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18:10:51 | 找车网
文|金融街老李
在变革时代下,谁能坚持长期主义,谁就最有可能跑到最后,资本市场是这样,产业也是一样。
2022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供给侧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给整车企业带来了严重困扰,如何应对如此变局,考验各大整车企业的决策智慧。
在汽车行业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3月10日,
长城
汽车在保定发布了“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长城汽车追求确定性,坚持电气化转型,并以长期主义开启了新赛道上的马拉松,得到了二级市场的广泛关注。
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汽车行业如何从技术冷战走向价格热战?长城汽车的主线在哪里?森林生态体系如何成为下一阶段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从技术冷战到价格热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下,能源、交通、通信、电子等领域的技术和成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行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前进,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新年伊始,“降价潮”从燃油车市场蔓延到新能源市场,在媒体的鼓吹下,人心惶惶。但产业的朋友都知道,本轮降价不过是产业变革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因为驱动这一轮燃油车降价潮的关键因素是排放法规,类似当年国五到国六的切换,驱动新能源车降价的关键因素是上游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产业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实际上,作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造车本身就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叠加上当前新四化的变革,企业销量的起起伏伏本身就符合商业规律,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亦或是传统巨头长城汽车,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波动,这是正常现象。
在老李看来,在不确定性横行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我们个人,更要拉长时间的标尺,找到那些能够真正支撑自己的东西。二级市场也符合这个规律,如果每天盯着日K线,市场全是风险,如果拉长到周K线,市场全是机会。
按照商业的发展规律,当产业步入成熟期以后,赛道上会出现领跑的玩家、落后的玩家、出局的玩家以及后半程发力的最终赢家。
所以,智能电动赛道上不会出现从头到尾的领跑者,有的企业会在起跑时发力,比如造车新势力;有的企业会在后半程发力,比如长城汽车,在不同的时间段,资本要选择最合适的标的,随着2022年造车新势力财报不及预期,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传统玩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
从资本视角来看,随着国补政策取消,新能源车市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回归到市场驱动,行业会更趋向于竞争的本质——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商业规律。
2020年7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宣布,长城汽车将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那时候大家的焦点都在新能源,而现在智能科技出行的趋势已然明显,这是长城汽车战略眼光和长期思维的体现。
3月10日,长城汽车在保定
哈弗
技术中心召开“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长城汽车明确表示,要坚定造车初心,让良心造车回归本质、让诚信造车回归本质、让核心技术引领造车回归本质、让科技实现平权,
2022年底,长城汽车进行战略调整,对旗下六大品牌进行整合,形成了“5-4-1”管理模式。其中,“5”是品牌、渠道、用户、数字化及销售服务五大中台,“4”是指四个作战群,“1”指的是在全球市场发出“一个长城汽车”的声音,实现同一个体系化管理。
组织调整之后,长城汽车将从主品类航道、主价格航道、主级别航道、主风格航道四个航道出发,实现品类、品牌、产品、型谱的重新规划以及命名体系的重新梳理,这是长城森林生态体系的一部分。
依然是生死时局 依然是眼望十年
2020年,在长城汽车三十周年庆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发出灵魂拷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他自问自答:“未来会怎样?依我看,命悬一线。”当时二级市场很多人并不认可魏总的观点,三年后回看,魏总当时是何等睿智,因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产业是这样,长城汽车也是这样。
革故鼎新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一百年来,汽车产业不断前进,全球汽车企业也经历了在风雨兴衰。回眸汽车产业的每次重塑,其过程都遵循相同的逻辑,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与此同时,技术变革的本身离不开与之适应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新的时代,同样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显然,长城汽车在很早就看清楚了这个趋势,近些年来,长城汽车开始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持续发力核心技术,加速推进智能化技术升级、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布局、氢能商业化进程落地,为智能新能源发展新格局、品牌全球化进阶注入强大动力。
其实提到森林生态体系,很多朋友不是很理解,这确实是一个相对拗口的词汇,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在资本市场看来,汽车企业是典型的“军团化”作战打法,资本市场口中的“军团化”实际就是指企业的体系能力;产品、技术、供应链都是体系的一部分。
过去这些年,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
比亚迪
的优势是供应链,电动化、智能化这些归属技术范畴,
特斯拉
有优势,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是产品,前几年长城汽车的品类战略,本质上也是产品,大家依托于这些优势,在市场上游刃有余,很早开始,长城汽车就在着手建立一套这样的森林生态体系,其目标可见一斑,老李想说的是,在新四化变革进入深水区的时间点之前,长城汽车体系打法其实就早已酝酿多时。找车网
长城汽车的森林体系生态中覆盖的领域很多,老李认为有两条主线是资本市场最关注的:
第一条主线是围绕能源的价值链,
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孵化了毫末智行、蜂巢能源、未势能源、极电光能等多个生态链公司。
第二条主线是围绕科技的供应链,
长城汽车智慧底盘融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CTC、一体化压铸铝车身等核心技术,智能座舱技术具备全栈软硬件自研能力,智能驾驶技术具备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能力,这跟近期两会提到的高端技术和高端装备布局不谋而合。
对长城汽车来说,销量和财报不是最重要的,2023年至关重要的是,在森林生态体系的架构下,长城汽车要推出一些亮点技术与产品,显然本次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算是一个。这种面向未来5-10年的体系性胜利,是值得花一些时间与成本的代价,去赢得的。毕竟,技术的领先,体系的成型关乎企业的未来。
透过浮沉 看见价值
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曾说:“我相信所有的公司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要看清楚价值所在,
老李过去这些年一直在产业和资本工作,最大的感受有两个,
任何企业面向C端要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任何企业面向自己都要用长线视角审视。
过去几年,尽管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昭然,但这本质上比拼的仍然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和企业自身的战略修正能力。
我们先说用户价值创造,二级市场很多研究员一直在讨论长城汽车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其实无论是早期的品类战略,还是当前的森林生态体系,长城汽车的商业模式就是创造一个基于原有成熟体系,务实、有效,且能够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符合消费者习惯变化的商业模式。
所谓品牌战略是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选择,而森林生态体系更是从本质上实现了一个贯穿汽车制造上、下游,以汽车制造为核心横跨辐射周边多个产业集群的全新汽车制造生态。同时,对于每一辆汽车产品来说,长城汽车也从制造开始,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和用户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理念下,长城汽车始终将“耳朵”贴进到用户中去,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深入细分市场,通过实际用车场景去发掘用户需求,从差异化、高价值的技术理念出发,打造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好技术,全新Hi4正是长城汽车以森林生态为基,融合新能源与智能化尖端技术,通过“技术向上”实现用户“体验向上”,进而获取用户的支持。
在战略修正能力方面,长城的转型能力也超乎了二级市场的想象,坦率的讲,过去的两年多,资本市场一直看好比亚迪,过去的三年,比亚迪市值从5000亿俱乐部迈入了8000亿俱乐部和1万亿俱乐部,进入A股市值前十行列,究其原因是比亚迪的体量能力和供应链能力。
二级市场很多朋友说,从产业资本的角度看,长城汽车越来越像比亚迪,但直到庞大的森林生态体系逐渐露出水面后,很多研究员认为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长城汽车没有在沿着比亚迪的路径前进,而是在比亚迪供应链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集成了研发、产品、供应链乃至生态的森林生态。
长城汽车一直用深蹲起跳来形容自己过去的表现,老李想说的是,长城汽车的这套森林生态体系,很可能和比亚迪五年前的供应链自研一样,成为下一阶段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相较更专注于硬核“三电”技术打磨的比亚迪而言,长城汽车在整体的技术与科技布局上,更突出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这既是一种趋势,同样也为企业在未来智能汽车,乃至汽车“机器人”时代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是为长城汽车的下一个长期主义阶段,所埋下的一个楔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carweekly,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
长城
汽车举行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对企业过往一年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发展做了梳理,同时也对长城汽车的长期主义的理念进一步进行了诠释。通过过往的发展,长城汽车从品牌梳理、技术储备以及商业模式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尤其是在技术储备方面,为未来5-10年打好了基础。如今的长城汽车,已经平稳穿越了市场大周期,接下来将进入一段收获的季节。
长城汽车加速回归
当下,长城汽车正在加速回归四个主航道:主品类航道、主价格航道、主级别航道和主风格航道。而五大品牌在加速回归目标指引下,都制定了全新的战略,持续走强。具体来看,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各自有各自的聚焦和侧重点。
其中,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担当,
哈弗
品牌将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全新Hi4为支撑,传递14-17万元区间的技术价值;
作为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急先锋,
魏牌
则会深化“0焦虑智能电动”的品牌定位,进一步完善PHEV+BEV双能源战略和SUV+MPV+轿车的全品类布局;
作为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动品牌,
欧拉
品牌将坚定“更爱女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定位,专注
大众
经济型BEV市场;
将硬派越野市场带入主流的
坦克
品牌则持续夯实中国越野SUV市场的领导者地位,笃定“越野+新能源”技术路线,率先进军全球市场;
至于在皮卡市场,长城皮卡将在高性能混动技术和超级越野平台的加持下,在国内皮卡市占率超过50%的基础上,继续引领国内皮卡市场发展。
长城汽车之所以有勇气进行五大品牌的加速回归背后是长城汽车在包括销量在内的各个维度上都在不断提速,捷报频传。在刚刚过去的5月,长城汽车的整体销量已经重回10万辆的大关。而相比于10万辆的销售成绩,更有很多销量背后的数据值得长城汽车骄傲:
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进入收获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DHT混动技术开始在旗下车型的全面部署,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开始持续攀升。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整个长城汽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23.52%,未来必然会扛起长城汽车销量大旗的重任。其中,二代大狗PHEV上市伊始就引发各方高度关注;蓝山DHT-PHEV上市5天就获得了5000台大定成绩;哈弗枭龙上市首月仅半月实现超3000台销量。
传统优势领域地位不可撼动。作为长城汽车的两个传统优势市场,SUV和皮卡依然是稳定长城汽车终端销量的定海神针。在今年前5个月,哈弗H系月销稳定在2万台以上,狗序列月销稳定在1万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坦克品牌在硬派越野SUV市场上的依然遥遥领先,
坦克300
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而在皮卡市场,长城皮卡市占率超过50%,长城炮和风骏系列构成的皮卡矩阵,引领国内皮卡市场的发展。
海外市场表现非常亮眼。最近两年,出口成为中国品牌汽车的一个主要标签。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车企,长城汽车自然也贡献良多。今年5月,长城汽车海外销售超过了2.5万台,同比增长104.04%,占整体销量超过1/4。和其他车企单纯做整车出口不同,长城汽车开启生态出海的进阶模式,不断加码全球化产业链布局。结合不同国家地域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构建覆盖研产销的全面本土化生态,长城汽车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为日后持续深耕当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长城汽车已经新开拓了菲律宾、巴西、智利、南非等市场,其全球出口已经达到了17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已经超过700家。
专利公开量遥遥领先。专利是衡量一家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车企的自研能力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长城汽车披露的数据可以
发现
,2022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6042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专利授权量4652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位居在华车企第一。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966件、1650件,均蝉联在华车企第一。有了足够多的高质量专利在手,长城汽车就可以逐步在核心技术领域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打造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新能源加智能化的双轮驱动
坚持长期主义的长城汽车,已经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是国内少有的确立了混动、纯电和氢能三轨并行,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在技术层面,长城汽车不仅布局了多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以及系列化的电驱动产品,同时还创新地开发了Hi4和Hi4-T两大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下半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包括
哈弗H5
、魏牌MPV、
坦克400
、闪电猫等多款新车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机甲龙
和EC31两款车型将帮助长城汽车开拓C级纯电市场,在更好地攫取高端电动车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整个长城汽车的品牌号召力。
在智网联领域,长城汽车更是成果斐然。在打造智能网联技术上,长城汽车秉持的指导思想就是底层软硬件全栈自研、核心零部件垂直整合以及上层空间的生态开放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长城汽车在智慧行驶、智慧驾驶和智慧空间方面站在了细分市场的前列。
在高阶智能驾驶辅助/自动驾驶领域,长城汽车一方面打造了融合线控转向、悬架和制动三大底盘系统的智慧线控底盘;另外一方面通过全栈自研的软件算法,实现算力、算法、感知、数据的融合和协同,始终聚焦在解决用户驾驶痛点上,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智能驾驶辅助体验。
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空间交互的基本理念,长城汽车正在开发下一代全新智能座舱开放生态系统Coffee OS 3.0。基于Coffee OS 3.0,长城汽车未来的智能座舱能够实现“可见即可说,可想即可感”智慧空间体验。
向优秀的对手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长城汽车在过去33年中,持续引领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从哈弗品牌的大放异彩,不仅带来了SUV细分市场的异军突起,并开拓了城市SUV这样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带领自主品牌SUV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长城皮卡更是导演了国内皮卡乘用车化的全过程,大量乘用车新四化技术被导入到皮卡领域,同样成为中国皮卡进军全球的先锋品牌;至于坦克SUV凭借一己之力让硬派越野SUV跻身主流,以及DHT混动技术所引发的全行业的混动技术竞赛,无一不是长城汽车在技术上先人一步的最好例证。
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整个汽车行业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同行。对于长城汽车来说,积极学习同行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才能不断补齐自身的短板,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从新势力汽车在用户运维和网络声量的营造方面汲取经验,打造服务向上实现全面ToC;与积极经营海外市场的先锋并肩同行,不断向全球化品牌迈进。拥有33年造车底蕴和韧性的长城汽车,正全维度汲取各方经验和智慧,不断精进向上。
按照穆峰的说法,未来长城汽车会依然秉持长期主义:“追求品质、死磕品质”;把用户安全视作企业的生命线;在科技创新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车企之间的竞争是一项马拉松。最终销量成绩体现的是车企背后的体系能力,而体系能力的达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肯定是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企业。
在汽车行业遭遇百年未遇的技术变革前,一时销量的高低更不足以直接来判定车企能力的好坏。只有那些敬畏规则、能够甘于寂寞苦练内功的车企,才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跨越市场上各种周期,成为受人尊敬的车企。当下,中国车企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能否利用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将中国品牌汽车推向全球,在全球汽车舞台上去占据一席之地,长城汽车的下一步值得我们的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简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两年转战新能源赛道,
丰田
、
本田
、
大众
等品牌新能源车的发展节奏明显慢了半拍,初期的小心翼翼导致了新能源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自主品牌,“船大难掉头”的现象在合资品牌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说到底,是不愿舍弃燃油市场这块大蛋糕,主动求变的意愿不强。
自主品牌车企中,
比亚迪
在新能源市场迅速打响了名号和积攒了好口碑,如今销量稳居国内汽车市场第一的位置,5月份超过22万辆的成绩与第二名
一汽
-大众有着接近10万辆的差距。自主品牌中除了比亚迪之外,同样不可忽略的一家车企是
长城
汽车。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5月产销数据,新车销售101,020辆,同比增长26.18%,单月销量再次突破10万辆,是长城汽车时隔半年后再次跨进10万辆级俱乐部,且挺进5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TOP10。值得一说的是,其5月新能源销售23,755辆,占比提升至23.52%;海外销售25,131辆,同比增长104.04%,创历史新高。
月销破10万辆,于比亚迪、吉利、
奇瑞
而言可能算不上什么,然而对于近两年迅速转型新能源赛道的长城汽车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长城汽车转型的近两年时间里销量跌宕起伏,
哈弗
品牌、
魏牌
之后,虽然
欧拉
、
坦克
、长城炮等新品类的诞生在细分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长城汽车转型新能源赛道伴随着总销量不如预期的结果出现,深蹲之后的“起跳”何时来临?长城活下去的“呐喊”变得愈发震耳欲聋。
如今5月份的销量再次回到10万辆级,于长城而言倍受鼓舞,毕竟月销量突破10万辆,得追溯回时隔半年之前的2022年10月。所以,5月的销量结果表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长城汽车布局新能源市场两年以来如今初见成效。
多款新车迅速进场
2023年以来,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投放不断提速,截止6月长城已经向市场投入了包含
哈弗二代大狗
DHT-PHEV、蓝山、枭龙系列、全新
摩卡
DHT-PHEV等在内的多款新能源车,下半年预计
坦克300
/
坦克500
PHEV、哈弗B26等系列新车陆续登场。
众所周知,哈弗品牌依然是长城汽车细分品类的中坚力量,5月销量55,600辆,同比增长33.18%,销量复苏明显。其中,哈弗枭龙系列5月销量3,088辆。还有魏牌5月销量5,770辆,同比增长128.97%,销量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由此可见,长城汽车的销量从9万辆级跃进10万辆级,哈弗新能源、魏牌新能源的贡献不可忽视。同时还说明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有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中高端市场有蓝山DHT-PHEV、新摩卡DHT-PHEV对标
理想L7
/L8、
汉兰达
,中低端市场有
哈弗H6
DHT-PHEV和枭龙MAX双线组合去抗衡比亚迪
宋PLUS新能源
。
价格强攻 技术托底
说到此,不得不提价格和技术两面的助力,以蓝山DHT-PHEV和新摩卡DHT-PHEV为例,蓝山DHT-PHEV起售价27.38万元,新摩卡DHT-PHEV售价23.18万元,两款车极具性价比的定价来势汹汹,直接切入豪华SUV市场的腹地,加上柠檬超级混动DHT加持,不管是对标理想L7/L8,还是对标汉兰达,蓝山DHT-PHEV和新摩卡DHT-PHEV在价格、产品品质方面均充满诚意。
不可否认,2022年新能源赛道布局初期,长城汽车的确走了一些弯路,柠檬超级混动DHT率先用于魏牌系列中高端车型,再下放于哈弗品牌系列新车,时间上迟缓了半年,消费者层面的传播难以快速铺开。
柠檬超级混动DHT毕竟是一套不输于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混动系统,还有2挡DHT变速箱的加持,混动速域区间更宽,更好地兼顾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如今,随着枭龙系列的导入以及多款新能源车焕新上市,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的状况逐渐得到解决。
因此,长城汽车在2023年迅速做出了战略化调整。3月份推出全球首创的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实现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四驱的性能,两驱的油耗。
紧接着在5月份推出搭载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的枭龙MAX,正式宣布开启全民电四驱时代,长城继续吹响了新能源反攻号角。
枭龙MAX以“电四驱”+柠檬超级混动DHT,以及15.98万起的售价,打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即使是面对宋PLUS新能源和吉利
银河L7
,枭龙MAX在15万级新能源市场也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销量方面,枭龙系列5月上市取得了3,088辆的成绩(不是完整月份),足以证明其潜力无限,其接下来的销量大概率会稳步上涨。
国内卷不如出海卷
长城汽车的产品能够较好地覆盖10-40万级的消费市场,欧拉、哈弗品牌基本可以覆盖10-20万级的消费市场;魏牌系列、坦克系列可以覆盖20-40万级中高端SUV市场。可以看出,整个大众化消费市场,长城汽车的产品阵容是非常强大的。
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哈弗、欧拉,还是魏牌、长城炮系列,想要在销量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不容易,毕竟比亚迪、吉利、奇瑞、
长安
、
特斯拉
,还有部分新势力品牌的实力都不弱,那么,只能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比如进军海外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汽车企业出口38.9万辆,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58.7%。2023年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
说到此,其实长城汽车早有布局,其近几年在俄罗斯、泰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地区构建完整的生产体系,销售市场可以完美覆盖欧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说的是,长城汽车今年1-5月整车出口累计达9.9万辆,出口量排在第五名,成绩相当亮眼。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转战新能源赛道,长城汽车的确走过一段阵痛期,一是整体的燃油车(哈弗H6)销量下滑过快,二是新能源产品矩阵尚未完全铺开,导致整体销量下滑较为明显,因此近两年给市场一种不好的预判。
如今,随着新能源布局快速落地,还有多年坚持持续投入重金搞研发,令长城一直有创新性成果输出,加上坚持布局海外市场这一步棋,令长城汽车在5月的销量迎来了快速增长。通俗地说,这便是长城造车坚持的长期主义,未来相信随着更多新品的投放市场,长城汽车未来的销量有更多的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车兵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7 10:50:30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08-19 14:45:09
2023-08-26 18:00:55