,看看哪台你更喜欢。
上汽大众ID.3
官方指导价:14.9888-18.5288万元
推荐车型:上汽大众ID.3 Pro极智版
作为
大众
MEB平台诞生的第一款车,ID.3在欧洲市场面世比ID.4更早,在国内则反了过来。同时作为典型的欧洲小车,ID.3取得了十分不错的销量,那么ID.3能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吗?
外观方面,
大众
给这台车的定位会更为年轻化,所以ID.3在外观上有了大多阔斧的改变。无论是配色、线条还是这种圆润的感觉,会是潮流人士的心头草。前脸横向发光灯带贯穿连接两侧大灯,点亮后勾勒出简洁干练的轮廓造型,极具辨识度。
这组大灯不仅造型精致,而且功能也是一应俱全,采用了IQ.Light矩阵式智能LED大灯,其具备自适应远近光、大灯高度自动调节、随动转向辅助等功能,在夜间的行车视野更好。总的来说,ID.3的IQ.Light矩阵式智能LED大灯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齐全的大灯之一了。在过去,我们很难想象在一台20万以内的合资车上能见到如此齐全的灯光配置。
车辆侧面,上汽
大众
ID.3的车身尺寸为4261/1778/1568mm,轴距为2765mm,车身尺寸不大,但轴距却不小,这也意味着在保证车内空间的基础上,理论上会更好停车、开起来也更灵活,再加上后驱布局的车型能设计更大的转向角度,所以掉头也很方便。要知道,这台上汽
大众
ID.3的最小转弯半径只有5米。
s
车辆侧面的造型显得非常动感流畅,这是得益于纯电动平台短前后悬、长轴距的设计理念。
前舱盖饰板与亮黑色全景式天窗、高亮黑后备厢盖连接在一起,塑造出大尺寸高亮黑车顶,视觉上降低车身重心。轮圈尺寸为20英寸,采用了一套颇具动感的低风阻轮圈。
尾部的设计则传承了一些经典的设计元素,譬如ID.3的尾灯大家想必不会陌生,而且带棱带角的尾灯组和后尾部的线条有
大众
经典车型
高尔夫
的味道,不过在配色上会更加大胆。除了实拍车型的黑白撞色,ID.3还可以选择诸如极光绿、赛博黄这样年轻跳脱的颜色,潮流感拉满。
内饰部分,ID.3沿袭ID.系列轻量化的设计理念,首先映入眼帘的5.3英寸液晶仪表与10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安置在简洁的中控台之上。中控台覆盖了大面积的软性材质以及钢琴烤漆面板。其内饰主打的是科技氛围以及时尚感,观感更加年轻,不过并不会像现在许多新能源车那么激进,总体还是符合燃油车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当然,作为新能源车必然是要有一些“高科技”才能拿得出手的,ID.3还配备了一系列好玩实用的高科技功能,例如,AR-HUD、ID.light光语系统、30色氛围灯和、L2驾驶辅助等,AR-HUD在这个级别和价位的车上十分少见,相比普通HUD,AR-HUD有着动态箭头标识,科技感更强。后几项功能也都能提供不错的科技感和实用性,毕竟这个价位需要的是一台精品小车,科技配置也是重要一项。
动力部分,
大众
ID.3采用一款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310牛·米后置驱动电机。电池包也将只有一种容量,为57.3kWh,电量0-80%充电时间只需40分钟。2022款车型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450km,这个数据不算长,也说明了这款小车更偏向于短途城市代步。
不过这里需要提一句,上汽
大众找车网
ID.3的表显预估续航应该是我试驾过这些车型中最为精准的了,这点能让那些担心电车“虚电”的消费者们放心,至少不会突然出现100km表显续航只能跑50km的手忙脚乱。
编辑总结:除了账面参数之外,
大众
ID.3的另一个明显优势在于驾驶感受,这次
大众
终于在电车上拾起了过往的强项。底盘表现给到好评,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挂设计在这个价位绝对少见,再加上后驱的电机,可玩性不错。另外,电池安全也是消费者们的关注点。
大众
ID.3电池组采用了360°无死角电池装甲,用铝冲压装甲和热成型钢梁包裹住电池组,这样可以在多方向撞击下尽量减少电池所受到的冲击,减少起火风险。我身边的两位同事也在近期购入了
大众
ID.3,日常代步省钱、车价不高同时开起来顺手灵活,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喜欢ID.3的地方。
smart精灵#1
官方指导价:18.16-24.50万元
作为专注于城市代步的老牌品牌,
smart
在国内进入新能源时代后也于今年6月带来了他们的首款产品:
smart
精灵#1。和过往的
smart
车型们不同的是,
smart
精灵#1定位于小型纯电SUV,虽然依然保持了较小的身材,但可比以前的车型大不少。
作为
smart
品牌电气化转型后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
smart
精灵#1由梅赛德斯-
奔驰
负责设计,
smart
研发团队主导工程研发,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而来。
外观方面,
smart
精灵#1与此前发布的概念车在造型方面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譬如两侧三角形矩阵大灯相连在一起的贯穿式日行灯、与前脸形成呼应的贯穿式尾灯、悬浮式车顶、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及C柱上精致的品牌Logo等设计元素都得到了保留。
整车的造型属于比较圆润的风格,这点其实今天推荐的三款车型都有着类似的线条设计。分析原因还是因为电动车对于风阻系数的要求较高,同时对于这几台显得小巧的车型来说,圆润的线条也比较容易突出车型灵动的气质。
车身尺寸方面,
smart
精灵#1的长、宽、高分别为4270/1822/1636mm,轴距为2750mm。与
MINI COUNTRYMAN
相差不大。短车身、长轴距也是比较接近“四轮四角”设计,和ID.3一样,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在车内空间上会比同样尺寸的燃油车有着先天优势。轮圈方面,
smart
精灵#1高配车型配备19英寸枪灰色低风阻轮毂,中低配为18英寸。
车尾依旧延续车头设计,同样采用贯穿式尾灯组,点亮后的效果比较炫酷。车尾的底部还加入了上翻的银色饰板进行点缀,颇具跨界元素。
内饰方面,我们其实很明显能看出
奔驰
惯用的设计手法,譬如主副驾均采用环抱式座舱,无论是中控台还是座椅、空调都有着不少类似“胶囊”形状的设计,内外保持了较为统一的风格。9.2英寸全液晶仪表+10英寸抬头显示屏+12.8英寸中控大屏也是当下主流设计。
内饰部分就我体验来看视觉效果确实不错,但在用料上也是由于这种较多亮面设计的原因,中控台区域使用了一些硬塑料,导致当你触摸的时候会感觉到塑料感比较明显。不过
smart
精灵#1的用料其实不算差,除了中控台这一块,其他的像座椅、门板、中控台上方包裹前排乘客腿部常接触的部位使用的都是软质材料。
动力与续航部分,
smart
精灵#1驱动形式为后置后驱,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343N·m。电池组为配备有66kWh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Pro+为535公里、Premium为560公里,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6.7秒。而最近上市的BRABUS性能版由于采用限量销售的模式,咱们这里就不讨论了。从参数来看, " title="smart" data-k
2024-04-30 18:36:29
2024-03-15 02:55:34
2024-05-11 02:59:55
2024-04-05 05:28:02
2024-05-16 20:43:59
2024-04-29 1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